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顺志 马玉梅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下面谈谈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激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如讲《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时,先播放电视纪录片《拒绝毒品,远离毒害》让学生明白鸦片之害;再放电影《林则徐》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禁烟措施片断。进而引导学生看书思考: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要向中国输入鸦片?清政府对待鸦片的态度如何?鸦片战争的爆发因何而起?让学生看书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辅导补充。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参与,很好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
●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历史教学气氛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很快地去学习。
如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一节的教学中插入《三大战役》的相关电影片断,使学生能以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理解战争胜利发展的原因,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活跃历史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能力。
如讲《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内容时,先播放有关介绍金字塔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观宏伟、庄严;内部结构复杂,装饰精致;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象征着什么?在地处沙漠地区、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它的建造体现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发言,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建造方案。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又使思想得到升华。
●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好教材,它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课堂教学,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和环境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优势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
历史知识丰富性使其教育功能在历史教学中尤为突出,如历史事件给后人的启示,历史英雄人物对人思想行为的影响,历史文化对人修养的提高,历史变迁对人类发展的启迪等,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都可以用生动直观的历史事实去引导学生发现、体会、理解,并内化成一种思想意识和行动,从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历史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中通过有关甲午战争的有关电影、图片、漫画、诗歌等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在课件创设的新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首先从战争的失败中认识“制度的腐朽与政治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同时也从战争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如邓世昌、林永升等)的学习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优化整合,为历史教学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广大教师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和谐学习、健康发展的学习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