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远
摘要在当今这个一味求新,求洋的社会里,许多传统的文化被人们忘记、忽视。而传统中却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玉饰便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古代玉饰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许多原理来指导当代的设计和解释当代设计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自然 因料施技 文化传承 人文
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A
从被中外考古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玉”的辽宁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四件玉玦开中国制玉之滥觞,玉便与中国、中国文化、中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就有了“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
为什么会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呢?难道仅仅因为中国人对玉的钟爱吗?我们历朝历代流传迄今的玉饰品,种类繁多、形式各异、雕琢精美,可以说是集大地之精华,人文之精萃。从这种意义上说玉饰可以被认为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完美产物。
玉饰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甚难简而言之。本文不着意于玉饰的纹样与历史,所以也不多赘言。纵观中国玉饰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不管玉饰的形制、纹样如何变化总保持着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利用天然质地因料施艺。二是富有诗意的造型韵味。三是有极强的文化传承性与极高的传统文化趣味。然而这三条原则只是实践层面上的,如果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上来看的话,前者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态度,次者反应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后者则反映了人对于自己传统文化的态度。这三种态度对于设计,特别是当代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 因料施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玉饰制作的过程。对于玉饰工艺品来说,第一步就是选材。接下来便是设计与加工了。有为特定设计而选材者,亦有为特定材料而设计者,二者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而后者就是因料施艺,这也是我们所要论述的重点。玉石材料品种繁多,为了达到物尽其美,就必须要利用天然质地因料施艺。尽管玉饰造型千姿百态,它仍然必须绝对服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条件,如硬度、质地、光泽、颜色等等。务求使作品成为材料美和造型美的无懈结合,才能称之为一件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完美产物。
反观当代的设计,似乎否定了自然的重要性也忘记了应该遵循的自然法则。在大量的设计中自然的特性被设计师抛到脑后,以环境设计与规划为甚。大量的工程项目打着“美化环境”的大旗,却用推土机思维代替了深耕细作,自然的面貌被水泥与瓷砖代替,人类渴望自然的本能被钢筋水泥所束缚。有的在建广场为了美观,竟有人把许多珍贵的古木,从原生地运到本不适应该树木生长的城市中。这种现象也是被许多专家所诟病的。其结果是树木白白死去,广场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真是现代设计的悲哀。
十八世纪在英国风靡一时的“造园运动”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园林风”。对此,洛夫乔伊普有一个精辟的论断:“中国园林风格已开始对欧洲的美学思潮和风尚产生影响:一位英国伟大作家就明确的把‘无序之美指定为中国造园思想的精髓”。“无序之美”这种特点与玉饰因料施技施出于同一种观念的影响。为何无序?自然是千姿百态的,在以重视自然的中国古代以自然的形态设计却少有人为的感觉。不就会体现出这样一种符合自然形态的“无序之美”吗?十八世纪英国学习的不就是我们这样一种对于自然的重视和对自然法则遵循的设计态度吗?所以现在我们现在对自然以及其客观规律仍应倍加重视。
2 富有诗意的造型韵味
冷静地观察和审视中国古代玉饰作品,之于外国玉饰作品相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二者有着很微妙的区别。国外的玉饰作品造型会给人以直接、单纯、理性的感觉。与之相反的是中国玉饰作品给人以内敛、丰富、感性的感受。如果说前者着意于形体的肯定,那么后者所追求的则是富有诗意的造型韵味。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桐荫仕女图”是一例成功富有诗意的造型韵味的范例。玉材多样,而色纯者少,这就需要玉匠依自然纹路,巧妙设计,使作品造型与质料颜色达到和谐的统一。这便是传统的俏色工艺。桐荫仕女图玉饰便是清代俏色玉雕的代表作。其中桐荫蕉叶、太湖垒石、檐柱石桌、仕女、圆月哪一个不是诗情画意的典型意象符号?
分析优秀的传统玉饰造型,就会发现玉饰造型充满诗意和自然韵味,而排斥几何造型。这种造型的自然韵味又是超乎于自然的一种客观美的秩序的寻找,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桐荫仕女图玉饰的制作匠心独运,而又能丝毫不露匠气,巧夺天工,诗情画意,处处浑然天成,难怪连藏玉甚丰,欣赏水平颇高的乾隆皇帝也倍加赞赏呢。
3 文化传承性与传统文化趣味
在古代玉饰设计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文化传承性与传统文化趣味。这个特点的由来可能是由于礼制的统治。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承性与传统文化趣味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倾向。今天,中国玉饰之所以受青睐,从而掀起了玉饰收藏的热潮,这当然在于玉内在的质地有着诱人的巨大魅力,玉饰的纹饰与造型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也在于它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反映出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的人物事件和风土人情,有很珍贵的文化价值。同时,大家还应该看到,在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随着人们对玉的认识、理解和发现的不断深化,(下转第136页)(上接第132页)玉饰逐渐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比如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玉饰尤其普遍,诸如“龙凤呈祥”、“三羊开泰”等等。其代代相传,反映了人们传统文化的钟爱,也是传统文脉的传承。
今天的设计十分忽视文化传承性与传统文化趣味,那种弥漫在传统设计中充满智慧的想象也被过于商业的思维取代。现在的城市建设中这个缺乏文化传承性与传统文化趣味的现象可能更具说服力,在许多的历史性名城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原本十分浓郁的文化气氛被越来越浓商业氛围所取代,看上去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而其本质却是文化品质的极度匮乏。
一个没有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我们应该从对于中国古代玉饰的研究中看到我们现代设计的问题。运用古人的智慧去解决今天的问题这才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注释
杨永善.清华艺术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