战略管理理论的钟摆现象

2009-01-29 06:07杨兴夏
金融经济 2009年12期
关键词:战略管理

杨兴夏

摘要: 战略管理理论自诞生以来,名家辈出、各学派继起。但总结起来,其研究方向一直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徘徊。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轨迹,进一步丰富组织管理理论。

关键词:战略管理;组织内部;组织外部

战略管理理论自诞生以来,名家辈出、各学派继起。但总结起来,其研究方向一直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徘徊。到目前为止,战略管理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以内部为起点,又回到内部的轮回。我们把它称为“摆钟现象”。

一、战略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组织内部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战略管理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塞尔兹尼克所强调的“独特竞争力”和领导艺术是早期战略研究重点企业内部优势和领导者的能力的一个深入。潘罗斯(1959)认为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和内部资源有关,尤其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管理能力。他们强调组织的内部处理过程和组织特征,比如决策制定过程,信息处理能力局限性,权力还有层级结构。

1962年,钱德勒《战略与结构》一书的发表对战略管理理论贡献巨大。钱德勒在此书中提出“战略决定结构,结构追随战略”的著名观点。真正为企业战略下定义的第一人也是钱德勒,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管理”。 钱德勒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战略与结构”命题,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变化,因为环境的变化,比如科技进步,会制造出一些机遇和需求,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必须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书中还指出了管理人员在战略改变和寻求新的管理结构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安索夫在1965年出版的《企业战略》前言中就指出他的研究重点是战略制定,提出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活动与产品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 产品市场范围, 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 即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 竞争优势, 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 协同效应, 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安索夫将战略管理明确解释为“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 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与指导”,由此创造了计划学派。

肯尼思•R•安德鲁斯在《公司战略的概念》(1971 年) 中首次提出: 公司战略就是把公司能做到什么(组织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弱势) 与能做什么(环境机遇与受到的威胁) 画上等号。安德鲁斯的战略定义是:“战略是关于企业宗旨、目的和目标的一种模式, 和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主要政策和计划; 通过这样的方式, 战略界定了企业目前从事什么业务和将要从事什么业务, 企业目前是一种什么类型和将要成为什么类型”。安德鲁斯认为战略包括两个方面:制定和实施。战略制定需要识别和调和战略的四个必要组成,即市场机会、公司竞争力和资源、管理人员个人价值观、社会责任。战略实施就是如何动员资源完成战略、调整组织结构、建立激励控制和领导机制。

钱德勒、安索夫、安德鲁斯是早期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思路主要集中于组织内部,后期有向组织外部研究的趋势。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个行业或某个公司的案例研究,这也是最主要的不足之处。

二、产业经济学使战略管理研究转向组织外部

产业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为战略管理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范式。受SCP范式的影响,波特(1980)。迈克尔?E?波特《竞争战略: 分析行业与对手的技巧》(1980 年) 在战略定位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 企业在考虑战略时必须将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 而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环境; 每个行业的结构又决定该行业内部的竞争状况, 结构力量(五力体系) 决定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 从而决定了行业内各企业的潜在利润水平。

这种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克里(H .weihrich)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内部优势、弱点、外部机会、威胁这些变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而SWOT分析方法是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1972年,Michael S.Hunt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战略组合”概念,但当时并不为该领域研究者所重视。战略组合寻求在产业内部定义群体结构或分组,定义的基础来自企业行为的相似性。根据一些研究者进行的战略组合划分,可给出如下战略组合构造过程。(1)选定产业,定义战略空间。战略空间由组织战略的层次(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战略决策组成(经营范围、资源配置)和研究所跨越的时间段等三方面来定义战略空间特征。(2)选定企业及其战略层次。若战略层次不同,则战略变量就不一样,战略组合划分结果也就不相同。(3)定义战略变量。为满足聚类分析对变量的要求,定义的战略变量间应有以下特点:a.和聚类分析的目标密切相关;b.反映了要分类对象的特征;c.在不同研究对象上的值具有明显差异;d.变量间不应高度相关。(4)由方差——协方差矩阵分析(ANCOVA,AnalysisofCovariance)得出战略组合结构变动转折点,定义静态时间段。战略组合概念的出现使研究战略与绩效间的关系成为可能。(孙先定等,2003)战略组合研究也受到大量挑战。Barney和Hoskisson (1990) 就对战略组合理论中两点未被证实的前提提出质疑,即战略组合是否存在、企业绩效是否取决于战略联盟关系。Wiggins and Ruefli (1995)也发现战略团体成员的绩效缺乏稳定性,怀疑壁垒的机动性以及战略联盟的有效性。

受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影响,战略管理研究者把焦点放在了组织外部,研究方法也逐步科学化,大样本统计和计量方法普遍得到应用。

三、组织经济学使战略管理研究方向不偏不倚

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出发,战略管理研究的研究重点是多部门模式、组织的混合模式、内在化战略等。战略管理研究人员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多部门模式普遍来说是和组织绩效正相关的,(e.g., Hill, 1985; Hoskisson ,1999;Galbraith, 1985; Hoskisson, 1987; Hoskisson, Harrison, & Dubofsky, 1991),正相关程度和企业内部或有费用多少有关。(Hill & Hoskisson, 1987; Hill,Hitt, & Hoskisson, 1992; Hoskisson & Johnson, 1992). 研究人员支持根据交易费用选择不同的战略(纵向一体化还是组织内部多种经营)。交易费用理论还可以用来分析企业采取何种结构以及是否采取内在化战略。

组织经济学中的代理理论又使战略研究的重点转向企业内部。从代理理论视角出发,战略管理研究人员研究了革新、公司治理、多样化经营等策略。

四、资源研究理论把研究方向又带回组织内部

从时间上看,资源基础理论出现得并不比波特的产业分析法晚,但早期的资源基础理论化,与工商实践相距太远,因此影响相对较小。1990年,Prahalad和Gary Han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将资源基础理论向工商实践方向推进了一大步,从而使得资源基础理论逐渐红火。同时,产业分析的弊端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了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

虽然,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者们几乎都将企业独特的资源指向了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但他们对“资源”的认识是含糊不清的,甚至在“核心能力”的内涵上也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因此,资源基础理论很有可能在界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沿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知识基础理论,二是能力基础理论。(王开明 万君康,2001)

国内相关文献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属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这一类,其次为“竞争力/竞争优势 ”类与“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类,还有一些“创新”和“企业家/经理人”类。如果把研究现状和前述国外战略管理学研究内容相比较,可以看到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商务层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因此,国内战略研究从内容上看尚停留在学科“边缘”。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是描述性研究,实证性文献很少。(许德音 周长辉,2004)

参考文献:

[1]Robert E. Hoskisson,Michael A. Hitt,William P. Wan,Daphne Yiu:Theory and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wings of a pendulum,Journal of management1999,vol25

[2] A lfred D. Chandler,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MA:M IT P ress, 1962

[3] A nsoff, H. I. Co rope rate Strategy: Analytic App 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 M c2Graw 2H ill, 1965

[4]Andrew s, K. R.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Illino is:Burr R idge: Dow Jones Irw in, 1971

[5]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The Free Press, N. Y.1980

[6]baysinger b d,hoskissonre. the composition of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strategic control:effects on corporate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1):72-87.

[7]作者: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孙先定,杨锡怀,周鹏来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8]simons r.levers of control[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1995.

[9]王开明 万君康,《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1年1月

[10]许德音 周长辉,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管理世界》2004年5 月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浅析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下的财务内控
慈善捐赠的战略性管理研究
非标准住宿产业的蓝海战略研究及案例分析
CW集团财务战略分析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论医院如何完善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
浅议海外并购后的整合管理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