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君 朱丽敏
[摘要]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与氟轻松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5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分为两组,A组给予氟尿嘧啶、利多卡因、B族维生素等药物局部注射,配合微波局部理疗;B组给予温水坐浴后氟轻松软膏局部涂抹,配合局部微波理疗,记录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外阴局部皮肤损伤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症状缓解和皮肤损伤恢复情况明显好于B组,临床有效率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B族维生素、利多卡因等局部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氟轻松。
[关键词] 氟尿嘧啶;氟轻松;外阴白色病变
[中图分类号] R2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73-02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指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根据1987年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最新分类,它包括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以及前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性外阴白色病变,常常引起剧烈的、难以忍受的外阴瘙痒,继而局部皮肤过度角化,色素减退,甚至出现萎缩、皲裂、溃疡等皮肤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多见于30~60岁的妇女,具有较高的恶变率,到目前为止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许多治疗方法虽能暂时控制其症状,但复发率高。近年来临床医师正努力寻求各种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降低复发率[1]。本院对2006年3月~2008年12月在门诊发现的58例外阴白色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氟尿嘧啶等药物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和氟轻松软膏局部涂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外阴白色病变的患者,经病理学检查排除不典型增生和癌变,分泌物检查排除滴虫、霉菌等感染性外阴炎,排除糖尿病性外阴炎[2],依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A组年龄21~46岁,共30例;B组年龄18~52岁,共28例。
1.2 诊断标准
按照最新七版《妇产科学》教材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测确定为外阴白色病变,包括鳞状上皮增生型、硬化性苔藓型和混合型。
1.3方法
A组:治疗前先给予维生素B1常规试敏,试敏呈阴性者取氟尿嘧啶注射液125 mg、1%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6注射液5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 μg混匀后在外阴病变区局部多点皮下注射,隔日1次,视病情轻重,每5次为1个疗程,可重复给药治疗2~3疗程,视药物吸收情况,每疗程间需间隔半个月或1个月。每次注射后配合外阴部微波理疗30 min。
B组:先用温水坐浴后,以1%氢化可的松软膏涂抹外阴病变区皮肤局部,每日3~4次,每次10~15 min,后配以外阴局部微波理疗30 min,连续治疗6周。
1.4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病损区皮肤完全恢复正常,患者外阴瘙痒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病损区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的面积≥50%,瘙痒等症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③有效:病损区皮肤完全恢复正常的面积<50%,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或稍减轻;④无效:病损区皮肤没有改变,症状无改善。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用药后病情改善情况
A组:3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B组:28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7.9%。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A组:少数患者出现脱发、轻度恶心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很快消失;B组: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仅有个别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轻度萎缩改变。
3 讨论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是指以鳞状上皮细胞良性增生为主的外阴疾病,病因可能是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如缺乏B族维生素、叶酸等)、外阴局部潮湿、阴道排出物刺激及外来刺激反应过度等有关。而外阴硬化性苔藓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色素减退变白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此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则称其为混合性外阴白色病变,可能原因为硬化性苔藓患者长期瘙痒和搔抓,导致在原有硬化性苔藓基础上出现鳞状上皮增生[3]。它们在病理学上均表现为表皮层角化过度,共同的临床特征为外阴瘙痒,临床治疗目前也主要以控制局部瘙痒为目的,一般主张采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也有采用CO2激光或氦氖激光等物理疗法治疗者,临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当反复应用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无效时则不得不采用手术切除病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痛苦性更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西方学者通过辨氚标记胸腺嘧啶测定认为[4],患者真皮中存在一种能促使表皮细胞分裂与生长,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蛋白质激素,仅作用于局部表皮,使结缔组织增生。而氟尿嘧啶是一种抗代谢抗肿瘤药,可以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干扰DNA的合成,对RNA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局部应用小剂量的氟尿嘧啶来杀灭、抑制过度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使得局部尽可能的脱掉原有的过度增生组织层,恢复原有的细胞结构;在此基础上局部给予B族维生素加强局部营养,促进生成新的上皮组织;注射后应用微波局部理疗可以使药物更好的吸收,局部水肿很快缓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利多卡因良好的局部麻醉效果使得此种局部注射方法能够让患者普遍接受。相对于仅仅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颇佳,治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华梅,谢佳,李宗恒.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治疗进展[J].西南军医,2008,10(6):134-135.
[2]谢宁,寻庆岚.氟尿嘧啶用于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当代医学,2004,2(4):66.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1-234.
[4]Hendrickson M,Ross J,Eifel P,et al.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a highly m alignant form of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J].Am J Surg Pathol,1983,7:666.
[5]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9.
(收稿日期: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