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辉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习《课改纲要》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探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丛本框架,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目标的整合,体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使之有效地引导教师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评价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学的长久之策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课改纲要(试行)》的意见一文就评价与考试明确地提出:“探索并构建促进学生基础性和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进行过程性评价,要客观地记录学生的发展轨迹和成长过程,发挥学生的作品、作业活动记录等的评价功能评价不仅是教师的单一评价,更是多元主体的评价,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以及其他社会成员评价结合起来。”
二、评价的理念
《课改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我们在认真学习《课改纲要》基础上,对过去的教学评价进行了反思,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歿和改善教学过程: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三、评价的研究方法
1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注意:在理念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操作上要“鉴定、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我们认为对现行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改革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工具性目标,是指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基础层次的目标,(2)功能性目标,是指通过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运用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这是追求层次的目标。
2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进行改革,首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在课堂上随着教师的讲而听的学生占70.42%,说明学生长期以来被教师所束缚,学生自己的活动时间相当少,这与我们当前教学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预习后没带问题进课堂的学生也占相当大的比例,达到60.56%,这当然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一定的联系,但也不排除与我们教师平时的教学评价有关,再从完成了作业后有没有另找资料复习新知识来看,有80.28%的学生课后没有找些资料复习,这可能与学生在小学时养成的习惯有关,也与我们的教师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培养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一直在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还与当前的考试制度有直接联系,外同中小学非常重视学生课外的创造与发明,再从近几年,从省到地到市开展的有关技能比赛看,参赛学校之少、报名人数之少让人担忧,我们的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不是被我们现有的教学评价所束缚?
3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方法,为探索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我们根据对班级学生调查后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例如,把我校搞实验的两班分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人左右,并确定一名小组长,即采用小组的办法来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评定,主要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因为我们教师不可能对每一名学生的各方面都了解得比较透彻,如:学生是否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为此,我们以档案袋形式纪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材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最满意的作业;学习活动的记录;单元知识总结: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等。
4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第一,要求学生预习(包括做课本练习——自我检查预习效果)——带着问题进课堂,尽可能将问题消灭在课堂之内——回忆(今天学到什么)再作业——自觉订正纠错——预习,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作业的格式等小事抓起,常抓不懈,坚持到底;第二,改变作业的批改方式和章节测验的批改方式,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机制,教师批阅作业和章节测验时,正确的打“√”,错误的不打“×”,要求学生自我订正,然后教师重新批阅,直到学生做对为止,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我的作业本都没有一个“×”,我的每一次测验都是100分,从而使他们有一个成功的喜悦,第三,为便于比较,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外,单元练习、章节测验均可由学生进行分组自主评价,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学习了第一单元后进行自我小结(教师给出格式),比较有理数与算术数的异同;(2)自我小结有理数四则运算法则与运算定律,并与小学相应内容比较,说说心得体会;(3)小组竞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好——计算使用比赛;(4)(全章复习后)当回小老师(可由小组内同学共同完成),出一份全章测验试题,以上的每次活动,都抽取时间组织学习交流,评出本组最好的张贴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每章或每单元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综合评价,这些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之一,然后把评价的结果记入学生个人档案袋中。
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结果分析
1通过将近一学年的评价,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有所提高,现将上个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用如下的数据来反映(被评价班级跟普通班进行比较,被评价班级的成绩好于普通班的成绩):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成绩,以市局统一命题卷考)
2在数学学习中采取了这样的评价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就是平时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为了提高自己的平时成绩,发言也较以前积极,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也较以前有较大的转变,在其他学科中得到了体现,成绩提高也较快现附被评价的其中一个班的上个学
期各科的成绩:
五、评价的作用分析
数学学科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过程性评价,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领域的评价,同时注重对学习数学的认识、情感体验、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等发展性领域的评价。
评价在课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各学科教学评价改革是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评价,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与社会性发展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得到提升,通过对学生将近一年的数学学习的评价我们得出:
(1)评价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在小组评价中,同一小组内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能提出问题,因此他们也会想提出一个问题,从而激发了大脑的思考,这样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情绪高昂,同时也会善于向教师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自我评价,是以评价者自身的数学学习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在评价中,学生对照评价要求,进行反思,逐步由现象到本质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判断,在实践中采取合理的行为。
(3)同伴互动,共同发展,这是在自我评价基础上,评价者之间互为评价主体及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可以进行小组内同学评、小组与小组之间互评、全班同学共同评议等,通过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对各自优缺点、各自在群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也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同时,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活动中通过组长的总结数学教师的引导还有助于形成一个班集体的正确舆论。
(4)促使教师的成长成熟,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走向成熟,在评价中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逻辑,扮演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应板着面孔说教,而要蹲下身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地、有创意地去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马忠林,数学教育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