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宽
【摘要】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鹤庆三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生源来自鹤庆县九个乡镇,学生生活习惯,经济基础,文化底蕴,接受能力等都不尽相同。为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分层次教学。可以采取在课外进行分类辅导、平时教学中进行分类指导两种形式。通过分层次教学,可以培育学生的自尊感,学生能自己设定并实现目标,这样,学生既能自我指导学习,又能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分层次;师徒互助;扬长补缺
1 研究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在高中教育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就显得极为必要了。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分层推进,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鉴于此,县委,县政府下达指示,学校教务室组织我校高二年级组进行了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大胆实践,以此作为我县农村中学教改的试点项目之一。现将实践情况汇报如下:
2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教学中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
2.1 对学生进行分班
按照学生的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成绩将全级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理科)A、B、C三个层次的班级,(文科)分为A、B两个层次的班级。其中A班为最优秀的班级(名列前50名),理B班为提高班(51-100名),理C三个班为基础班,文B两个班为基础班。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班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班这样的词语。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学校分班的意义及目的,我们在分班前先做了大量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在思想上能接受这项改革;分定后又要求班主任对班上每个学生都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学年末进行总结。
2.2 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班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对A、B、C班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班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班级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3 采取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采取分层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不同:A类学生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B类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综合题;C类学生能能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模仿课本例题,做好课本配置的练习题。根据各类学生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A类以"启发——研究——讨论——自学"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类则采用"启发——研究——讨论——讲解"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类则采用"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勤跟踪、常教育,多补差"的方法,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并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他们能最大程度掌握基础知识。
2.4 课后进行分类指导
利用每周特定的课余时间对尖子生和可提高生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辅导的内容为:A班用专题训练,题目来自历年全国高考卷,并以最后的压轴题的难度为准;课后布置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作为作业,给尖子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并在下一次课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B班仍用专题训练,但教师的讲解更详细些。C班以历年会考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及简单的解答题为主,辅加练习一定的高考必考题型,常考题型。对于基础生,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及常见题型,并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2.5 实行班内师徒互助
我们按学生总分进行分班,由于在班级内部学生存在一定的偏科现象,因此各科仍有两极分化出现。对此,我们采取了师徒自愿同桌的上课形式。通过优势课目学生作"师傅",让他帮助他的学生"徒弟",使徒弟能完成一些基础题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师傅通过帮助徒弟既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在讲解中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实验,学生的偏科现象得到一定的缓解,学生的总成绩有一定的进步。如理A班赵柳娟的英语很差,但她的数理化很好,而高桂娥的英语很好,但物理较差。自从让她们互为师徒,互相帮助后,赵柳娟的英语有了一定的提高,高桂娥的物理进步也较快。在互助中,同学们看到了希望,帮助起来越来越有劲了,同学情谊也更加深厚,合作意识更强。
3 取得的成绩
3.1 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意义。老师们从态度和认识上接受了分层教学的实践思想和原则,认识到了特殊校情和班情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2 行动积极,准备充分。所有的实践研究课得到了各备课组和全体老师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年级组在安排授课活动时没有人再推托和反对;在课前能做到共同研究,相互建议,把个人智慧和集体结晶结合起来,如化学组、数学组等。
3.3 实现分层,体现差别。老师们在实际授课中充分体现了分层的目标和要求,在知识点和能力培养上体现了层次差别,把握了标高尺度。
3.4 促进和推动了教师的教风和学风。面对与以往不同的学生,为把课堂上出层次,上出特点,上出效果,老师们一是个人钻研,二是集体研讨,三是打破学科界限,相互学习,四是不断反省和总结,五是积极撰写分层教学的教案。如生物组教师经常在课前深入到化学、数学和地理等组进行观摩学习,然后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进行准备。
3.5 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授课形式,改变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状况,提高了授课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4 存在的问题
4.1 部分教师在层次差别和标高尺度的把握上还存在欠缺,没有做到ABC三个层次的有机协调统一。
4.2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发而不当,启而不发的情况。
4.3 老师们在分层教学的进一步钻研上深浅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
4.4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已有明显体现,但在作业练习的布置和讲评上还揣摩不够。
5 打算和设想
5.1 咬定"分层之路"不放松,坚定信念,继续探索。
5.2 认真总结一学年分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扬长补缺,增强实践效果,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5.3 组织老师们加强业务理论和课堂实践的学习,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但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式、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这是在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效果。通过讲课分层次、分类指导、分层设计问题、课堂练习分层,达到各自的目标。同时采取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方法,激励低层次学生不断进步,并使高层次学生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着眼于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不同认知水平和特征的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我想,这对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新型人才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功学读本》 丁向阳编著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
[3]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主编 万福 于建福 总主编 刘芳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3月
[4] 《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张嘉玮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5] 《分层次教学初探结题报告》 郑燕 广州市第五十九中学
收稿日期:200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