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晨
【摘要】研究生学生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培养方式的革新以及研究生人员层次的多样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日益提高。新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必须尤其关注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研究生人群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生心理辅导,确保研究生心理和学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教育部的统计,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从1980年的2.1万激增到了2006年的113万,近三年来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业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如何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研究生以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学历层次高,年龄差距大,流动性强,科研任务重,培养形式多样等特殊性和复杂性。从对研究生的基本素质调查中发现,当代研究生对其自身具有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理想信念等方面评价普遍较高,而自身具有的奉献精神、心理素质和集体主义意识较薄弱。
当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亟待重点关注。21世纪是一个发生了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世纪,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生曾是天之骄子,是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但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当代研究生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诸多方面的压力,其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部分同学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自杀人数的急剧上升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这不能不引起全国各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
根据华东理工大学对在校研究生进行的心理普查显示,在受访的1000多名研究生中,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约占5%-10%之间。对于大学生不断显现出的诸多心理问题,引起了国家、教育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早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就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严峻挑战,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系统的研究,不断探索规律,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目前,部分高校已开始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纳入教研体系,从新生入学阶段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如果发现心理健康状况有异常倾向的学生,学校会对其进行跟踪辅导。部分高校已开始筹办研究生心理健康自助团体,通过辅导来减少研究生可能遭遇的心理问题。对每名在校研究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建立危机干预三级防御网络。
二、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
研究生做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高校的任务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并且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出能面对并适应由物质文化发展而引发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变化的创新型人才,使之成为一个健全的、有效率的建设者和享有个人幸福的个人。新时期的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研究生德育导师是最贴近研究生心理教育的把关人,本着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责任感,深入到研究生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面对面地了解情况,促膝谈心,增进感情,着力消除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感,增强他的认同感,贴近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找准结合点,形成共鸣点,进而施加影响和干预,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大而化之,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当代研究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具有较高知识水准,易于接受新的事物;主体意识较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价值取向较高,有较高层次的追求。这表现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我们不能忽视他们另一方面的一些特点:首先,当代研究生年龄跨度较大,背景情况不一,学习目的各异,培养方式也多种多样。研究生中有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他多为在职工作人员考取研究生,是一群年龄跨度较大的学生。他们家庭背景、社会经历都不一样,求学目的也各不相同,导致其心理状况差异较大。其次,研究生学习压力都较重,在读期间往往各自忙自己的事,较少关心集体和他人,过分看重个人利益,当他们在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找不到合理的平衡点时,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对于研究生思想领域的变化,应有思想上的准备和工作上的对策,善于把握新形势下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要坚持分析不同年龄层次研究生的心理特点,也要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研究生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管形势怎样变化,环境条件如何复杂,只要能够及早预测,加强防范并持之以恒地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鉴别力和免疫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取得主动。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研究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除专业素质外,在人际交往、动手能力、心理健康、创造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以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开展丰富多彩、科学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成才。近年来,我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例如组织各种院级球类赛事、歌唱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在各个舞台充分展示了研究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营造和谐、有序、宽松、多彩的和谐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起到隐性心理辅导与援助的作用,使我院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极向上、和谐互融的校园文化可以使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促使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困境,转移他们在某种压力作用下的焦躁情绪,释放心情。同时,和谐的校园文化还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平和的心态,达到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研究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此外,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援助机制,对研究生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解决。建立起主要由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组成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如座谈,班会,讲座,个性化指导,联络班干部或普通同学等,及时了解学生异常情况,争取对研究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介入。针对不同年级研究生的突出特点及其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目前,我校已经建立起比较规范化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科学的引导、治疗措施,鼓励研究生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心理帮助,针对研究生群体面临的心理困惑给予针对性的辅导与心理治疗,解决心理方面的疾患。
目前国家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没有像对大学生那样提出心理健康的指标,缺少制度性的指导和约束,因此许多学校对研究生心理教育缺乏重视和理解,大多数高校将心理教育归到德育的范畴,导致心理教育“德育化”。同时负责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部门及老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完善的制度,没有正确的方法,使得研究生心理教育严重滞后。心理教育对促进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心理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让研究生认识压力,另一方面是开通压力的疏导渠道。该方面的欠缺对研究生人群的心理健康显然是不利的。研究生德育导师作为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开办研究生德育导师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持证上岗,确保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有效干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韩勇.高校研究生精神压力的维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10).
[2]陈江波,简福平.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1).
[3]王国平,阎力.我国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待.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4]马家安,余妍霞.高校研究生的身份定位.大学教育科学, 2005,(01).
[5]吕光平.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初探.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0).
[6]楼成礼,林良夫,袁熙贤.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教育发展研究, 2003,(12).
[7]曾艳.关注研究生受挫——研究生受挫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8]赵丽娜.浅析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台声.新视角, 2006,(01).
[9]姜红军.浅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0]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