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善于“向下沟通”

2009-01-19 07:38王益民
江苏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威信心态校长

王益民

校长的沟通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是构建学校文化的必需能力。从沟通的方向来看,有“向上沟通”,如与教育局等相关上级单位的沟通;“平行沟通”,如与兄弟学校间的往来;“向下沟通”,就是与教职员工的沟通,主要是与自己的中层和教师的沟通。

这三项沟通,前两项中国的校长比较擅长,“向下沟通”却长期被我们一些校长忽视,以为一学期开几次大会和小会就完成了沟通。其实这只是沟通的初步,要通过有效沟通调整员工行为、激励员工改善绩效、表达情感、交流信息。向下沟通的以下几个方面忽视不得:

第一,要有良好的沟通心态。很多人认为沟通是一种讲话技巧而已,诚然,沟通是一种讲话的技巧,但首先是要有一种沟通的职业心态。一位校长,自己的心态有问题,即使巧舌如簧又能如何?我长期在网络上“泡”,发现老师们对校长的怨言很多,有的还很激烈。抱怨最多的问题是校长一心向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对提意见的老师搞打击报复。这里不能排斥有“刁民”,但校长也应检视一下自己的沟通心态是否有问题。眼睛向上能保一时官名,只是别忘了“水能覆舟”的古训。被称作是“平民校长”的原拼茶中学的校长姚止平,深得百姓称道,他关心普通教师和普通百姓孩子读书的例子会永远散发着人格的魅力,说他“活在人民心中”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第二,贯彻“无事沟通”的原则。组织在本质上就是互利互惠,一个人要想成为组织领导者,必须懂得“欲取之,先予之”的道理。马上开学了,老师的年级调配是校长的重要任务,一些岗位你也不愿去,他也不愿上,怎么办?谈话不成命令,命令不成下岗,老师们是有一个服从的问题,但为什么调配困难?中国人的传统心理还是摆脱不了“义气”二字,平时“无事沟通”,关键时刻有事能上。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很少有“规模”办学,一所学校,百八十人。每学期即使人人沟通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去年加盟江阴华士实验教育集团,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分别收到校长的两个拜年信息,查看了一下是电信公司群发的,上千名员工,只有这种办法,但上千名员工的学校和企业多了去了,这样做的也设有几家。

第三,多渠道沟通,坚信真正的智慧来自一线教师。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为什么不来个“博客群”呢?知道员工每天在想什么、做什么不亦乐乎?把你的员工的手机号按“班主任”、“中层”、“教师”、“骨干”、“特殊人群”分类,经常编辑一些相关短信“群发”不亦乐乎?甚至参与到他们的会餐中,“饮少辄醉”、“颓然乎其中”不亦乐乎?这就是管理学上的一种“深潜”。

有的校长在管理中很相信书本、也相信网络,每逢重大决策总要翻翻书,查查网络,甚至计划也下载下载,就是不相信老师。其实老师的建言对于这所学校来说更有“科学性”,或许比较局限,但他们一定是把书本的东西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才“斗胆”建言的。沟通会让校长们常有意外惊喜。

第四,不要只会责骂。有些校长“害怕”自己与员工接触多了会影响自己的“威信”,还说什么“距离产生威严”。工作时,尤其是看到一些不正常现象,喜欢“吼”上几句。这样就有“威信”了?恐怕恰恰相反。校长的威信来源有两个方面:校长的职权和人格魅力,前者是校长皆有,后者需“修为”。况且“责骂”是一种情绪化行为,离校长的专业化相去甚远,一个孩子打碎了一个碗,你骂他几句是“情绪化”,你再给他一个碗,让他找到“打碗”的原因才是“专业化”所为。

第五,沟通,更多的是思想的交流。校长要向员工问好,也需记住员工的生日,从沟通的内容上来看,这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应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认同。我认识一位老校长,很有“亲和力”,经常找老师谈话,还喜欢在老师姓前加“小”称呼,以示亲热。然而他的人缘并不好,私下里说他“坏话”的人很多。老师们说,这位校长不管你有没有课、忙不忙,只要他愿意,就要请你“谈话”,“谈”些什么呢?全是一些不着边际的理论和百科全书似的“指导”,自然也少不了家长里短。几个小时下来。你问那位老师,校长说什么了,他必定苦笑着说:“不知道!”如此沟通,不要也罢。

在一个“官本位”正为大家所质疑的社会里,校长的“向下沟通”无疑具有示范作用,理当行知。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英桥国际学校)

猜你喜欢
威信心态校长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神回复
微信vs威信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