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广会
【摘要】在“教学不仅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挑战”的指引下,教师该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呢?本文将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优越性、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转变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1.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
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Process of internalization),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unconscious);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conscious)。由此可见: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而又能学到英语的情景语境是相当重要且必要的。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正是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情景语境,从而达到语言学家Hymes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角色转变得好与否,直接会影响到学生“输入——整理——吸收”英语的全过程。
2.从教师传统角色及弊端来分析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权威”角色。强调“指令和服从”。(2)“仲裁者”角色。(3)“传话者”角色。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如《辞海》所说:“向学生传授知识”。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因此,学生就很少能够学会从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获得知识,教师在掌握知识、教授技能、传播道德等多方面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师传统角色教育教学情境下的学生角色形象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是学习上孤独的苦行僧、残酷的竞争者和沮丧的失败者。造成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英语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英语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单词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英语天才,这么多的‘ABC,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英语课的教室,简直就是我的刑场!”。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是相当必要的。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而且有必要作一系列的转变,即从原先的“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师者”转变到“艺术家”,“中西方文化的传播者”,“美的熏陶者”等等。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优越性
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分析教师角色,明确教师自己的角色身份,对教师充分地扮演好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具有积极的意义。
1.教师角色的转变打破了教师传统角色下的传统教学
大学英语有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个性差异、知识层次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们对英语的喜好千差万别。教师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古人也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角色的转变正是要求教师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探索美妙英语世界的“引路石”,充分运用了“启发式交际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角色及教学方法,在这里,教师要变“独角戏”为多角色共同活动,当好导演、教练、裁判和乐队指挥,演好合奏,让学生投入到大面积、高容量的英语实践中,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境促情,以情激趣。
2.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结合了美育和德育教育,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陶冶了情操
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英语专家,而是为了培养人。教师通过教授英语这门“听说艺术”,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对英语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一个有爱心的人必然是审美感受丰富的人,反过来,审美感受越是丰富的人,越是具有丰富的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美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爱心,比培养学生英语语法上的才能更重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表演、小品、歌曲等“艺术”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而在此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3.教师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把东西方文化的传播结合了起来
语言学家Lado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文化背景知识没有相应的了解就难以透彻准确地理解一篇文章。它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性质的各种风俗和习惯的总体。
英语中包含了大量代表其历史文化传统的习语,成语,传说和典故等,其中有的可追溯到希腊、罗马神话或是《圣经》故事。如成语under the rose(秘密的)来自罗马神话,神话中说到爱神丘比特给沉默的神哈波克雷特一朵玫瑰花,要他为维纳斯女神保守秘密,因此古罗马人用玫瑰来做保持沉默的标志。再如西方旧俗吃饭时餐桌上摆一份盐,家长和贵宾坐在盐罐的上方,晚辈和地位较低的坐在下方,所以英语成语sit above or below the salt有地位尊卑,待遇高低的区别。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的情景语境,使其在学好语言的同时,充分了解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从而达到“文化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在目的语社会中得体地行事并与其人民交际所需的文化理解力、态度和交际技能。”(西利Seelye——《教授文化:外语教育家的策略》)。教师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文化意识(culture awareness)或文化敏感性(culture sensitivity)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cultur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所以教师自然而然就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也自然而然地转变了自己的教师角色。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来自教师的激发艺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而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角色转变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勇于转变教学观念,当好挑战“艺术教育”的“艺术家”。
“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在性质上确是‘艺术”。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就是使人的心灵转向的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始终渗透着“艺术教育”,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以美储善”、“以美启真”和“以美助健”。它是情感活动伦理道德结构联系的渠道和中介,它能使艺术审美情感成为一种行为动力推动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教学不仅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挑战。”,是科学与艺术结合下的教师对“艺术教育”的一种挑战,从这个意义来说,英语课中的教师就是挑战“艺术教育”的“艺术家”。
更形象地说,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像是“艺术家”中的“导演”。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又“演”,集数职于一身,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情景中只能“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所以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2.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尽可能地采用多种现代“艺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英语表演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表演可以是模仿现实生活交际的对话,可以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模仿电影、电视、录音磁带或接下来要学生学的某个交际活动,编出实现同一言语行为的对话,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科学家、名人、艺术家等角色。实践证明,这一项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即兴交际的能力,可以积累日常交际经验,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增强交际的本领。
除了表演,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大胆采用英语故事,设置场景,启发学生;利用游戏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学英语,更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实物、图片、图表等方法是最直观的方法,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它们可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英文歌曲,英文电影五花八门,可使学生了解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生活背景及人们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等,它们比其他教辅材料更直接、更贴切。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施教,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来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的目标。
四、结论
“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经验十反思”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也就是说,所有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学生正襟危坐,仰脸洗耳恭听,惟师是道,惟师是尊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了。教师和学生都要以真实的、完整的人格亲临“现场”,以真诚的、开放的心态彼此对待。这一切,唯有教师放下“尊贵”的架子或身份,坦然面对来自学生的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有可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这一改变。
当然,这一过程由于种种原因是十分艰辛的,不过作为新时代下的人民教师,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并且拭目以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教师角色的转变)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辞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
[2]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张武升.教学艺术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宁平.文化背景知识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辽宁师范大学.
[5]安晓红.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的“导演”作用.衡水师范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