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剧本的版画插图

2009-01-19 10:28
上海戏剧 2009年1期
关键词:杂剧刻本西厢记

黄 可

明代有一种社会风气十分突出,那就是许多宦绅、文人都以养家庭戏班为乐。与此同时,专营剧团的演出也十分兴盛,两者共同促进了明代戏曲剧本创作的繁荣。在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的《明代杂剧全目》上,收录的明杂剧就有900种,作者312人。

明代剧坛还出现了3位杰出人物——曲律大师沈璟,剧作大师汤显祖,多才多艺的剧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徐渭。明代又是版画艺术的鼎盛期,大量剧目在以木刻版印刷出版时大都附有版画插图。

明代版画有不同的艺术流派,如安徽徽州派,江苏金陵派,浙江新安派,福建建安派等,纷呈多样的插图,为各种戏曲剧目增添了色彩。

徽州派的实力最强,创作团队有几百个,绘刻了大量剧本插图。其中如黄应光等刻本《元曲选》插图、黄应瑞刻本《大雅堂杂剧》和《四声猿》插图都是徽州派版画的代表作。徽州派的风格刻工细柔典雅,线条从容委婉;人物神情刻绘丰富,动态多变;构图饱满,房舍室内外物件布置、庭院杂树异花等应有尽有,不但能顺应剧情发展的要求,有时甚至补充和丰富了剧情的内涵。

金陵派的实力亦甚雄厚,作品很多,如富春堂刊本《李十郎紫箫记》、《分金记》、《虎符记》、《鹦鹉记》、《玉钗记》、《白蛇传》等。其中,继志斋刊本《旗亭记》、《锦笺记》、《量江记》、《双鱼记》等戏曲剧本插图,世德堂刊本《拜月亭记》插图,环翠堂刊本《义烈记》、《彩舟记》等都是金陵派的代表性作品。《李十郎紫箫记》中的《霍小壬红亭送夫》一图刀法遵劲,线条粗放,富有节奏韵味。金陵派版画风格多样,或刀法轻盈,华滋清新;或线条流畅,浑厚拙朴。

新安派、建安派亦刻绘了不少为时人喜爱的戏曲剧本插图。如武林项南州刻本《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燕子笺》插图,建安刘素明等刻本《丹桂记》、《朱墨套印本西厢记》插图,渝昌陈氏刻本《灵宝刀》、《樱桃梦》插图等等。

明代宦绅文人蓄养家庭戏班成风的现象,在明代戏曲剧本版画插图中也有实证。明崇祯本《金瓶梅词话》第63回《玉环记·玉箫寄真》版画插图,描绘的就是明代居宅大厅里戏班子在作堂会演出,宾客环厅对坐饮酒,边饮边欣赏戏曲演出的情景。按当时礼仪规矩,家中女眷不能在大厅观戏,只能在侧室隔帘看戏,这在画面上也表现得很清楚。

徐渭除作有《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田水月评西厢记》、《徐天池评解董西厢记》、《田水月红梨记》等十多部戏曲杂剧和戏曲论著外,也曾为自己的剧本绘过插图,但未见留世。

此外,明代人物画大师陈老莲(洪绶)曾以细劲清圆的线条、简洁传神的造型作有《鸳鸯冢》、《张深之正北西厢记》等脍炙人口的戏曲剧本插图。

猜你喜欢
杂剧刻本西厢记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为什么《西厢记》天下夺魁
“红娘”称呼的由来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
明杂剧风格论
《大戴礼记》版本新论
《齐东野语》版本述略
《西厢记》赏读之一: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