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选题原则的辩证关系

2009-01-14 07:14陈小芳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4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

摘要:仔细地研究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与需要性,可以看出,它们四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矛盾中发展。在四者的辩证关系上,若能妥善有效地把握,必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关键词:科研选题;选题原则;对立统一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229-02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战略起点,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大小,科研进展的快慢,科研是否失误等。因此,选题要遵循选题的原则。

仔细地研究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与需要性,可以看出,它们四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矛盾中发展。在四者的辩证关系上,若能妥善有效地把握,必能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首先,科研选题的四个原则是对立统一的。

一、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与需要性是对立统一的

需要性原则是科研选题的首要原则。这里所说的“需要性”,就是说选择的研究问题要面向教育实践的需要。科学研究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探索活动,选题的需要性原则,正体现了这种目的性。因此,选题必须面向实际,按需要选择。

如果,选题虽然符合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但不符合实际需要,那这样的科研选题就没有研究价值,不能实现人的某种目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那这样的选题所作的研究是一种纯粹的浪费,浪费社会的资源,毫无意义,并且有害无益。

反之,我们在科研选题中若注意到可行性、科学性、创造性与需要性的统一,选题小一点,实际一点,却反而是有价值的。比如: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人王选于1975年选择了汉字精密照排的课题时,遭到同行的质疑,因为当时很多人认为照排系统涉及印刷业的项目,不是个“高级”的领域,而争相去研究当时计算机领域当时的时髦研究课题,例如操作系统结构、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等。王选则坚持认为:照排是信息处理领域的课题,这不仅是淘汰铅字的问题。他终于在研究获得成功的同时,带来了信息利用方面的革命。

激光照排,不愧为我国继活字印刷术之后的又一大发明。因此,重视科研选题的需要性,将其置于首位进行考虑,兼顾国情、行业的行情、项目的前景(即未来的价值),实实在在地实现一点实用方面的突破,即使学术价值不是很大,也是对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是有价值的,并可能对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与可行性是对立统一的

可行性原则指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研究问题,针对预期完成的问题,尽可能充分地估计其主观、客观条件。科学需要幻想,但幻想并不就是科学。要把幻想变成科学,就要求满足现实可行性的原则。如果没有现实的可行性条件,问题尽管合乎需要性、科学性、创新性原则,也无法进行。比如,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研究,就超越了科学发展的条件。

相反,可行性也可造就科技的研发。比如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车。荷兰是风车之国,风车的历史悠久,而这是由那里客观条件的可行性决定的:荷兰常年海陆风不息,无穷的风力能源为风车的研制与使用创造了先天条件。美国的风车历史同样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现今,荷兰风车最后一次使用是在燃油匮乏的二战时期,燃油缺乏的现实决定了推广研发风车技术的可行性。然而,现实的可行性也会起抑制作用。19世纪后,荷兰风车开始走下坡路,风车的用途逐渐被蒸汽机和电力所取代。但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展,能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在,全世界对节能减排,提倡环保的呼声,风车发电一定会在将来得到大力利用。这种客观的可行性也将推动风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顾及研究的现实条件,调整问题研究的目的性,在条件尚不许可时,也可就大的目标,进行分解,分解为小的目标,短期的目标,短期的规则。把大的目标分成几步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条件的改善,逐步实现。

三、需要性、可行性、创造性与科学性的对立统一

科学性原则所强调的是,选题要以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以科学实践反复证实的客观规律为基础。

选题违背了科学性原则,问题就会陷入非科学或伪科学的歧途,即使符合需要性、可行性、创造性,也会使研究一无所获。例如,牛顿晚年证明上帝存在的研究课题,以及种种“永动机”的研究课题,都是违反科学性原则的,其结果必然导致研究的失败。

但是,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是一个很广大的空间,并不是由一条鸿沟截然分割开来的,有时还很难区分。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电脑键盘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子。键盘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美、法、意、瑞士等国家的人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直到1868年,“打字机之父”——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获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经营权经营,又于几年后设计出现代打字机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即现在的“QWERTY”键盘。“QWERTY”键盘按键布局的产生是因为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键盘,左手却负担了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为了打一个字,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指头。但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在使用着这种有关“极不科学”布局的键盘,采用各种新电子技术的键盘的研制依然以此种布局为基础。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实用与需求与科学性的融合妥协。

因此,要善于从需要性、可行性、创造性着手,挖掘选题中科学的一面,加以研究。在这里敏锐的判断与分辨能力是关键。同时保证客观可行性(比如时间的宽裕、资金的到位、研究材料的获取和充足准备),并挖掘自身主观的可行性,增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水平,订立研究的方向与目标,培养自身对研究对象的兴趣,鼓足对研究项目前景的信心。

四、需要性、可行性、科学性与创造性是对立统一的

创造性原则是指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造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意义,能使所选的问题在科学理论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或在应用上有所改进,有所创新,从而保证预期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如不贯彻这一原则,研究问题就会因循守旧,重复雷同,不仅满足不了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也会造成极大浪费。

为此,选题的创造性要把握创造性本身内在的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其一,需要性是创造性的原动力。

需求的力量推动了创造力的发挥。近百年来,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引起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恐慌,但事实证明,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对食品、淡水和矿物的需求,虽然导致了已知能源——谷类、石油、煤、木材、金属等的消耗,资源储存的短缺,却也促使人们去开发地球的新的之前未被人类重视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力等。需求的指向便决定了创造力的运用的方向。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聪明才智是无限的。这也就是美国经济学家朱利安·L·西蒙(Julian L. Simon)于1980年在《科学》杂志上大谈他对未来的幸福憧憬。他认为,当前人们颇为担忧的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危机,而最终将意味着大有裨益于更洁净的环境和和更健康的人类。未来的世界将更美好,因为将有更多的人提供更聪明的思想。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但也从一个方面说了,科学研究的方向,选题的方向是由需要性决定了创造性。

其二,可行性、科学性是创造性的推动力。

可行性为创造性铺平了道路。具体地说,就是在客观上,具备科研创新的物质环境;主观上,具备创新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科学性为创造性提供了条件。新科研项目得以开展,也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纵观计算机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正是计算机中元件的技术更新才导致了计算机研制的升级与更新换代。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SSI、MSI),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十代计算机又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这时计算机发展到了微型化、耗电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除了向巨型机方向发展外,还朝着超小型机和微型机方向飞越前进。1971年末,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应运而生,它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计算机主要元器件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一步步发展,计算机的制造业在步步前进,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高。每一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不变的,每一代计算机又都是在前一代计算机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电子技术加以开发的。可想而知,每次新一代计算机研制项目的确立、研制、创新的过程,都继承了前一代计算机的科技,项目确立的过程更体现了科学性对创造性的支撑作用。

需要性、可行性、科学性是推动科研前行的力量,把握好矛盾与斗争的发展,使之成为产生创造性的动力,而非阻力。需要性、可行性、科学性推动着科研量变的产生,而创造性的选题原则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梁永平,张奎明.教育研究方法[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陈小芳(1972- ),女,江苏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教育。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