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旺
摘要: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难以比及的独特作用。本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体育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并解析了体育对社会适应能力发挥作用的机制,同时,提出了体育对大学生的宽容性缺乏影响的问题,进而,为高校改革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会适应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71-06
1前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以及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意识结构等各种社会环境都将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身处其中的每一位社会人都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另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是青年大学生接受了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社会设置。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难以比及的独特作用。但是,当人们在对体育的功效进行赞誉的同时,相关的研究却仍停留在经验研究层面,相关的实证研究,特别是从多学科视角进行的实证研究很少。正是本着这种初衷,本文本文从社会学、体育学和心理学相融合的综合性理论视角出发,尝试以实证的研究方法解析体育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希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法
针对本研究所涉及的议题,利用图书馆、资料室、中国知网、文件汇编等资源收集了相关资料。
22参与性观察法
亲历体育课、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体育比赛的现场,观察和体验体育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角色和角色扮演,以及其他具有社会学意义的角色行为。
2.3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体育与大学生社会化”的调查问卷(见附件),主要针对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和社会化进行调查和测量。
2.4深入访谈法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体育与社会化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同时,针对本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采用深入访谈的方法对25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收集了大学生在运动中的体验以及对体育的意义解读的第一手素材,在对访谈资料归纳和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3量表的概念结构及操作化
3.1量表的选择
“社会适应”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心理学界,有很多完善的人格测量工具中涉及到了“社会适应”的主题,例如,大五人格量表、卡特尔人格测试、青年人格(CPI)问卷等等。本文选择以青年人格问卷(CPI)作为本研究的主要测量工具,结合其它量表的相关问题,编制“大学生体育参与与社会适应测量量表”。选择青年人格问卷(CPI)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青年人格问卷中所包含的维度适合于对青少年进行测量。其次,青年人格问卷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测量工具。另外,CPI作为国际上几种经典的人格测验之一,其信度与效度均受到了时间的考验。最后,青年人格问卷所采用的常模主要是面向青年的,尤其适用于大中学生,因此,如果施测对象是大中学生,则完全可以用测验结果报告中的标准分进行解释。
3.2研究主题的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由研究主题,到具体问题,再到测量指标的过程。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测量“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在本次测量中,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是因变量,体育是自变量。因变量“社会适应”通过社交能力、社交风度和宽容性三个维度进行测量,自变量“体育”通过体育环境和体育参与两个维度测量。此外,量表的变量清单中还包括了大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资料和控制变量。设置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其他对大学生社会适应产生影响的因素。
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述研究主题的操作化过程,特设计量表的变量清单和概念结构,见表1。
3.3量表的评估与检验
问卷形成初稿后,作者对问卷初稿的题目进行了评估和检验,主要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深度访谈和实地预测三种形式:焦点小组讨论:邀请6位专家(3位社会学,2位体育学,1位统计学)对问卷初稿的题目进行了小组讨论,目的在于讨论问卷的题目和答题是否较易被理解和回答。深度访谈:探查被访者在理解和回答问卷题目时的思考过程,对特定文字及难度进行评估,访谈的目的在于了解调查问卷的适宜程度。问卷的实地预测:在北京三所高校随机抽取104名本科生进行预测量。通过对预测结果的统计,对量表进行了修订。
除上述大型调查前对量表的评估外,问卷调查结束后,经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对于进入大学生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的概念建立测量模型,从模型所显示的结果看,大多数变量都能很好的测量它们所对应的概念,这说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效度,在整体上对数据的拟合也很好(RSEA为0021),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4.1抽样及调查
本次调查按照综合类、文科为主、理科为主的分类,兼顾重点和一般院校的原则,选取了8所北京高校、3所外地学校的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的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学校体育课课表随机抽取上课时间和上课班级,对班级内同学进行测量。
样本特征:样本总量为1218人,其中男728人(59.7%),女490人(40.3%)。年级分布:一、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分别占总样本量的49.5%、38.8%、65%、52%。96.3%的被访对象年龄在17-23岁之间。所学专业的分布:理工类574人(471%)、医科类70人(58%)、农学类7人(0.6%)、体育类25人(20%)、艺术类30人(45%)、社科类291人(23.9%)。
4.2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赋值后,建立了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图1),以及体育与大学生社交能力、社交风度和宽容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2至表4),从不同的层次求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4.2.1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分析
体育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所表述的数据显示,对大学生社会适应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分别为个人情况、体育参与、体育环境和家庭情况,其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40、031、024、015。4个变量中,体育因子(体育参与和体育环境相加)所起的作用为055(031+024),充分地表明体育对于大学生群体社会适应的重要的正功能。从四个变量所单独发挥的作用看,个人情况变量的作用最为明显,说明虽然体育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够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但最能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还是大学生的个体特征。这一点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社会适应的个体差异性。
结构方程模型还探究了个人情况、体育环境和家庭情况对体育参与的影响。可以看出,对大学生体育参与影响最显著的变量为体育环境,其直接路径系数为067。因此,体育环境除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外,还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影响,而间接的作用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再进一步挖掘,会发现对体育环境产生主要影响的是学校的体育环境,而不是大学生同龄群体自发组织的体育环境。因此,高校由校方所营造的体育环境是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机制。
4.2.2体育与社交能力、社交风度和宽容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分析
(1)体育与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分析
在上述模型中,模型的R2为0115,在5组自变量中,个人资料和体育环境对因变量的影响较大。剔除了个人情况的嵌套模型的R2降为0083,模型的解释能力降低了27.82%;剔除了体育环境的嵌套模型的R2降为0102,模型的解释能力降低了11.30%。这说明,在这个模型中,社交能力的差异主要由个人情况和体育环境解释的,这两组变量加起来解释了39.12%。
在体育的诸多因子中,直接参与因子(回归系数0254)和群体环境因子(回归系数0634)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参与因子是指大学生直接地进行体育活动,是相对于观看电视转播、了解体育信息等间接参与而言。这一因子发挥作用验证了体育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积极影响。群体环境因子是指大学生自主组织的体育群体的内环境。在这种群体中,参与者在运动中具有相对的自主权,运动的规则并非国家或社会认可的统一性规则,是群体成员在充分互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临时性的规则。运动中也没有代表权威的裁判,是否“犯规”有赖于双方通过互动、协商而确认,然后执行处罚。在这类运动中,运动参与者为享受运动乐趣和实现最大程度参与的目标,会通过充分的互动而产生“秩序”,以使运动得以延续。对于参与者个人而言,他必须在互动中表现出高超的社交技巧,才能在运动中维护自身利益和建立“权威”。可见,在自主性运动中,为维护运动的持续和秩序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无疑增强了大学生社交技巧。
(2)体育与大学生社交风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分析
在上述模型中,模型的R2为0.068。从体育的维度看,剔除了体育参与因子的嵌套模型的R2降为0.058,模型的解释能力降低了10%,说明体育参与因子对因变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变量为“体育互动”(回归系数0.054),说明体育中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是体育对社交风度发挥作用的机制。
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言,运动精神是一种人类精神,它表现为竞争精神、团队精神和运动家风范。运动家风度表现为运动员所具有的勇于竞争的雄心,以及在赛场失利时面对胜负的超然气度。当大学生参与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和比赛中时,他们要面对成功与失败、对手与同伴、顺境与困境以及其他各种紧急情况。所以,沉着镇定首先是他们在运动中应该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他们要根据运动形势的变化全神贯注、镇静自信的加以应对。另外,在运动中,与其他参与者、与环境的互动显得非常重要,他们必须具备沉着处置相互关系的心智。显然,大学生在运动中所体现的精神或风度,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社会交往和生活,养成的人生的正大态度以及光明磊落的修养,对社交风度产生积极影响。
(3)体育与大学生宽容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分析
在宽容性影响因素的模型中,模型的R2为0056。剔除了个人情况因子的嵌套模型的R2降为002,模型的解释能力降低了30%,说明个人情况因子对因变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此模型中,体育环境和体育参与相加的解释能力仅为4%,说明体育因子对宽容性的总体影响非常有限。这与体育精神的竞争性有关,也可能存在量表的解释性误差。
5结论
本论文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以下论断。首先,体育对我国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其次,由学校校方所塑造的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自主组织的体育群体的环境、以及体育中的互动是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最后,体育对大学生的宽容性没有影响力,这是我国高校校园体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除研究结论外,论文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数据的分析工具等等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