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丹顶鹤无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这句话的实录。
师:这句话中的“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哪个你比较熟悉?知道它的意思?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你对它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做“展翅飞翔”的动作)你们的动作告诉我,你们了解了“展翅飞翔”的意思。那“引吭高歌”呢?
生:“引吭高歌”就是说丹顶鹤航行的时候在大声唱歌。
师:航行时唱歌。这是你的理解。
生:它是被老丹顶鹤引着航行的时候在大声唱歌的。
师:老师告诉你,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丹顶鹤在放开喉咙,大声唱歌。”大家一起跟我说一遍。(学生齐说“丹顶鹤在放开喉咙,大声唱歌。”)
师:请大家看书上的插图。(课件出示插图)图上有很多丹顶鹤,谁能指指哪只在“展翅飞翔”,哪只在“引吭高歌”。
(学生很快指出了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在指“引吭高歌”的丹顶鹤时,指的是图上一只伸长脖子,嘴巴紧闭的丹顶鹤。)
师:不对,应该是这只。(教师随即将学生手中的教鞭挪向图上一只伸长脖子,张开嘴巴的丹顶鹤)
词语教学是怎么一回事?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词语?上述教学片段带给了我们一些启迪和思考。执教老师“展翅飞翔”一词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 在具体的语境里进行词语教学。老师要求学生先读通词语所在的语句,然后从句中抽离出词语让学生正确认读。由读句到读词,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了解词语学习的方法——词语的品味不是孤立的,它是建立在语句乃至语段篇章的诵读基础上的。没有语境的依托,词语就成了干瘪的符号;没有对词语的正确认读,词语就不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脑海。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消极词汇”到“积极词汇”的转换,就必须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生长的土壤”——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咀嚼、品味词语,不仅有助于学生触摸到词的温度,感受到词的意蕴,还能使学生在体味词语的过程中,掌握运用词语的方法。
2. 词语教学注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意思时,提出:“哪个词语你比较熟悉,可以说说它的意思,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你对它的理解”,表明了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入手,引导学生在头脑里搜寻与之有关的“生活底蕴”,获得相关直觉经验的教学思路。词语教学要关注文本语境,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词语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打通“文本语境”和“生活底蕴”的认知通道,词语才能在学生的心田里鲜活起来,灵动起来。
3. 巧用插图引导学生建立词语的“义”和“像”的联系。学生
理解一个词语不是靠定义,而是靠生活经验,靠鲜活的直观感受。教学中,教师不仅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调动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还要巧妙地利用插图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义”和“像”的联系。“指一指图上哪只丹顶鹤在展翅飞翔?哪只在引吭高歌?”这实质上是在唤起学生的直觉经验——也就是图像——来跟词语相匹配。词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词语的“像”是至关重要的。当一个个词语蕴含着学生的生活经验,传送出学生的认识画面时,词语才算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
但片段中,“引吭高歌”的理解出现偏差乃至错误时,教师应做些什么?这是上述教学片段带给我们的思考。
1. 词语教学要少一些告诉,多一些体味。“引吭高歌”就是说丹顶鹤航行的时候在大声唱歌。它是被老丹顶鹤引着航行的时候在大声唱歌的。当学生出现错误的认识时,老师没有及时予以引导,所以尽管老师告诉了学生词语的意思,并且还让学生跟着说一遍意思,学生依旧在图上没找到“引吭高歌”的丹顶鹤。老师的“告诉”虽然入了学生的嘴,但是,由于缺乏学生个体对词语的自主体味,词语没能进入学生的心田。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和词语进行亲密接触——咀嚼、玩味、品析,从而获得
鲜活的个体感受。
2. 教师要敏于发现,善于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学生对“吭”和“航”的认识产生了混淆。究其根由,就是学生对词语缺乏自主地咀嚼、体味,个体和词语没有真正建立起认知联系。而这正是教学的一个宝贵资源——小学生常常会因为同音和形近字的区分不清,出现认识或表达上的错误。如果老师抓住这个资源,通过辨字形、明字义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味“吭”的字形和字义,让学生知道“吭”是指喉咙、嗓子,“引吭”是拉长嗓音。还可以播放丹顶鹤引吭高歌的音像资料,这就为“引吭高歌”建立正确、明晰的“像”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还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同音、形近字较多,初步掌握辨析它们的方法。由此可见,词语教学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前认知经验,更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真正践行“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思想。
3. 词语教学也要突出重点。何为重点?学生的认知盲点。很多词语往往是因为其中的某一个字的含义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词语理解出现了问题,例如:“引吭高歌”中的“吭”“情有独钟”中的“钟”……对于这些词语,教师要舍得花工夫引导学生“咬词嚼字”,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探寻理解词义的多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语境等途径解决关键字的理解,品字析词,使学生在咀嚼字词的过程中品味字词的情蕴,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作者单位: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