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2017-02-10 15:04李婷董超凡
文学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立统一哲学思想

李婷+董超凡

内容摘要:《西风颂》以其精妙的构思、丰富的内涵、恢弘的气势广为流传,成为雪莱抒情诗的代表和抒情诗中的翘楚。作为雪莱文学研究的中心,前人对于其文体、象征手法运用等方面的探究可谓成果颇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不论形式还上是内容上都蕴含着许多组对立关系:生与死、抒情与凝练、理性与感性等等。这些对立单位看似矛盾却又统一于《西风颂》这一诗歌整体及其中心意象和思想中,是研究雪莱的思想尤其是其对于自然、革命、人生观不可忽视的重要素材。本文拟从诗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雪莱哲学思想的流变,矛盾的出现及调和,以期为雪莱文学研究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对立统一 哲学思想 矛盾调和 浪漫主义诗歌

一.引言

《西风颂》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早已脍炙人口、享誉中外。诗歌以其恢弘的气势、瑰丽的想象、新奇的内容以及激昂的政治感召力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政客探索自然、社会、人生的玄妙哲思。诗歌以“西风”为中心意象,描绘了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同时,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反应出当时的社会现状:腐朽的君主制已日薄西山,却还苟延残喘地压迫着英国社会,而革命势力早已悄悄萌生、发展壮大,并酝酿着一场大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诗中还蕴含一系列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展现雪莱自然观、革命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说,通过分析这一系列形式与内容上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发现《西风颂》意形结合地揭示出了雪莱哲学思维中的矛盾与调和。

前人对《西风颂》的研究虽然关注到意象的对立以及思想的矛盾,但大多都停留在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分析以及文学文本分析方面,对于形式和内容上对立统一与诗人思想的矛盾与调和鲜有问津。以寓情于景为特征的抒情诗,不论在体例上还是内容上,都对窥探作者的思想有极高研究价值,故本文仅从此处着手,以期对雪莱诗歌及思想研究有所启示和增益。

二.形式的对立统一

雪莱的诗歌常被批评为“语言缺乏凝练、过于抒情、含混、思想不够清晰”,其实,此类批评的矛头有时并不针对雪莱个人,而是整个浪漫主义诗歌[7]139。事实上,雪莱的诗歌看似散乱、随意,实则构思精密,和谐统一。既有浪漫主义诗的抒情也不失凝练,达到了抒情与凝练的对立统一。

1.诗节

《西风颂》共有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五个小节格律、意象与思想完整独立,均可单独成篇。然而从内容上看,它们又相互关联,贯穿一个中心,是一首完整的诗歌。第一节写西风在大地上的威力和作用,吹落枯叶,播撒种子;第二节写西风在天空中的威力和作用,吹乱流云,带来雷雨;第三节写西风在海洋中的威力和作用,掀起巨浪,直捣海底;第四节写西风对于作者的影响,及作者的反应;第五节作者借西风表达自己的理想信念。各部分之间达到抒情、凝练的统一。

2.韵律

诗歌的韵律美来自节奏和和声,诗的节奏和和声来自诗的格律、音步和韵脚[5]178。

2.1格律

《西风颂》的格律结合了但丁《神曲》所用的三行诗节(Terze Rima)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混合。全诗五个诗节的韵脚全部为aba,bcb,cdc,ded,ee,而每一行都采用了五步抑扬格来成诗。商籁体十四行诗的一个特点便是优美的音乐性,即韵律美。本来十四行诗是前十二行叙事或者抒情,最后一个对偶句总结、升华。这样抒情和叙事由于占据篇幅之大,便会得到极大地突出。然而《西风颂》融合了三行诗节,三行一收束、一回旋,使得感情表达和叙述凝练紧凑,给人回环往复之感,并与西风吹卷落叶、流云、海浪,无处不在的形象相统一。

2.2韵脚:头韵、尾韵、链韵

《西风颂》不仅在格律上回环往复,诗歌内部音节韵律也环环相扣。如一开篇,诗人便用头韵“Oh wild West Wind”,三个/w/音连用,模仿西风之声,仿佛使读者置身风中,感受到其狂野和威力。除此之外/d/、/l/、/h/、/s/等音也被运用于诗歌中,使得西风时刻环绕充斥在诗中。尾韵在诗中也有体现,如/eu/:

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 [10]181.

“cold and low”(冰冷、深藏、低贱),显示出压抑之感,而后面“blow”(吹响号角)则象征着希望,两者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旧社会、旧政权的讽刺和厌恶,以及对新政权的期望。爆破音/d//t/和摩擦音/f//s//θ/等尾韵也被运用,以表达西风摧毁旧势力的威力,增强诗句力量感和震撼力[9]。给抒情、叙事中增加了力量,使内容更加紧凑、形象更加凝练。链韵在格律里面便可窥见,前三行的中间韵脚便是后三行的开头、结尾之韵。如诗中第三节有“speed”“need”“bleed”三个词全都表达了作者的急切心情,想要请求西方赐予自己力量,拜托现实的苦痛。又如第二节中的“height”“night”“might”,都写出了西风吹聚流云、暴风雨在积聚力量的过程,给人以压抑和恐惧感。因此虽然是借景抒情,却并不拖沓,凝练有力。

2.3节奏:抑扬五音步的变格

英诗的节奏由重读和轻读音节的有规律的重复构成, 英诗的格律按音节划分为若干种,主要的有抑扬格(iambic),扬抑格(trochee),抑抑扬格(anapectic)和扬抑抑格(dactylic)[4]。十四行诗属抑扬格, 每行有五个音步。但是《西风颂》中有一些变格形式:如扬抑格代替抑扬格“Quivering within the waves intenser day”[10]182,句首的第一个音步的抑扬被扬抑所代替,扬抑格出现在句首常产生震撼的效果,这里描写水中宫殿遗址的因为畏惧西风而在水中不住的颤抖,比喻旧势力旧政权岌岌可危,凸显了西风的威力。再比如用抑抑格代替抑扬格“Of the dying year…”“Of the horizon …”[10]182,两句均出自诗歌第二节,且开头的第一个音步都使用了抑抑格,与第二个音步的抑扬格形成对比,突出第二音步中的内容,也突出西风力量之强劲,来势之猛烈[8]。这些音节之间韵律的变格,使得诗歌内容主次分明,为平淡的叙事抒情赋予了激烈而有张力的革命思想色彩,与西风的象征意象——革命精神协调统一[2]。

诗歌的诗体方面存在着如上所述诸多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单位,使得诗歌在音律和形式上与意象以及传达的思想相统一。在对立中制造节奏和感染力,又统一于表达的思想主题中,从而将抒情与凝练的对立统一于诗歌中,使得《西风颂》成为抒情诗中的翘楚。

三.内容的对立统一

诗歌,尤其是抒情诗,其内容、思想主要依赖于意象来传达。“一首诗中的意象就像一系列放置在不同角度的镜子,当主题过来的时候,镜子就从各种角度反映主题的各个不同侧面。但它们不仅仅反映主题,而且赋予主题以生命和外形,它们足以使精神形象可见”[6]96。《西风颂》中包含许多组对立统一的意象,它们具有或相同或相异的象征含义,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1.破坏与保护的对立统一

作为全诗的核心意象,“西风”对统领全诗、传达思想起决定性作用。作者不仅对于西风的描述贯穿全诗,也点明了“西风”的身份:破坏者兼保护者(Destroyer and Preserver)。这个身份乍一看上去是矛盾的,破坏和保护是一个对立的概念。然而,通过后文的具体描写,我们得以窥见西风双重身份的统一。一方面,西风吹落枯叶,送走残年,撼动“前朝遗梦”,将所有腐朽衰败的旧势力及其残余全部清除干净,不留一丝生机;另一方面,他又将“有翼的种子”(winged seeds)播撒到“冬床”(wintry bed)上,唤来春风催发新生,迎来新年万象更新。他的破坏是相对于敌人而言,而保护则是相对于全新的革命力量而言。这里,西风作为一种自然力量,象征着社会中的革命力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破旧立新”。这也体现了雪莱的自然观和革命观,即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力量来推动兴衰轮回,同样社会中也有这也的力量,推动社会历史不断的更迭前进,那种力量就是革命[1]。雪莱认为只有彻底破除旧势力的残余,才能完全彻底摆脱其所创造出的不堪社会状况,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新社会,而只有革命才有这种彻底性。

2.生存与死亡的对立统一

生存与死亡历来都是人类对于人生进行哲学思辨的重要论题,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更不例外。雪莱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也通过诗中随处可见的“生死”对立意象得以窥见。从开篇,诗歌就充斥着死亡:枯死的树叶被风扫落、患肺痨病的人死后葬在墓中、冰冷的种子埋在地下、流云被扯碎、流年将尽、天地笼罩在如墓穴圆顶一般的雨云下、古老的宫殿遗址废弃在水下、海底的植物叶子落尽……这些意象都直接预示着死亡或者死亡即将降临之前的压抑与恐怖。当然与之相对的,也有充满生机的意象:春风吹醒种子、花儿草儿覆盖地面、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以及西风起,春将至,万物都会重新焕发生机的美好前景。生与死,如前文所述,本来就是自然界的正常更替,然而在诗歌中,所有的意象都打上了“人”的烙印:西风、春风、秋天、花草、流云、海水……他们全都有了呼吸,都是与人类一样的一员(he)。这些都体现了雪莱对泛神论的信仰,即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灵,都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此外,由于相信唯心主义哲学,雪莱坚信,人死后还有精神存在,坟墓的那边并不是黑暗和空虚,而是更美好的真实,所以万事万物包括诗人在内并不惧怕死亡[7]10。因为死亡意味着新生,意味着转化和轮回,就好像旧的事物消亡了会产生出新的事物来一样,肉体死后,灵魂还会以各种形式继续存在。因此,生就是死,死即是生,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至此,其对于生死的矛盾便得到了调和。

3.失望与希望的对立统一

抒情诗中作者思想表达的主要方式是寓情于景,而《西风颂》的思想情感表达主要集中在后两节。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为传达出了两种情绪:失望和希望。失望却还抱有希望,怀有希望却被失望环绕。诗人写到对于童年时期的怀念、对于想像西风一样自由驰骋的向往、在现实生活中的遍体鳞伤(I bleed)以及期望西风将自己的思想传送唤醒沉睡、愚昧的人们的愿望。一切都传达出一个事实:雪莱在当前社会现实中过得及其痛苦,渴望革命的到来,渴望翻天覆地地社会变革,从而造就一个理想的社会。他将自己的夙愿托付给一个想象的意象——西风,他将自己的夙愿托付给一个想象的意象——西风,在诗中他称西风为“不羁的精灵”,这是雪莱想象出来的理想化形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一精灵的梦想说明了其思想的实质[3]23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也是在借自己瑰丽的想象逃避现实,企图进入想象中的完美世界。这也体现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唯心主义的柏拉图哲学告诉人们,这世界一切都是假象,另有一个更真实的理念或精神世界,它是非物质的、完美的、永恒的,我们这个多变而不完美的物质世界就是它的投影”[6]8。因此,表面上看来雪莱是在呼唤社会变革的到来,实际上他只是通过自己的诗行向我们描述了他想象中的完美世界。现实世界已经伤透了他的身心,他渴望逃避和庇佑,而想象世界就是他的避难所,他可以借助想象,把现实中的无常和缺陷隔离在外,这令他充满希望。这种失望与希望都在他身上,通过想象,两者的矛盾得以调和,因此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

从这些对立统一意象和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雪莱有所谓的“自杀倾向”[8]136,然而这并不一定是消极的,这源于他的唯心主义信仰,是一种通过想象来调和现实与期待的方法。在这里,所有的对立、冲突与矛盾都能得到调和与化解,最终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结语

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就是作者思想的文字表达,透过《西风颂》这首雪莱诗歌的代表作,我们得以更全面而清晰的洞察他的哲学思想。同时,通过对于其中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窥见他的思想处境:在死亡与生存、现实的痛苦与理想的美好、理性与感性以及失望与希望等矛盾之间沦陷、挣扎,并不断探寻出路以及生命的真谛。然而,思想的矛盾并非永恒对立而不可调和的。自然和信仰给予雪莱启示,使他得以看到黑暗背后的光明,矛盾双方之间的同一,从而“化直为曲”,将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循环,达成和谐统一。而这种思想变化的发生,也渗透、体现在诗歌中,启迪更多迷茫中的人。故此,发掘、分析《西风颂》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转化调和对于雪莱诗歌以及雪莱本人的研究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何红斌.此境幽难说——《西风颂》文本特征分析[J].零陵师专学报,1997(1).

[2]江春兰.试论雪莱《西风颂》对象征手法的运用[J].名作欣赏,2012(24).

[3]刘春芳,高新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意象的情感功能[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刘颖.英文十四行诗及其表意功能[J].三峡学刊(四川三峡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1).

[5]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6]汪耀进编.意象批评[M].四川:四川文艺出版社,1989.

[7]雪莱.查良铮译.雪莱抒情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张琼.灵魂旅伴:英美浪漫主义诗新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赵丽娟,龙悦.音、形、意的完美统一——析《西风颂》中的音韵格律[J].邯郸学院学报,2014(1).

[10]左金梅,张德玉,赵德玉.英美浪漫主义诗歌概论与欣赏[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对立统一哲学思想
孔子人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具体实践
论中国养生文化
极限思想的辩证思考与理解
分布式系统中的辩证对立统一概念与方法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荒原》主题的辩证法解读
垄断与竞争的辩证分析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回医理论同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