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的幸福生活

2009-01-12 08:42潘刚强
青春 2009年12期
关键词:脑壳修鞋剃头

潘刚强

星期天,一大早起床,我便出门。我想先去剃头,后去补鞋,从头到脚修理一番自己。剃头,照例是去国庆发屋。修鞋,得去一个新地方:市委机关宿舍大院。从国庆发屋到市委修鞋,从头到脚的幸福生活,我脑子里忽然冒出这个题目,一路上思绪就这样扯开。

“吃肉不如勤剃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我忽然开窍,领悟到大舅这句至理名言的人生乐趣。大舅本是学法律的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后被派往大山深处的一年小学任教。这位身材瘦长的书憨子,长年病休闲赋在家,成天以管教我们几个小把戏为乐趣。嘴里总会吐出文绉绉的话把儿来。大舅喜欢把自己的头发剃得短短的,近乎刮光头,麻麻点点的脑壳,活像一只硕大的青皮梨子。我们兄弟几个,哪天放学回家,一看到他的麻脑壳旧貌变新颜泛着青光,就会丢下书包像受惊的麻雀儿一样飞散。我们知道又会是大难临头:他会强令我们去剃头。无奈他身高手长,如老鹰叼小鸡总能逮到谁。“吃肉不如勤剃脑,快去!”他一只手捏着零钱剃过来,另一只手准会摸摸自己鲜亮的头顶,脸上堆满极度舒服与满足的笑容。“剃短些!打薄些!”出门好远还能听到大舅追出来的叮嘱。

或许正是少年时代的这份强迫,不爱剃头成为我多年的心理习惯。倒不是以留长发为美,总觉得理发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儿。你往那转椅上一坐,剃头师傅把围裙往你身上一披,脖子上一勒紧,一种任人宰割的感觉便从心底油然生起。特别是修脸刮胡子,抻着脖颈仰着下巴,眼睛盯不着,但分明感觉到,一把泛着冷光的刀刃,就在你脸面的要害位置游移,刮得霍霍作响,喉咙痒不敢咳声嗽,鼻子酸不敢打喷嚏,连大气也不敢出,服服贴贴。遇上时运不济,修脸的小徒弟手一抖,在你脸上刮出一道血口子来。血印破不了相,但总会有自找倒霉挨上一刀的感觉,面照镜子心里难受。我甚至奇怪地认为,剃头理发是不是上帝给男人设的局。让男人每隔一两个月,就乖乖地坐上那把刑椅,遭受女理发师傅的摁,折磨一次男人,与做女人所受的月难一碗水端平。谁知世事难料,多年来男人坐主位的理发店,一夜之间门庭光耀纷纷变成了美容美发馆。衣着时髦的女人们趋之若鹜,嘻嘻哈哈结伴而去,在这些流光溢彩的店铺里,大模大样地占据了主席,惬意地享受着洗发、剪发、烫发、染发、抻发,外带上洗脸、香薰、按摩等等说不清名堂的美容服务,反倒把大老爷们挤到了一旁。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发越来越勤,间隔时间由二、三个月变成了一个多月,算得上勤剃脑了。我终于发现,自己聪明的脑壳上原来蒙的是一层易生烦恼的溢脂性头皮。天冷时一夜不洗头,细碎的头皮屑如雪花般堆满。偏是头发被我的臭脾气滋养得又粗又硬,油腻扎手。早晨从床上爬起来,后脑勺的头发经受了一夜的压制,一绺绺僵硬地在头顶上竖立着,愤怒地抗议。油腻重,我从不敢戴帽子,不然准会像古人那般怒发冲冠。到了热天,天天洗澡不成问题,头发也会带来新的烦恼。每当两鬓和后颈的头发稍长,天气骤然一热,便会觉得脑壳上像是罩着一顶厚重帽子,炸痱子般烦躁难受。“吃肉不如勤剃脑”,大舅几十年前说的这话,人到中年我才参透,绝对是真理呢!

流水般的岁月,宛若头发密密匝匝从我脑壳上冒出来,又被剪短了去。既是吃肉不如勤剃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然不是长久之计。附近几家理发店,豪华店不愿进,脏乱店不放心。最怕那玉手酥胸开着红灯黑店,胡乱替你剪几刀,甜言伴着按摩,暗示与挑逗双管齐下,引诱你转入里边的僻静处享受另样的服务。我第一次到国庆发屋理发,也是朋友介绍的。一晃十年的光景过去了,我前后搬过两次家,到如今还宁愿坐七、八站公共汽车,照例上国庆发屋去剃头。曾经乌黑油亮的鬓角,渐渐夹杂着刺目的白发,被发烫的推剪在鸣震声中一撮一撮剪落身前、地上。不由自主,抬头看看对面的镜子,岁月的沧桑,无情地刻划在那张曾经青春飞扬的脸面。我心底深处一声叹息,生发出些许惆怅的秋意。好在国庆发屋和它的女主人,没有什么改变,没有一夜富贵,照旧还是老百姓的理发店。发屋一直租赁一家工厂门口的小门面,并排摆着三把座椅,对面墙上一面大镜,将狭窄的小店在视觉上放大了一倍。国庆发屋,挂的是国字号招牌,其实取的是店主的名字。店主国庆,想必也是某年金秋十月第一天出生的吧。国庆师傅技术精、人缘好。胖乎乎一张圆脸,红润喜气,一年到头每天都是满面春风,莫非她的生活中就不会有烦心的事儿?有人近前来,理发也罢,路过也罢,她都会笑脸相迎,嘘寒问暖。来的大多是回头的老顾客,张家的喜,李家的忧,一五一十,她会察言观色,说得人家心里暖和。到国庆发屋理发,高峰时段要排队,靠墙一把长板凳,经常坐上三、五个顾客在等待。蓄着一头男式短发、高挽着双袖的国庆,人越多越会显露出她的精明能干。三把座椅流水作业,依着先来后到,剪、洗、吹、修,个个照料得周全,满满意意地离去。她带的徒弟,一拨接一拨,都是手脚麻利的男孩女孩。在她的调教下,师徒几个手上做事,嘴里说笑,把拥挤的店铺打理得热热闹闹。偶尔有人请客,我也曾走进那些华丽的美容美发院,花几十块钱当一回上帝,还不如国庆发屋花上五块钱剃个头畅快。我天生是穷骨头。说到底,我就是喜欢国庆发屋的平民气氛。

从国庆发屋到市委修鞋,我不想再坐公共汽车,走路去。刚刚剃过头,脑壳上散去了一层云,心里觉得格外轻松愉快。过细一想,省下坐公共汽车的零钱,却宁愿磨损脚上的皮鞋,也是一件近乎滑稽的事情。步行,如今何尝不是一种花钱买健康的运动呢。从离开知青点进城算起,近三十年我几乎没有打过赤脚走路与劳作了。过去穿的胶鞋、套鞋和塑料凉鞋,坏了都是动手修补。操起钩钻、钉锤粗锉、锯片这些工具修补鞋子的成就感,曾经给我带来许多生活的乐趣。可如今,连擦皮鞋也很少动手了,满街都是擦鞋的,还有专业店,不知是路硬了,还是鞋软了,一双皮鞋穿上脚,过不了多久,本来一马平川的鞋后跟,就会拖成半坡遗址。钉鞋掌、换鞋跟,便这么现实地摆上了我们寻常人家的议事日程。这十几年来,为了修鞋,我如同在黑暗中探索真理,找过路边摊,进过皮鞋铺,一次次满怀希望自以为找对了象,脚踏实地实践一番,结果又失望了。修好的鞋子,总是穿不了修鞋匠所承诺的那么久。我一双鞋,前掌进水,后跟磨损,接连修过四次。后来算总帐,修一次花几十块钱,修理费快接近这双皮鞋的价钱了,还是扔掉合算。

这也算是生活中的一件烦心事。前不久,我与朋友聊天,偶然谈及修鞋的事,感叹如今路好走、鞋难修。朋友家住市委机关大院,他告诉我,市委修鞋的师傅不错。就在宿舍区进去的左手边,路边一栋房子的杂物间。一对来自曾国藩老家湘乡农村的曾姓夫妇,租住十几年了。修伞、补鞋、高压锅、电视机,修修补补,什么都会。机关宿舍区本来不准外边人摆摊,几次清理,可大家都说,这个摊店不能撤。撤了不方便。好多人上班,经常帮人拎着一袋子的烂鞋去修。我说,既然如此,不用你拎,我自己去。

按照朋友的描述,我很快找到了市委修鞋店。钻进杂物间,只见地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男女皮鞋,靠里边的墙角摆放着上鞋底的压机,左手窗户边还有抛光打磨机,对面墙上张贴着一张彩印的皮鞋修补解剖图,这些都显示出足够的专业。女主人见我要修的鞋子穿在脚上,便拎过一双拖鞋来给我换。她放下手里的活儿,先替我修。我坐在门外的椅子上等。男主人领着几个帮手回来了,正商量着上哪家安装空调的事情。这家修鞋果然比别处更为专业与细致。磨损的旧鞋跟拔下来,先把鞋底的钉眼磨平。抹上胶,新换的鞋跟依质论价,选定了,钉牢了,用切刀把宽余的底边削齐了,用抛光机细细地打磨,直到看不出修补的痕迹。修好后,上油擦拭得锃亮,再交给你。穿上脚踏几步试试,真舒坦。

美好的日子其实极为平常,从国庆发屋到市委修鞋,普通劳动者的诚实劳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带来快乐。我张扬着新鲜出炉的脸面,脚上穿着修补如新的皮鞋,轻快地迈步在大理石铺就的人行道上。初夏的太阳晒着我的头顶,似乎有点灼人。清凉的风,总在我的颈脖边拂过。我心里充满幸福的感觉,真想碰到熟人,握一握手,停下来聊上几句,让我灿烂的笑容,随着阳光与清风一路飞扬。

责任编辑裴秋秋

猜你喜欢
脑壳修鞋剃头
修鞋
我们该如何表达苦难?——读黄春华《扁脑壳》
《扁脑壳》创作谈
扁脑壳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
修鞋摊趣闻
英国修鞋记
冯剃头
“封建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