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慧
〔关键词〕 个人差异;区别对待;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B)—0064—01
常听同事们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抛到一边,那么我们看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是的,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只是教师让学生的成绩蒙蔽了眼睛。我们的教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考试分数分成了三六九等,“优生”、“差生”之类的标签贴在了这些无辜的孩子身上。从此,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的家长,都是为了考试分数这把尺子而努力。所以,教师不仅不习惯学生的“互不相同”,而且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变得 “相同”。无论小花、小草还是小树,一律要帮助它们长成参天大树;无论它们喜水,还是喜干,一律统一浇水,而且越是长得不好就越浇水,结果那些不喜水的植物只能连根烂掉。正因为教师过于担忧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更确切地说过于担忧自己的教学成绩,所以常常辛辛苦苦地做一些违背教育规律、抹杀学生个性的“热心好事”。
笔者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课堂上,笔者喜欢那些活泼而善于表现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却往往忽略了那些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平常的教学中,在笔者领读或是让学生齐读、自读的时候,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而不愿张嘴,有时候同学们为了一个问题争论着,而他仍然是一言不发,为此,这个学生成了笔者经常批评的典型,许多次笔者都要求他向其他同学学习,上课应积极配合教师,该读的时候就读,该背的时候就背。后来笔者发现他原来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只是不善言辞而已。像这类学生,笔者在责备他们的时候是期望他们和那些活泼的孩子一样,但笔者忘记了他们的不同——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更充分的准备时间和更多的表达机会。
笔者常常提出一个目标,然后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必须达到某一个程度,笔者对智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的期望值常常高于他们自身的能力,并对他们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笔者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同样的知识有的学生用5分钟就可以理解,有的学生用20分钟也不一定能够掌握。忽略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方面的不同,其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接受知识慢的学生并不会因为笔者的着急和催促而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相反,他们会变得更加烦躁和迟钝,因为笔者给予他们的不是足够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而是在“漠视不同”基础上的强制。
背单词时,笔者让学生采取统一的方式去记忆,一边背一边写,笔者以为那样记忆效率会更高。所以,笔者一直表扬那些按照要求去做的学生,而责备那些只愿意背出声来却不愿意写的学生。但每次测试之后,那些“违背” 笔者意愿的学生的成绩却往往比那些所谓听话的“好学生”的成绩高。很明显,笔者忽略了学生认知特点的不同。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非用一种方式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那么教师在成就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也扼杀了另一部分学生的才能。如果我们的教育与教学始终从方便教师自身教学的角度出发,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育就谈不上面向全体,“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习惯学生的不同,善于观察学生性格、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决定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促进其发展,笔者觉得这就是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正如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说,教学要能培植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发展他的能力。如同一个体操教师,当他走进了挤满少年的体育馆时,他需要用各种方法对少年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进行测验,然后才决定每个人要接受哪一门训练。
学生就像种在同一个院子里的花,有的鲜艳一些,有的暗淡一点,有的胆怯一些,而有的大方一些,虽然他们都是园丁同时播撒下去的种子,但毕竟是不同的种子。因此,对生性懒惰的学生,教师要加紧督促;对接受迟缓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对自我表现欲强、一表扬就骄傲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不同,我们的教育才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的不同,并区别对待,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具有针对性,也才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