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澜淇 龙银成 毛春红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占居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生源的多样性,高职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的经验,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飘忽不定等等原因,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心理特征。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00%,近年来已达到30.00%,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强烈的自卑心理。本文拟对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和矫治措施进行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 自卑心理 成因
一、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
自卑心理(self-abasement)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自卑心理是高职学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由于自卑,常常使学生无法正确地审视自己,从而使学生容易形成诸如胆小、羞怯、内向、沉默寡言、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利于自我发展的个性。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有多种,产生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可总结为两个方面:
1.内在原因
(1)与父母关系冷漠
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将所有焦点集中在自己所关心的事情,以显示出自己与别人与众不同,所以他们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认为除了他们自己,别人根本体会不到。因此孩子们经常会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和他们有代沟,而此时父母如果不及时改变沟通策略、不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而是一味的苛责他们、干涉他们,就会导致孩子与父母间关系不断恶化。
由于自我意识的高涨和独立意识的发展,学生渐渐才产生了反抗心理。他们追求独立、自尊和权力,但由于他们心理不够成熟,很多行为都受到束缚,很多想法不被现实所接受,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排斥感,对束缚他们行为,拒绝他们想法的成年人产生了敌对情绪,反抗心理,这就是很多家长所说的叛逆期,如果家长不能很好的过渡这一时期,也会导致子女与父母关系的恶化。
(2)孤独感
孤独感也是这个阶段学生消极情绪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比之前的各个阶段都要广泛,比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独立生活等等,有些问题他们很难自己去解决。但由于自我意识高涨所产生的过强的自尊心与独立的愿望,使他们不愿意去求助他人的帮助,不愿问父母、老师,甚至同龄人也不愿意沟通,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外在原因
(1)家庭贫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贫富差距显著,贫困生在高职院校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些学生不仅要承受学业上竞争压力还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面对昂贵的学费和大笔的生活费,使他们不得不一分钱掰做两半用,与那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出手阔绰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反差。长此以往,他们渐渐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开始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形成自卑心理。曾经有位在食堂做勤工俭学的学生说,每次看到自己的同学来食堂吃饭看到自己时,她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2)起点决定终点论
有位就读于某大专二年级的李同学曾说,他们班的班风很差劲,主要是由多数人的自卑沉沦所致。“不是说专科生没有压力和紧迫感,更不是他们的自制力不强,而是身边的大环境将一些人的意志力给消磨掉了!”
李同学说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他们班级、他们学校有,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类似的现象。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一味的求高学历、高技术的精英人才,将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拒之门外,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定论:起点决定终点。他们觉得,从他们踏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再怎么努力,前途总是灰暗的。加之受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大学去不了,只有上高职”的想法,总觉得低人一等。
二、高职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治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和特点,介绍一些基础的心理常识以及自我保健的方式,让学生懂得更好的认识自己、保护自己、适度的控制自己的情绪。(1)通过主动找老师、朋友、亲人诉说自己的郁闷来发泄受压抑的情感,从而使得压力得到缓解。(2)通过运动的方式。如跑步、登山或者大声的哭喊,通过这些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比如自我鼓励法:在做某件事但缺乏信心时,可以对自己说:“我可以的,我一定能成功。”要学会看到事物好的一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事在人为。
二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帮助、劝告、教导来改变他的认知、行为和态度。学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心理学专业教师为主、辅导员为辅的心理团队来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用新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社会,用新的方法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出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心理放松,扬长避短,提高心理素质,所以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品格完善。
三是针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特定问题,有重点地开展理论研究,如关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问题、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为很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加大宣传力度
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首先,要做好校园内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要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心理方面的社团,举办讲座、座谈讨论、演讲比赛、主题活动、班级社团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再次,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和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最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出心理健康教育报的方式,让他们主动去关注心理健康、宣传心理的有关知识、探讨一些热点问题。心理报可以开设心理测试、热点讨论、心理小常识、情感世界、心理咨询等栏目,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他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方文晖.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9.
[2]王枚.关注贫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心理世界,2000.6.
[3]施祖军.当前高职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