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方苑 贺双奇 陆素平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结果:84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居多;以下呼吸道、泌尿道、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多见;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及COPD为主;而院内感染发生与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插入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防范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规范落实各管道护理,认真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洗手观念,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对策。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b)-042-02
重症监护室(ICU)完备的医疗设施和专业医护技术力量,对成功救治危重患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延缓了治疗进程,增加了抢救难度,甚至最终导致抢救的失败。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ICU医院感染的8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以探讨控制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ICU收住患者1 102例,发生医院感染84例,感染率为7.6%,男68例,女16例,年龄18~90岁,其中60岁以上61例,占72.6%。其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2 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2 结果
医院感染的患者发生年龄在60岁以上达72.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基础疾病情况以脑血管疾病、损伤性疾病居多,其次为COPD急性加重患者,致病菌以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多。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表1显示,我院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年龄在60岁以上达72.6%,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伴有慢性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肺功能受损,肺部气体交换障碍,加上老年人身体各脏器功能退化,机体防御机制严重损害,抵抗力差,易发生医院感染。
3.2 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
表2显示,ICU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42.9%,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达27.3%,与文献报道[1]相似。表3显示,在基础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损伤性疾病患者的感染率最高,分别占30.9%和23.8%,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感染率为19.0%。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患者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在人工气道护理,呼吸机管道消毒方面不到位,是直接导致肺部感染的原因。另外,我国医院内尿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构成比占10%,插尿管和留置尿管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原因,尿路感染还和留置尿管时间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2],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就越高,留置尿管超过2周尿路感染达50%,而留置尿管超过21 d的患者,尿路感染几乎达到100%。本研究发现,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4.3%,比相关报道要高;可能与本组病例深静脉置管时间较长有关。国外报道:一般导管放置超过72 h后,每增加1 d,感染率增加1%~2%,5~7 d为高峰期。另外,本组患者均通过深静脉行静脉高营养治疗,据报道[3]输注TPN者导管内溶质含量高,易引起溶质黏附于导管壁,容易堵塞管腔,堵塞管腔和血栓性静脉炎使细菌感染更易发生。
3.3 药物使用与感染
有调查发现ICU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达79.1%,而临床上甚至比这更高,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造成人体菌群失调,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与环境有很大关系,易导致二重真菌感染。
4 护理对策
4.1 严格执行病室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而可行措施,每天进行空气通风,用空气净化器进行室内空气净化消毒,切实做好地面、物品表面清洁及床单位终末消毒工作,特别做好吸引、吸氧管道的更换消毒;定期行相关微生物检测,如每月做病室空气培养、医护人员手及物品表面的菌落检测,每季行呼吸机管道及湿化器液体培养,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对传染性的感染患者和抵抗力低的患者安排在单间,门外做好隔离标记,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合理控制家属探视,凡进入ICU者必须穿规定工作服、换鞋、戴好帽子和口罩。
4.1.1 认真落实人工气道护理及呼吸机管道的维护 做到适时吸痰,培养护士待气管如血管的概念[4],严格无菌操作,在吸痰前后认真洗手,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气吸痰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吸引压力和吸痰管,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4.1.2 进行导尿操作 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黏膜,保持集尿管路系统的密闭性,早晚会阴护理,随时保持会阴部、尿道口清洁,定期做尿培养、更换尿管,根据培养结果应用相应药物,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4.1.3 中心静脉置管部位 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与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建议对ICU患者每24小时更换敷贴1次[5],尽量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和全身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如有炎症出现时及时拔管并取导管的皮下段行细菌培养。
4.2加强护理管理,使各项护理落到实处
有报道[6],口腔护理的质量直接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因此对口腔护理要有足够的重视,每天至少2次,气管插管超过12 h以上者,口腔护理最好每隔8 h 1次。加强人工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按病情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湿化、吸痰,使痰液及时充分排出;呼吸机外管道严格消毒,湿化器的无菌蒸馏水每天更换,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冷凝水是细菌繁殖的主要场所,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时和正确处理集水瓶及管道中的冷凝水尤显重要;呼吸机接人工气道的延长管及接头易污染随时更换,呼吸机管道3~7 d更换,如遇患者痰多、管道污染严重者增加更换频次,以保证呼吸机管道的安全使用。
4.3 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组织院内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医护人员手的污染率高,有时可高达50%,临床实践中[7],接触患者后的洗手率远高于接触患者前及接触物品后的洗手率,这说明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但保护他人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较差,因此督促医务人员严格落实七步洗手法,每次操作前后均正确有效地洗手很重要[8],文献报道[9]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致医院感染约占30%,而正确有效地洗手可祛除99%手上的暂住菌。
4.4 合理使用抗生素
较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这与ICU的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丧失呼吸屏障功能及吸痰等操作有关[10],所以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根据患者血液、痰的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及时停药,防止二重感染及耐药菌产生。
I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以脑血管疾病、损伤性疾病患者感染率高,由于ICU患者病情较危重,卧床时间长,患者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全身营养状况差,身体抵抗力低,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加强病室环境监测,合理配置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缪爱风.IC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23.
[2]李兰芝,尹少海.外伤性截瘫患者间歇导尿时机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29.
[3]方力争,陈丽英.735例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14(2):5-6.
[4]王辰.正压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6:327-330.
[5]熊剑秋,冯波.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敷贴护理与感染率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2(18):2109-2130.
[6]刘芳,张京利.神经内科ICU呼吸机外管路系统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10.
[7]王书会,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53.
[8]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9]尚少梅.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79.
[10]舒建胜,孙蕾.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5,7(4):421.
(收稿日期: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