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景慧 李轶群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8-0015-02
罗格列酮是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最先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1999年美国FDA审核批准上市,为胰岛素增敏剂。是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现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这类药物直接从减轻胰岛素抵抗方面来干预糖尿病的病程,达到降糖与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的治疗目的。林华等在比较4种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结果得出罗格列酮最优。现将近年来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作用机制
罗格列酮的分子式为C18H19N303S,分子量为357.43,它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高选择性强效激动剂。PPAR-γ可在多种组织(脂肪、肝脏、骨骼肌、直肠上皮及巨噬细胞等)中表达。PPAR-γ被激活后可促使脂肪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分化并提高骨骼肌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罗格列酮通过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有效控制血糖。该药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增强肌肉等组织的葡萄糖非氧化代谢,抑制肝脏的糖异生作用,从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它的另一个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而降低血糖水平。
2安全性分析
邹俊杰等对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方法是将132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每次4mg,每日1次,实验组66例,口服罗格列酮片,每次4mg。每日1次,经两周冲洗期后进入治疗期,疗程1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病人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FPG、餐后2h血糖、GHb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下降,两组C肽浓度均下降。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及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由此得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和FPG、GHb,且病人的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3临床作用
王战建等研究罗格列酮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和升高PEDF的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杨静等证明了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谱而发挥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功能。陈海燕等通过研究罗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AT1受体和mR-NA的影响得出结果:罗格列酮通过抑制AT1表达发挥降压和靶器官保护作用。杨连伟等用罗格列酮治疗自发性高血压(SHR)时还发现,大鼠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证实罗格列酮对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重构具有一定的作用。李华波还研究出罗格列酮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罗格列酮还能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和防治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病变,最近还研究出罗格列酮能有效控制乳腺癌细胞作用。
综上所述,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对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起到一定的预防与保护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但在应用罗格列酮时还应重视药物所导致的潜在的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