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姝
【摘要】思考在人与人相遇的某个假象空间里面,做所有的事情都一样,想着对方的脸,让欣赏设计作品的人可以领会和感知它,或愉悦或共鸣,我会为之高兴,哪怕这样的空间我看不到。在做设计或是创作的时候,这种“赠予”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很重视把这样的心情以“款待”的方式赠送给对方的创造过程。体现着更优化的设计和真诚的关怀。
【关键词】设计;感知;关怀;时代
一、 感知受众,真诚以待
设计不是纯艺术,最终还是为了我们对应的受众。不管我们做的是哪一个领域的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媒介设计等等。所以有时候从一开始就不如站在对方感知的角度来创造和设计。作为设计师必须感知他们的存在,感应他们的感受。受众既是设计影响的对象,对设计过程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设计内容和产品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影响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迎合大众,这也是认识上的误区,其实就是要把人文关怀的思想和概念转换为视觉形式。为社会时代
信息带来传播秩序的能力。
对于一种潮流时尚的追逐,或自身对消费产品的审美要求是现代的社会人们要求进步的一种表现,而去从事表达实现这一追逐的设计师行业的我们不应只站在自我创造或商业因素去左右审美的倾向,更应该深入了解艺术设计的实际内涵。他们在选择商品的时候,他们在看海报接受信息的时候,他们在实际上使用设计产品的时候等等,我们的受众现在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寻找和接受这些东西,按照自己的审美兴趣,这也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形式、一个功能相互结合的问题,其表达与实现的优劣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设计思维的深入程度决定的。
设计有时候会困惑在越来越多的“风格”、“形式”、“主义”等一个接一个的变化中。设计师和受众都不想被某些所谓“潮流”的东西所迷惑,我们的出身,经历,生活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别,然而每个人都开始对自我的“个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用更切实的角度去体量受众的感知。我们必须意识到,解决基本功能以后,视觉的要求也更高,逐步用美的眼光、美的尺度来重新要求社会形态的人性时代。
二、关怀为先,体验为重
设计工作最重要的特质是不是就是引领时尚、创造社会的潮流,作品只要被大众接纳,就大获成功?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已经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存在,就应该运用传播媒体的机会,可以更高效率,更广泛地扩展其内在思维进一步表达出对外部事物环境的感知,引导和关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要做“酷”的设计,而要做“好”的设计,比如带来阅读的愉悦感,带来使用的便利,带来穿着的舒适感,也可能是带来生活方式,节约环保,团结关怀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这些都有可能用设计带来的,可见这是设计的责任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映照。如一个会鸣叫的水壶,把哨子改成吹出一个和声的汽笛,使人在水开时不致因尖锐的哨声而惊惶,当然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噪声对人的伤害。
我们要“款待”别人,必须对自己要拿出来的东西非常了解并有信心。我可以将他分为"体验"和"设计",一般情况下,主体是在"设计"上,但是"体验"放在前面的目的,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是需要拿来给别人使用的,所以不管是开发任何东西,都要为自己的用户着想,而不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我们常常看见有很多大公司会独立的用户体验部门,或者花高价格,请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调查。目的是在设计的产品或服务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让用户能更方便的使用,更加的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和审美需求。
尊重和重视人的感受,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内在”而不是“外在”。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需求。例如做导视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人们在空间里的寻找方向的便捷;把人体工程学导入设计,就是为了考虑人的使用舒适感现在的界面设计中以用户为中心,就是保证人机交互的协调工作;如此等等。设计师一开始应该具有一种体验和感受的精神,像每一个接受者一样,先在某个特定的空间想象里达到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心情的体验,一种关怀的感觉,然后才可以充分表达这种设计的精神。
三、优化表达,用心呈现
我们已经不是在狭隘的范围内玩起“设计”的游戏,自己可以玩的不亦乐乎已经不行。不断风格的创新或者有回归、形式的变化多种,人们的审美和使用需求,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的责任,相互贯穿与延续,深广考量,为设计这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世界的每一天都处在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你都要奔跑”。
每次要准备用心设计的项目都要充满期待,试着根据不同的行业做一些调查和研究,搜集各类相关资料,再仔细分析它们,然后开始幻想它们最后呈现出来在受众面前的时候,应该最好是一种大概什么样的调性和状态,或者是使用性能。在创作的过程中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很重要,首先是提升思想的创意能力,然后是拥有优秀的设计表达力。这也是设计和纯艺术最大的区别,我们必须要对自己要传达的事物进行思考提炼创作,用最有传达效果和视觉效果的方式呈现。做设计应该使用思想驱使 (idea driven) ,而不是用图像驱使 (image driven)的。以前也有过迷恋于图形色彩的形式表达,追求画面的效果,却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当你自己都对表达的事物没有输入深刻思想意义,又怎么会对别人产生意义呢。每个设计构思都有适合它自己的语言。风格不应该只是一种死板的美观的外表,而应该利用来表现思想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擅长,这才使设计作品丰富多彩。面对一个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寻找自己最能发挥的解决方法。要想超越这个层次,设计必须让思想和引导性优先。怎么样让它们可以脱颖而出和引起共鸣。也思考着成为成品以后,存在于人与人相遇空间里的视觉对话。
因为这样幻想常常给设计师很大的鼓励和帮助,跟多的会站在接受者的角度一样来期待,挑剔,完成自己的创作。让它尽量以完美的方式呈现。其实不仅仅是设计,当你对别人提出什么的时候,“赠予”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会重视把这种心情用“款待”的方式送达给我的受众。
设计师在将来的思维空间里,综合全面的学习多元化知识信息并能主动地融入与国际接轨的观点,受众的感知,社会的责任,检视设计方案,自学自检,创造自己的风格,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多元思维,全面、科技、生态的维系目标,必将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同行服务于大众。从创意,从表达,甚至从呈现方式上用心的去思考和创作,用精彩提炼的设计语言打动解读作品的人们,有了诚意,作品才会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