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明 王纪东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设计了数学、语文、外语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理论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一步作出新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工作过程;基础课;教学
作者简介:刘晓明(1987-),男,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理论及教学;王纪东(1987-),男,人民大学MBA,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理论及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34-02
我国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力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是迫不及待、求大于供。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我们推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学、语文、英语一体化教学尝试,把三门课程串成一条主线,突出面向生产一线的具体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探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础课改革思路。
一、职业教育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科本位”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教学思想和主体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离。具体表现为:第一,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认为它是不可打破的;第二,轻视实践教学环节,认为实践只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或验证手段,完全处于从属地位,甚至被忽略;第三,对学生的考察和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知识积累和考试成为最高的和唯一的标准,学生的能力则被排除在外。
“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在职业院校基础课教学中反映得更加突出。首先,各门课程互不相关,英语、语文、数学等课程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搞课程改革;其次,所谓的课程改革大部分是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调整,没有从本质上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再者,基础理论课的教学严重忽略生产一线对人才的需要,基本没有实践教学环节。
“学科本位”思想对于以培养“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含义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文件还提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赵志群教授在《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课程开发》专题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要摒弃普通学科式的教育模式,大胆开发以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的综合课程,引导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达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赵教授在剖析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基础上,还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应当建立在整体化的、过程导向的职业分析基础之上,符合人的职业发展的心理规律,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行为结构分析、企业生产(或经营)过程分析、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和教学分析等结合在一起。
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础课教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和工作上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设计了数学、语文、外语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体现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由数学、语文、英语三门文化基础课教师组成创新团队,集体备课,授课内容是围绕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实际工件来确定的,在教学安排上,数学、语文、外语三节课连着上,统一教学班级、统一教学内容。这是公共基础课一次颠覆性的改革,打破了固有的单一课程改革的模式,尝试由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基础课教学方法。
首先由数学老师对事先准备的工件进行指导测量计算,展开数学教学;然后,语文老师围绕数学课使用的工件和测量计算过程,指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并进行写作实践;再由英语老师围绕工件,从查找相关单词入手,展开英语教学任务。从学科的基础性看,这三门课都属于公共基础课,但从教学特点上看他们之间正如螃蟹和蜘蛛相似而实质不同。要想使三门课程有机的衔接起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展开教学的确存在确定切入点的问题,而此正是课程改革的难题和关键点。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学课教学尝试。数学课在职业学校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作用。它不仅作为工具和纽带,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的需求联系起来,同时,要强化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专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横向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需的基础知识,要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为导向来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专题教学、活动课教学。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的基本功,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现实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很多时候是以图形、图表、数据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把握图形、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就成了“计算”所必需的前期准备。教学中时时刻刻要关注数学和现实生活、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进行计算时主要介绍公式的内容和使用方法,突出数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在课堂上不断地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体会数学课对专业服务的问题,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思想。
首先结合专业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经过认真思考和调研,挑选出了车间要加工和计算的工件图形,由实习班的学生按照要求的尺寸加工成具体工件,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工件自己动手画图、用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得到数据,然后计算出工件的面积和周长。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想。
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着眼点,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要为学生在专业课程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语文课以学生生产工作需要为出发点。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从以往的以语文本身为学科体系的思路改变为以学生生产工作需要为出发点。语文课不能上成普高课而要姓职(中职、高职)。因此在语文课程中明确落实三突出的原则(1)教学实践性;(2)学习内容的针对性;(3)学生作为主体,学习方法的开放性。将学科体系的语文课变成工厂车间实用的语文。将语文课拉入车间现场,让语文学习为学生的工作过程服务。
数学、语文、外语一体化上课,数学课讲什么内容,语文课也得讲什么。语文课的安排是:从数学课所选择的工件加工制作的工艺流程上做文章,但不能上成零件加工制作课,不能失去语文课的内涵。因为加工流程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而且结合学生生产实际,这是符合教改方向的。
选择工艺流程作为教学内容,展开语文教学:(1)从车间使用说明文的现状出发,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说明文范围之大,车间里使用之广;(2)调动学生从车间实习和工作实践中思考语文知识的普遍适用性。例如工具、夹具、机床、车辆等词语知识等;(3)引入零件制作有关概念,为后续加工流程服务;(4)语文融入加工工序教学的尝试;(5)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了工件制作流程的说明文写作;(6)举一反三,巩固提高,完成另一个零件制作工艺流程。
语文课处处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课件的基本点设置以钳工划线为重点,给予主要地位。从找毛坯基准面、到划线步骤都用动画设计,使学生只要观看动画就能掌握正确的划线技巧。并在说明为什么要选择基准问题上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主动探索基准的重要性。
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从车间工作中来,语文教学活动又为学生生产制作工件服务,使加工过程和写作过程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3.英语课教学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中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够和外籍专家/教师进行日常对话和技术方面的交流,如:对于问题的描述、对于工作的请示、对技术问题的意见表达等等(口语和听力方面);能够接受外籍专家进行的技术培训,能够看懂电脑的英文界面,看懂英文标注的图纸,甚至看懂英语的技术资料。
多数职校生英语基础很差,现状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差甚远,特别是对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班级而言,英语教学任务极为艰巨,我们既要顾及英语的基本功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又要结合工作需要引入专业术语。
配合数学和语文课的内容,英语课重点设计为识字,利用人们记忆的基本方法——重复法,在最短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重复工件各部位名称,这样的方法简单可行,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接受,大部分学生可以当堂记住工件名称单词的拼写。
无论是字词的学习,还是语句的训练,原理都是相同的,即:量变到质变。从见到单词到用上单词,经过了至少六七遍的视觉或者听觉甚至亲身参与竞赛的感觉刺激,最终实现当堂单词当堂解决,会念、会译、会使用。然后对词汇进行扩展,扩展到加工常用材料、计算时常用词等。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英语教学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校企合作特点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有关专业和工作过程的词汇和语句,使学生能够直接与外籍教师乃至将来工作中的外籍专家进行交流,如:讨论图纸、讨论数据、讨论技术问题、描述问题、请教咨询等等。英语教学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会更高涨。
四、职业学校基础课的定位和努力方向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关于职业教育基础课的要求是:“理论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如何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搞好基础课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数学、语文、英语三科一体化教学是前不见古人的教改尝试,是一次大胆创新。随着企业对人才要求标准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仍按传统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不强,就担负不起职业学校的使命,不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将被“边缘化”,将被企业遗忘。职业学校中的基础课教学既不能以升学率与普高抗衡,又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人才,就无法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应该组织基础课相关教师到企业中去,进行专题学习和探讨,以期根据示范性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基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方面进一步作出新的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谢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