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知
摘要:教学中,借助默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默读的方法就是给了学生一把金库的钥匙,这是新时期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默读训练;自学能力;思维发展
在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学习方式方法中,默读是一种很好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学习方法。默读是我们获取丰富知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从而养成默读的习惯。可是默读因为是默默地读,所以没有人研究它,也是一种现代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部分。默读虽然是一种简单的学习方法,但一旦被忽视影响很大。默读其实质是人的思维活动,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训练方式。默读的训练可以很快的提高人思维能力,所以默读的训练很重要。
人的思维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越多,思路越广,对思维的发展也越有利。因此思维的扩展将会触及更多的知识,产生联想,所以掌握丰富的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课默读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用手指文章)、不动唇(小声叨念)。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词语来看,从而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在头脑中放电影)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作者将他们丰富而浓厚的情感流于笔端,凝聚在字里行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以“情感”为动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许多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会出它的精髓、加深对文字的理解、真正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学生有感情地读不仅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同时也是想象的过程,边读边思边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的朗读才会促进对文章的理解。如默读文章《桂林山水》中描写情景的句子时,在自己的头脑中也应该相应地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在读中思考,就是让学生读完一部分要停下来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地方就会一目了然了。读完全文,还可能有没读懂的,就得到课堂上学,在老师指导下学,还要边读、边听、边想,原来学懂的可能会有新的或更深入的认识,原来自己学不懂的在课堂学习中,除解决原有的疑难外还会有新的疑问产生,要通过再读书、再思考予以解决,产生语言的感知能力。如《落花生》一文,学生预习课文,可以大致了解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也能达到课本中的预习要求,但对课文的借物喻人是很难领悟的,同时,对课文的一些重点词句,学生预习时是难以理解它的意思的。学生预习时把它做上记号,随着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通过读书思考,理解了重点词句,也就会渐渐明白课文表面写的是落花生,实际是在教我们怎样做人。假如没有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是不可能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这一深层意思。
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如教《火烧云》一课时,要求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的词语,描写形状的、描写颜色的、描写时间的。画出后引导学生适时运用,这样,既点出了该课教学重点,学生迅速感知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和瞬息万变的特点,又有效地积累了语言。
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比如:讲读《林海》的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喜欢哪句就针对哪句谈理解;喜欢哪个词,就针对哪个词谈理解;自己感觉对哪句话理解得好,就把哪句话读给大家听,自己最喜欢哪句,就先把那句背下来……结果,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讨论和背课文中,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近结束,学之未尽。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了学生的感情,而且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了材料。
总之,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新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迫切需要教师交给他们启迪知识金库的钥匙,而不是金子。让学生学会默读的方法就是给了学生一把金库的钥匙,这是新时期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