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黎歌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摘 要] 本文从含义、功能、特点和要求四个方面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与说服力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问题提出的必要性,阐明了体系转化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针对问题与传授理论相结合、灵活发挥与遵循教材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辅助活动相结合等原则,以及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问题,即吃透教材、确定所针对的问题、设计个性化教案、精选教学案例、合理使用多媒体、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度高的教学辅助环节、倡导师生心灵互动等。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02572826(2009)11008904
中宣部、教育部在教社科[2008]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教育部在认真抓教材建设的同时,积极征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秀多媒体课件、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案,组织力量建设教学资源库。不少教师也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观点。
2000年,教育部召开“两课”优秀教材表彰会,笔者在小组会发言中谈到应当高度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问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一、两种不同体系之比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一门课,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不同的教师讲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水平,产生不同的效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种体系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又有所不同。在讨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之前,需要首先厘清两种体系之间的区别。
1两者的含义不同。人们常常对“教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单指教科书,我们常说的组织编写教材、某些内容进教材,一般是从这一意义上理解的教材。另一种是指“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如书籍、讲义、图片、讲授提纲等”。[1](P690)而“体系”,则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1](P1342)因此,对于教材体系也就出现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的教科书内部的章节目结构框架以及相互联系的内容所形成的一个整体。这是狭义的教材体系。另一种是指,由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方案、教学影片、教学道具以及讲义、讲授提纲等教学资料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本文中所涉及的教材体系,是指狭义的教材体系。“教学”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P691)因而,教学体系是指围绕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教材为基本遵循,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要素所形成的一个整体。
2两者的功能不同。教材体系的功能在于,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范式,给教学提供比较全面、准确、严谨的逻辑和知识体系,成为教学所应遵循的基本蓝本。教材体系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依据。而教学体系的功能在于,如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也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教材体系的功能应该全面而严谨地阐述科学的政治理论观点,教学体系的功能则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其中的重要理论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两者的特点不同。为了达到各自的功能,两种体系体现了不同的特点。教材体系的特点在于:结构的逻辑严谨性、章节均衡性、层次清晰性、前后呼应性;内容的全面覆盖性、学术权威性、理论科学性、表述准确性。尽管现在的部分教材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变化,也有案例式的教材,但是绝大部分教材体系还是体现了上述结构特点和内容特点。教学体系的特点在于: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针对性、重点突出性、难点深入性;在教学实施中具有方法灵活性、手段多样性。
4两者的要求不同。教材体系以完整表述知识理论体系为目的,所以它在教材结构的合理性、内容的客观科学性、概念定义的简明准确性、观点结论推演的逻辑严密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甚至对于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的安排、字数的限制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学体系则以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理论并解决相应的问题为目的,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样的目的进行。教学活动需要以教材为基本遵循,但是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的学习接受规律进行。
5两者的思路不同。在设计教材体系、编写教材时,使用的主要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通过对大量的社会现象和数据资料的研究和概括,形成教材中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结论等;而在设计教学体系、形成教学方案时,其思路恰恰相反,使用的主要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路。运用教材提供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结论,结合具体的、生动的、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数据资料,进行理论的实际运用,解决思想面对具体的、现实的问题。“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2](P18)
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指明了方向。转化工作应当在教学实效性的总原则下,遵循如下具体原则。
1针对问题与传授理论相结合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所以,作为教学者的教师,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针对问题实施教学。美国20世纪初在德育教学中出现过一批教师把道德伦理课变成了对道德伦理概念、名词、观点的诠释课,结果把这门课带向了衰落。这样的教训是值得借鉴的。结合实际问题,释疑解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课之本,也是该课的生命力之所在。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但是,这决不能理解为理论不重要,不需要讲理论,理论一旦与现实相结合,它也是常青的。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倡导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只有掌握了科学理论并且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理论素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以联系实际为由放弃理论的“转化”是错误的。
2灵活发挥与遵循教材相结合原则。教学过程是一项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自主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的实践性活动。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如何发挥两个积极性、两个创造性的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采取专题教育的方式、“过来人”现身谈人生领悟等,就是灵活发挥的尝试。但是,作为课程,它是需要按照一套教学的规范要求进行的。比如,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点的覆盖面、教学的进度等。这就需要在灵活发挥的同时,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假如教学体系完全脱离教材,由教师任意发挥,或者学生不着边际地讨论,都会背离教学的初衷。
3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原则。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有主题性的内容设计,以主题为核心进行展开和阐述,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观点和理论。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取上要把握主题,突出重点,把重点搞深搞透。要克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突出了重点,才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也能合理地使用教学的时间。至于其他内容,教材上基本讲清楚了,可以布置给学生阅读,或者介绍课外阅读材料补充,也可以提示性地略讲。
4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原则。教学实践与一般的社会实践的相同点在于目的都是实践育人。通过实践活动,接触工农大众,了解国情民情。由于实践活动的直观性、鲜活性,容易形成强烈的感官冲击进而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具有感染力,所以近年来越来越被教学采用。但是,教学实践与一般的社会实践又有一定的区别。教学实践是围绕教学展开的实践活动,它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进度的教学活动。它的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吸收、消化和巩固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自如地运用理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思想困惑。教学实践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素:社会实践活动是否能有条件让上课的全体同学参加?教学实践是否针对和强化了教学的特定内容?教学实践活动是否与课堂学习的内容相衔接?教学实践的方案是否科学?学生参加教学实践的考核是否能够区分层次并且量化?如果缺乏对上述要素的考虑,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践,而只能算得上是一般的社会实践。
5课堂讲授与辅助活动相结合原则。由于教学实践受到经费、时间、交通、安全、社会接待能力等因素的制约,组织实施教学实践存在很大的困难。例如,西安某高校曾把部分学生带到延安窑洞去讲《矛盾论》、《实践论》,与在教室讲授相比较,其教学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如果该校要求上该门课的学生都如此这般,其操作上的可行性就令人质疑了。为了弥补教学实践缺乏所造成的不足,可以尝试通过教学辅助活动作为替代。教学辅助活动是指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真实的或模拟的各种方式的活动,来理解、吸收、消化和巩固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活动。教学辅助活动从理论上讲,同样具有教学实践的特点和功能,达到相似的教学效果,其经济性和可行性又有明显的优势,是值得研究和开发的领域。
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1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学方案设计的基础。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运用得当、游刃有余,避免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离题万里的尴尬。吃透教材的要义在于理解教材基本精神,从宏观上理清教材整体的编写思路和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分工,在微观上把握每一章节的主题、重点,了解主要理论观点的逻辑推理的关键点。
2确定问题。列出教学内容可能涉及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难点,认真分析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中的理论来联系和解答这些问题和难点。有些理论其自身可能是完善的,但是遇到一些敏感问题或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起来似乎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这就需要教师超越教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挖掘教材中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要把教材中理论限于篇幅没有深入表述,但是蕴含其中的应有之义发掘出来,进行充分的运用。
3设计教案。教案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转化的关键环节。要根据教师的学科特长和理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案设计要关注结构设计和讲课艺术设计等。在结构设计中,要设计好的开场白、有意识地安排讲课高潮、构思精彩的结尾语。在讲课艺术中,语言的驾驭、情感的表露、体态的表达、资料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需要在教案中精心设计安排的。
4精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阐述理论时的有力佐证。运用得好就会锦上添花。一定要事先精选那些有典型性、真实性、生动性的案例。最好是选择在中外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在学生中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度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学生身边的事例等。避免出现教学案例使用过于随意、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的现象。
5合理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一,多媒体课件使用中单一化问题。有的多媒体课件完全是文字的堆积,是由黑板变成了白板,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递信息的作用。其二,信息速度与学生思维不同步问题。多媒体课件内容显示太快太慢,都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其三,教师被边缘化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讲课不被学生所注意。所以,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中,要尽量避免上述问题。
6师生互动。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思想体会和感情的过程。但是,对于什么是互动,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互动可以是形式的互动,也可以是心灵的互动。形式互动可能会有利于心灵互动,但是两者并不等同。提问、学生讲课等形式上的互动,并不必然会使师生产生思想共鸣。而心灵互动并不一定要借助形式上的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在教师讲课时的微微点头或会意的微笑,不也是心灵互动吗?师生互动要讲求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追求形式。现在有的学校在教学检查中要求必须有多少次师生形式上的互动环节,这样的导向可能会助长形式主义。
7教学辅助环节。适度的教学辅助环节,有利于学生领会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辅助环节的设计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辅助环节——模拟法庭中,如果单纯地设计一场庭审,与教学的相关度就比较低。但是,在庭审进行过程中,如果加入对庭审中的法律理论运用的讲解或者知识竞赛,就符合教学辅助环节的要求了。
参考文献:
[1]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 李文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