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平
摘要:职校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或成就动机不强,或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自卑心理,或容易冲动、偏激,急需心理疏导。
关键词:职校生 心理健康 疏导
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金虹侠女士做过两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座之后,金女士收到不少学生发给她的短信,谈他们的心理苦恼。短信中有因男女同学相处的烦恼,有青春期发育的烦恼,有生活中各类困扰,甚至有同学发短信说自己多次想自杀。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19名,2005年,又有15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登华也表示:“在患抑郁症的人当中,有70%的人会有自杀念头。”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脸上长痘痘而诱发抑郁症,有因男友不做饭而自杀。学生的心理健康急需疏导,尤其是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更需及时疏导。
要正确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先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生活方式、内容及其相应的行为表现符合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的准则要求,没有病态的表现。
依据调查统计,当前职校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成就动机不强,有混世心理。一部分职校生只想在职校学习几年,“混”一张毕业文凭;也有一些职校生在初中的时候就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缺乏进取心;也有一部分职校生自卑心理严重,做事缺乏自信,成就动机不强。
2.自信心不足,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职校生大多是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迫不得已选择职业学校。对自己的选择缺乏信心;少数职校生是带着怀疑和不解走入职校的;有的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走入职校的。这些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不自觉地缺乏信心,在自信心不足而竭力维护自尊的同时,部分职校生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总感到一切不如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3.有自立愿望,但依赖心理严重。大部分职校生在心理上独立意识强烈,做事自我主张,当父母或其他长辈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情时会十分反感,对再拿父母钱有些负疚感,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独生子女生活形成的惯性,不少职校生的依赖心理依然十分严重。
4.容易冲动、偏激。职校生年龄都在十五岁至二十岁,容易冲动,容易偏激,容易走极端,导致为一些很小的矛盾而大打出手,完全不计后果,但事后往往又表现得十分后悔。
针对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来进行疏导呢?
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教育他们平时就注重打好基础,练好专业技能,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注重他们创业素质的培养。让职校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奋斗,去实现既定的目标。这样,职校生能在勤奋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进而使职校生自我意识得到相应的健康发展。
2.正确归因,增强自我信心。职校生对于失败往往习惯于用消极的眼光去找原因,那么会越找越失去前进的动力,越找越失去发展的信心。我们老师应该及时敏锐地发现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努力从积极角度去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找到问题解决的对策。
3.掌握方法,帮助学生调控不良心理。①学会合理发泄。当学生出现不良心理时,老师可及时找其谈心帮助其宣泄,或者建议他向同学、朋友、心理咨询人员倾诉,或者能通过书面形成如写信、写日记等宣泄。②进行适当转移。当心里有困惑时,可尝试听音乐、看电影、电视、读小说、参加体育运动等来转移注意力。③积极自我暗示。一是语言上的,如我不笨、我能行、我是一个成功者;二是表情、动作上,如可以保持微笑,多表示乐观神情、活跃的身心;三是施加意念,在做事时,想象自己取得成功时的情形。
4.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心理品质,培养职校生的应变心理。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弘扬个性。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以此使他们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做好思想、能力、心理上的准备,缩短对社会的适应期。
总之,职校学生心理问题,一方面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要及时发现、疏导;另一方面要指导他们自觉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和品质,从根本上防止和化解职校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