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尝试

2009-01-20 01:56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重难点新课标历史

朱 刚

经过学习践行历史新课标,努力钻研“生本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现实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不容忽视,为此笔者特对若干问题作浅显的分析,望专家同仁指正。

一、存在问题:

1.忽视教材功能的多元化,教材内容处理不合理。对现有教材的某些知识点产生疑问,过分依赖原有知识,而忽视了历史知识的持续发展性。如华东版八上历史2课“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度”;灌输式讲授教材,照本宣科,不加选择教材重难点,不求创新;教学三维目标不够明确,过分注重知识能力传授,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指导不够;个别讲授脱离教材,视个人专业所长讲解或漫无边际,或讲解过透、过长、过杂,而对不甚了解的只字不提或一言带过,再次淡化了重难点;未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插头小栏目;驾驭教材能力不高,不敢同地方历史相融合。

2.没有整体的合理的规范的教学设计。部分教师无教学计划,甚至无教案上课,教学随意性大;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淡化,无合理的教学取舍与重难点之分,时间分配平均;教学语言不规范,不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提问,层层诱导,学生无法得知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内容不完整,缺乏“目标导学、问题引领、点拨释疑、归纳连接、变式训练、拓展提高”等环节;教学设计知识树单一,不能体现发展性原则;无教学反思,缺乏教学感悟以及整改措施,导致教学“一如既往”,忽视了查漏补缺。

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教学,只是一味通过直观教学和抽象教学,无法“共鸣”学生的多感官和新思维;无合理的情景导入方法,直接一步到位告诉学生“学什么”,忽视了“怎样学”,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不能引人入胜;忽视了变式训练方法培养,缺乏“怎样审题——怎样解惑——怎样拓展”的意识,缺乏做题方法的培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4.学生不能有效参与课堂讨论,不能质疑创新。简单问题不需要讨论而让学生讨论;梳理知识点也讨论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归纳比较等综合能力无有效讨论,忽视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探究;对学生讨论不加评价或点拨,强加“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提高。

5.教师依然是课堂主体,忽视了“以生为本”。教师依赖教材满堂灌,一只粉笔,一张嘴巴滔滔不绝把知识强输于学生,学生无法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只是囫囵吞枣,围绕教师转而被教师驾驭。同时由于教师示范“单口相声”,忽视了对课堂结构整体性把握。

6.教学氛围严谨拘束,不够和谐宽松。部分教师上课神情凝重,学生学有压力;教学无趣味,缺乏必要的故事等轻松娱乐场景插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二、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这些现象,笔者做了以下教学尝试:

1.畅游新课标,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历史新课标是我们授课的指导,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指针,我们要依据新课标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树立教学不是教材传授而是教材创新;树立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辅以教师指导;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2.合理突破教材,勿把教材功能单一化,敢于与地方历史相结合。教材只是“标本”,是引领学生认知、分析、探究、拓展知识的媒介,是教学参考书,我们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既要依靠现行教材的实用性,又要敢于驾驭教材与地方历史相结合,把丰富的地方历史直接去融合直观抽象的理论历史知识。如在教学“中国解放战争史国民党重点进攻”时穿插中原突围南化塘遗址,郧县革命烈士陵园,安阳杨献珍父母陵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既领悟了抽象性的历史知识,又增强了学生思想教育,既充分利用了原始教材,又融合地方历史驾驭了教材,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利用教材而又突破教材,既能逐步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和思想情感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正确对待现实的问题。这样既合理地突破了教材,实现了教材功能的多元化,又不致使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产生茫然感。

3.学习践行先进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认真钻研“生本教育”等先进教学理念,把“目标导学——问题引领——点拨释疑——归纳连接——变式训练——拓展提高”落到实处并形成整体。教师在目标导入时应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引领时应让学生意识“学什么”提升到“怎么学”,预先熟知学习任务与相应能力;点拨释疑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纳连接时提倡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变式训练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适当把握坡度。当然在优化教学设计时还应注意历史术语表达,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时间分配,还要留下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巩固消化等。

4.更新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别出心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虽然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但教师却是教学的组织者。俗话说:“给学生半碗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要“教无定法”。在教学导入时可采用故事、图画、诗词、歌曲、朗读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演示、辩论、抽签提问等方法;在教学总结时可采用公式、编歌等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例,在教学“青铜铸鼎”时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播放CCTV-2《鉴宝》、CCTV-4《国宝档案》、CCTV-10《探索与发现》、河南电视台《华豫之门》等栏目进行渗透。讲授《宋金对峙》时可播放岳飞抗金之名词《满江红》,《改革开放逐步扩大》之名歌《走近新时代》,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震动,学习上陶醉,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可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交叉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各种先进教学手段,既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抛砖引玉”。

5.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合作探究是“生本教育” 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大量实践证明,合作探究比单人完成任务更为出色有效。因此,教师应针对教学重难点恰如其分地安排讨论,由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一,他们讨论的结果更会精彩纷呈,教师切忌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否则学生的思维便会受到限制,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敢也不会因时因地探究问题,无“疑”可问,无“新”可创,即便有也怕“错”,更别谈主动追寻解决问题的真谛。如讲述“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时,笔者不经意问学生“宪章运动和巴黎公社为什么失败了?”学生合作探究后并没有意识到“前者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后者虽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坚实雄厚”。可笔者没妄下结论,而是通过点拨释疑,学生从质疑中得到了以上的认识,激发了创新热情,也从“错”中增强了学习技能。

可见,探究可以使学生释疑,创新可以使学生有进步的灵魂。只有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创新,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历史课堂,去领悟内化,提高课堂效率。

猜你喜欢
重难点新课标历史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