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岗位要求:构建高职教材内容体系的依据

2009-01-25 05:44李晓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技能教材建设

李晓莉

[摘要]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教材内客体系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材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师应根据课程和职业岗位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关键词]教材建设,岗位要求;实践技能

[中图分类号]F830.9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4-0115-03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可以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之道Ⅲ。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地感受到,选用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构建高职教材内容体系是专业教师的职责。

近几年,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致力于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出版了一系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杨建平编著的《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让人深受启发。

一、《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本有特色的高职教材

由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杨建平副教授结合多年高职教学的经验所编著的《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书是《证券投资分析》的配套教材,同时也是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教材。

(一)《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的适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充分突出了职业院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教学特点。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的作者结合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职业岗位的角度构架高职教材内容的体系,力求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和内容的简洁性,以便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全书共分为5篇:第一篇简明扼要介绍了《证券投资分析》各环节的学习要点,该篇将学科的各知识要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各环节的重点。第二篇对《证券投资分析》各章的思考题进行了解答,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个重点问题进行引导。第三篇结合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了大量的分类练习题,分别为学生准备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4种题型的习题。这些分类练习题将全课程的知识点汇集成1000多道客观性习题,通过学生完成分类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消化掌握课程知识,熟悉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第四篇是实训。该部分按照证券投资活动的过程特点,设计了19项实训内容,通过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内容从基础性、示范性、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应用性等角度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实训,可以得到从认识、体会到掌握、运用的一体化综合训练,突出了实践训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五篇介绍了一些股市常用术语,这些术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与证券投资相关的知识。该书还详细介绍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以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

从内容的安排来看,《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二)《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充分突出高职教学的实践性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由于社会职责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活动有其显著特点,即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办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需要。

《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一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突出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书中设计了19项实训,通过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涉及证券市场实地考察、证券交易行情识读、证券交易系统的使用、股票交易程序、分析主要经济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行业发展分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日K线和周K线图的绘制、趋势线的绘制、压力线和支撑线的绘制、反转形态的绘制、整理形态的绘制、突破形态的绘制、分析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要领、模拟开户等技能训练内容。对每一项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训报告。学生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出发,通过每一项实训,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每一项专业技能。

(三)《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学》课程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全程考核一实训一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全程考核、基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技能实训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模式。这一模式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注重过程考核,以过程考核取代传统的考试,实现考核方式的创新;(2)根据学科的教学目标,结合岗位需求,合理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将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3)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相应的竞赛活动,通过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证券投资分析学习与实训指导》所设计的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系列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仅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而且成功助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技能培养和岗位需求的结合,使之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二、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路

教材建设工作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现有高职教材的实践性不够突出,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编写高职教材。首先要明确高职教材的特征,高职教材应既具有高校教材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鲜明特色。因此。应具有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理论水平,重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即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职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材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编写专业系列教材要紧密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者应明确本教材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高职教材要摆脱以理论知识、理论分析为主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多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贯穿始终。

2突出职业教育的适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与提升之中。岗位的流动、职业的变动,要求就

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此,编写教材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更新,教材编写应跟随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高职教材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是指综合职业能力。

(二)高职教材建设的思路

1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作用是将成熟的技术或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或服务,在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才能确定课程的专业地位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确定教材编写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要求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删减推导、演算、证明的内容,强调知识点在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教材不仅只是提出问题、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通过实例介绍其运用方法。

2根据高职教育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

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因此,必须构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一些专业的课程结构及相应的教材内容存在着明显的学科中心的痕迹,难以摆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分类模试,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训练不突出,且教学时间安排相对偏后,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前期对专业目标不了解。专业意识淡薄。学习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目的性不强,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知行脱节,而且缺乏情感因素的有力促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从相应的职业岗位群或相应的技术领域的要求出发,按照这类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专业技能和全面素质来设计,必须突破以学科本位的逻辑体系来设计课程的方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完善性。课程按知识的相关程度划分为若干模块,专业知识提前渗透,实践教学相对独立,与理论教学平行并进,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有机衔接、灵活配合。只有科学地构筑课程体系,理顺课程间的关系,才能确定教材编写的内容范围,防止出现遗漏或重复。

3立足职业岗位要求,突出能力本位,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主要在于打破学科体系。采用“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实现培养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目标。因此,课程的本质就必须是以能力为本位加以编制和实施。首先,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要何种综合能力;其次,要分析这些综合能力是由哪些单项能力所构成,这些单项能力。又由哪些能力要素所构成,而这些能力要素则是应知应会点或知识点;第三,要以所确定的能力要素为基础,调整组合成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能力为本位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指导教材的建设不容忽视。实践课程教材应提供某些在理论教学中未讲授而在实践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在介绍设计步骤和具体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实践技能教材建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提升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