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鹏
摘要:截至2008年,中国未能迈进体育强国之门,主要由于田径、游泳、三大球等高含金量项目被锁(堵)在门外。运动水平受训练方法的束缚或促进;训练方法受训练思路——训练理论的束缚或促进。半个世纪的生动经验证明:坚持陈旧理论,扼杀创新理论,“开门钥匙”便自我丢失。若采用创新理论,实行训练改革,“开门钥匙”就拿在手上了。
关键词:体育;训练;一元训练理论;体育强国;训练大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6-0001-05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辉煌地夺得了51块金牌,列世界各国榜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中国体育行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然而,就如同过去几十年一样,中国犹未能迈进体育强国的大门。主要是高含金量项目水平太差,几乎全部被堵在门外。这是由于,训练方法(主要是“训练大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开门钥匙”。
本来,民间原创了先进的训练理论,开辟了先进的“训练大方法”,呈献了“开门钥匙”。可是,却反遭遇大批判而埋没。
1训练方法两层次
1960年我到南京体院体操班任班主任。请教练员们不必墨守传统成法;应该不停地进行教法研究,尝试以创新来解决遭遇到的问题,排除障碍,提升水平。这就是“训练小方法”层次的问题。
同时,实行了两项重大改革:
(1)全年训练专项化(取消与专项无关的“体能训练”、尤其是“全面身体素质训练”)。
(2)从儿童抓起(直接吸收十来岁的优秀儿童进队)。[后来逐步学习、了解,自出生至约16岁,是人类特有的“幼态持续”阶段;这对于智力和运动能力的发育、发展,意义重大。(这可能与复杂性科学中的“混沌”、“分形”等项,密切有关。复杂性科学非常重视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错失这个阶段,可能造成一辈子不可弥补的损失。例如:精美、巩固的技术不能良好形成,肌体在专项应对中的坚强度不足;宏大认识体系的基础构架(譬如高深数学体系的基础构架)难于顺当、健康地建成(足篮球技术体系的构建与之近似);一些关键的机能(如腿、脚肌腱的弹性能,多种语言的辨识和掌握能力,乐音的辨识和掌握能力等等)得不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在这一领域认识的进展,便在“一元训练理论”的研发中,促成了“运动训练毕生全周期”、这样一个范畴。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抓好“童年期”,训练便会取得优势;丢失“童年期”,训练便陷入劣势。]
以上这两项,就属于“训练大方法”改革了。这两项改革传遍全国,中国体操训练自此便超越于国际级平台了。
由于跳水与体操关系密切(跳水训练起初由体操分出教练创建),这两项改革也传遍跳水界,中国跳水训练便也超越于国际级平台了。[中国跳水多年来为什么能包揽世界金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儿童练起。这是中外跳水训练之间的一个主要不同点。三年前(或更早)英国有个戴利,十岁多开始练跳水;今年(2009)7月下旬,15岁的戴利便夺取世锦赛十米跳台的金牌了。(属于当前极少见的从中国运动员手里抢走金牌的事件。)]
由于同样原因,中国的技巧、蹦床等项目的训练,便也领先于国际。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至少有18块金牌,是奠基于上述之“训练大方法改革”的。这就足可看出“训练大方法”的重要性。
2人种论误
北京奥运会中国收获了“金牌数第一”。但田径、游泳和三大球,这五个“高含金量项目”,共有金牌85块,中国只拿到1块、拿到了零头(1/85);这就被堵在了“体育强国”大门之外。主要原因,是这五个项目训练方法(尤其是“训练大方法”)的基本面,太落后。
但有些人不这样看,认为主要原因是人种(差)。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的好朋友——某著名游泳教练,诚恳地对我说:“老茅,人种不行,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我们连人家的‘洗脚水也喝不到。(意为与外国运动员的差距超过一个身位。)”
这种“人种论”,在田径界也很有市场。体育行政部门,有些人也事实上赞同这个观点。“人种论”不去努力寻找打开“体育强国”之门的“开门钥匙”;相反,却对门锁加贴封条。
2009年7月底、8月初,罗马13届游泳世锦赛上,中国游泳队夺得4枚金牌,打破3项世界纪录,成绩仅次于美国。这是继刘翔、姚明之后,中国运动员又一次震惊世界的表现。日本、韩国也有不少运动员游出了杰出的成绩。这样,人种论就不攻自破了。
3一元训练理论
我一辈子的志愿就是:钻研一个道理——中国人在体育上怎样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迈入体育强国之门?(后来发现,这个“道理”,其实就是一门科学。)立志于追求“开门钥匙”。
1955年听取苏联体育理论,1989听取马特维耶夫来华讲学,以及不断争取闻知欧美的体育训练理论,通过这些渠道,我努力学习和分析国际体坛的理论动向。我发现,国际体坛的训练理论研究,并未充分发育;存在种种问题、包括根本性的问题;尤其是在“训练大方法”方面。
积累多年研究收获,2003年,我在严政、程志理研究员的协作下,撰写成《一元训练理论》的第一个文本。目的在于为我国的训练方法、尤其是“训练大方法体系”,在世界上争取先进性。
中国跳水多年来“包揽”、“通吃”世界金牌,凸显了“先进训练方法”的“法宝性”。然而,2009年7月戴利夺去男子十米台金牌,说明:国外克服其“时间差”的“黄灯”,已经闪亮了!这凸显“暂时性”正在向中国跳水袭来。(当然可以通过新的研究来回应。)
当前,“一元训练理论”可以用作攻克“体育强国”大门门锁的“开门钥匙”。现在用,仍属优势;过期后、尾随人家再用,优势就变成劣势了!国际体坛的训练实践迅速“进化”着(他们的训练实践可以、并且已经超越他们的训练理论);他们训练理论的“进化”,也不能排除。国际上说不定哪天也会冒出“一元训练理论”、以及与之相应的“训练大方法”体系。等到那时,尾随人家再用,就迟了,已非首利于我国了。
4攻克门锁的钥匙
“一元训练理论”若获推行(再加本来一贯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在高含金量项目上,肯定能够抵达世界先进地位。(低含金量项目金牌的“训练成本”,也可大幅降低。)
[我们可以任选一点来进行分析、求证。例如,1979年我发现“体力波”这个训练学范畴。就是说,作为生命有序状态的运动能力,其结构,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体力波”就是时间结构。(迄今国外尚未有“体力波”、这个认识。)
这种时间结构,反映在训练进程中,就是“完整的训练单元”;这是争取训练进步的、基本的“时间段”;掌握好它,就可以争取“滚动式”进步。
罗马13届游泳世锦赛电视转播中,多位运动员、讲解员异口同声地讲到:“尽管从北京奥运会以来,中国游泳取得巨大进步,但国外游泳运动员进步更快、更大;这是因为,中国只是主要抓训练,而国外运动员还多次地参加了比赛。”
这里所谓的:“中国只是主要抓训练,而国外运动员还多次地参加了比赛。”实际就意味着:在“训练安排”问题上,中国的“完整的训练单元”是模糊的(缺乏清醒的概念);而国外的“完整的训练单元”比较清楚(虽然同样缺乏清醒的概念,但实践进化已促使他们趋近于这个“概念”了)。
如果能够深刻地吃透“一元训练理论”的“完整的训练单元”这一训练学范畴,那么,训练进步就可以做到:再更快、再更大。(不光是游泳,其它项目也是一样。)
2007年3月底墨尔本12届游泳世锦赛,中国仅获银、铜牌各一,是16年来成绩最差。4月,我为此写了篇:《必须拿起“进步原则”》[载《体育与科学》(南京)当年第3期],指出:“二元训练理论”的“大周期学说”害苦了游泳队;若能拿起“一元训练理论”的“进步原则”,就可争取快速进步。当时用直快专递寄呈“中国游泳管理中心”,李桦主任回电谦致谢意。(这是我向有关领导大量写信中获得的、罕有的回复之一,我对李桦主任心存深深的敬意。)次年,刘子歌夺金、破世界纪录(刘子歌的教练——金炜,自费去澳大利亚留学,刘子歌当时也主要是在澳大利亚训练;这证明:中国的优秀运动员,若运用先进的训练方法,同样能够夺冠军、破纪录);再次年,中国游泳队就创造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中国游泳队从历史上“成绩最差”到“最好成绩”,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如若使用马特维耶夫周期,根本不可能;只有滚动式进步,才有这个可能性。不管掌控中的主观途径如何,客观上证明了:“二元训练理论”的落后性、“一元训练理论”的正确性。这是确定无疑的。]
“一元训练理论”若继续遭受抛弃,中国被封堵在“体育强国”大门之外——这种尴尬局面,就将继续下去。应该举一反三,立即拿起这把“开门钥匙”。
5慢变量与快变量
赫尔曼•哈肯在协同学研究中指出,“序参量”控制系统的演化。在“序参量”中,“慢变量”控制“快变量”。
人体生活在环境中。训练措施就是给环境添加输入“变量”,以促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演化。在其中,“训练大方法”就对应着“慢变量”,“训练小方法”对应着“快变量”。“训练大方法”与“训练小方法”是同时并存的;后者存在于前者的制约之中,前者制约后者。
人们从事着大量的训练工作。日常习见许多、许多的“训练小方法”,却忽视了“训练大方法”的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上述的“专项化”还是“全面化”,就反映了不同的“训练大方法”。“专项化”促使人体产生的演化,愈来愈适应于专项的特点。(好比各种专用车辆,愈研究改进,专用性能愈突出。)“全面化”促使人体产生的演化,愈来愈偏离专项运动所需要的特点。(好比通用车辆,对于任何一种专门用途,它都存在着许多隔阂、不便,存在许多“疙瘩和扞格”;通用性愈强,这种状况愈突出。)这样的变化是逐渐发生的,一开始差别似乎不大,通用车还蛮讨喜欢;可是,放到专项比赛中,尤其是高水平的专项比赛中,优劣对比,就十分明显了。
上述的“童年期”和“青年期”,也属于不同的“训练大方法”。在“童年期”开始训练,适应于“幼态持续”阶段的需要,得到有关各种生理发育条件的支持,使技术臻于优质,使体质的坚强度更适应于专项的需要;为后继训练的不凡效果打下基础。丢失“童年期”,在“青年期”才开始启蒙训练,在许多环节上,就会变得“榫卯不投、扞格不入”(好像在已完成的建筑上,再进行原本无其基础的、包括“挑出阳台”在内的、附加的违章搭建),出现许多障碍。粗看似乎差别不大,放到专项比赛中,尤其是高水平的专项比赛中,优劣对比,就十分明显了。
上述的“马特维耶夫大周期”和“完整的训练单元”,也属于不同的“训练大方法”。训练工作在“马特维耶夫大周期”中,不单是退一步、进一步,低效、甚至无效地捣腾,浪费时间;更在于(如前述的“全面化”训练中)产生的许多“疙瘩、扞格”,阻塞了达到更高水平的可能性。训练工作在“完整的训练单元”中,只要训练掌控“到位”,就能促使运动水平,实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需要指出:添加输入“变量”,并不一定导致有益的演化。有利的“变量”,会导致有益的演化;有害的“变量”,会导致有害的演化。在一个“复杂综合”的过程总体中(例如一个“马特维耶夫大周期”、或一个“完整的训练单元”等等),有益的和有害的“变量”,可能会互相抵消而导致“停滞”。对于年复一年的成绩“停滞”,需要从这个观点去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即使并未达到“停滞”的程度,清除有害因素,也有利于争取更快、更好的进步。
6荒谬决策
紧接着的12、13两届游泳世锦赛,可以看到“训练大方法”正确或错误,其效果优劣的鲜明对比。“训练大方法”谬误决策的“破坏性”,更鲜明地表现在足球项目上。
上面说到,体操“训练大方法”的第一项改革,就是实行“全年训练专项化”(取消无关的体能训练、尤其是“全面身体素质训练”)。而几十年来,中国足协所反复强调坚持的,恰恰就是这个“无关的体能训练、尤其是‘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体能测试标准”就是一个鲜明标志。)在“翻雪山、过草地”的拉练之后,主教练宣布:“体能问题完全解决了”,然而其结果,正式比赛刚过半场,运动员就大批地抽筋了;这段历史,充分说明这种体能训练是无效的,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这样越练,场上实际需要的体能,便越差。
上面说到,体操“训练大方法”的第二项改革,就是“从儿童练起”。然而,中国足球运动员与国际、尤其是巴西足球运动员的一个基本差距,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童年足球经历”。首先,缺乏群众性儿童足球游戏;其次,即使少数有幸者进入少年体校,其训练内容,也主要是“体能+基本功”,这与足球运动对于“童年经历”的真正要求,相差“十万八千里”;再次,在选材上“高大身材一刀切”,完全断绝了贝利、马拉多纳、梅西型人才的出现可能。
思路错误导致“训练大方法”决策错误,使中国足球到2008年,沦落到了无法再低的亚洲三流水平。使成百、成百的运动员优材被耽误、浪费;成百亿的投入“打水漂”;成亿人民的热望,一次次地变成失望。这就是,“训练大方法”认识扭不转,“开门钥匙”就被一脚踢飞了。训练思路错了,“千方百计”全都用来顽强地“撞墙”。反过来,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训练大方法”,对于中国人来说(由于非常适合于足球),不说世界冠军,至少“世界一流”是跑不了的!可是中国足协,宁可反复“撞墙”,也不想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中国足球几十年的经历,清楚地说明了,所采用的“训练大方法”是否反映客观规律,是十分重要的。随意地用主观设想替代客观规律,是必然要“撞墙”的。足球运动与篮排球一样,其性质好比“现代高科技信息战”(主要通过以大脑皮层为核心的贯串神经、肌肉的信息网络);中国足协却从“冷兵器战”视角出发,妄图由之使战斗力得到加强,只能是南辕北辙、自取失败。球类运动,依靠的主要是激烈对抗中周旋制胜的技艺(好比李小龙,非主要靠身材、体重、力量制胜);需要充分运用包括从童年起的毕生训练黄金期,方能成就高材。贬抑“技艺性”,妄图依靠虚幻的所谓“身体素质”(体能)、并以为仅仅抓青年期就可成功;这完全脱离了人体和足球的客观实际。这种决策,是十分荒谬的。
7“816”篮球事件
足球的做法,固然是“做绝了”。我国篮排球虽好一些,在“训练大方法”方面,也存在基本的失误。例如:从帕克、詹姆斯、科比等人,可以看到篮球尖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由此带动的战术发展。(好比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物理学水平不断发展着。)然而,在中国男篮一代代顶尖运动员的技术上,看到的却是“似曾相识”面貌的不断重复。(好比科举史上的状元们,虽一代代频繁出现,却停滞在大体同一的水平上。)即使NBA已经有创新技战术“样板”呈现在那里,也仍然视而不见、我行我素,任由差距搁置在那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有关方面,没有把技战术的活生生发展,作为业务中心来主攻。缺乏这样的视角。等等这样的“训练大方法”问题,不从根本上研究改进,是不可能进入世界一流的。
2009年篮球亚锦赛中,8月16日,中国男篮以52比70溃败于伊朗,全国震惊(以至国际震惊)!不能局限于仅仅分析种种具体原因,却丢掉根本性的原因。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一般伊朗运动员的身高虽不如中国,打法上却既凶狠、又飞快变幻:突破、穿插、传切、都在闪电式快速跑动中呼应,内外线在强攻中夺分,积极凶狠的防守,攻防的整体快速转换,都超出于中国,而趋近于NBA。可以看到,伊朗以及西亚,在篮球技战术发展史上,前进着;而中国篮球,却在技战术发展史上,停滞下来了(竟几次出现5个人站在那里不动的状况)。两方面的篮球技战术,反映着不同的历史水平,不能不败。
这些都确凿地提醒我们,不把目标瞄准到技战术高峰水平,是不行了。而高峰水平:一是要系统研究,就是说必须提高各教练员、各科研所、各院校教研室的篮球技战术研究目标和水平;一是必须改进目前的训练体制,改善篮球生态,培养优良作风,杜绝不良作风(赌球等等);一是必须开发“童年期”、充分开发这个金矿。要在童年篮球游戏中,开发出激烈对抗、快速多变、高超的技术和战术,从而大量地培养出科比式的优异苗子!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可能的。
内外条件决定发展水平。内条件主要是利用人体的发育过程,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幼态持续”阶段;外条件主要是安排好各所对应的篮球环境,特别是篮球场地器材相对于成长中的不同身材的适应性。这样的内外条件,就可以决定性地催化先进篮球技战术的不断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有关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科研实践反复试验,研制出适用于小学的“适宜形式儿童篮球”(这是国际篮坛所没有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媒体的一致热情欢迎,却遭到管理部门的拒绝。迄今二十多年过去,这项直接关乎我国篮球水平建设的一个关键性珍宝,仍旧被抛弃着。这是有关方面“训练大方法”认识缺失,一桩既生动、又严酷的:“现实历史”。
当年女排在“训练大方法”上作出了革命性转变(用大松的“全年专项化”取代“马特维耶夫大周期”),取得了跨越式巨大成就(五连冠)。但是,没有从“训练大方法”改革的视角,进行总结、进行认识;却反而把它纳入于“三从一大”等旧框框、旧理论中,“进行言说”。从而,这种“训练大方法”改革,没有能在三大球推开;却反而连女排自身,也相当程度地陷入于徘徊中。2009年9月13日,中国女排在亚洲锦标赛决赛中,以1:3完败给身材较小(平均身高低于中国队10厘米多)、技术全面的泰国队。中国队既没有优势技术,也没有灵活战术,也没有教练和运动员一条心的战斗精神;电视解说员惊呼说:“倒退了三十年”。
8整体自洽和能量输出功率
“整体自洽”和“能量输出功率”,是“训练大方法”体系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组成部分。
同欧美足篮球相比,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足篮球在实战中的“猛劲”不足:攻势乏力,防守松弛,缺乏一股“猛劲”。
这是推行“大运动量”——这种“训练大方法”的必然结果。篮球训练中曾发展到有六、七个小时一堂的训练课的;足球训练中曾有超高耐力的180分钟一堂的“比赛式训练课”的……。殊不知,人体能力是高度地“整体自洽”的;如此的“大运动量”,必然导致“能量输出功率”(比赛战斗力)的大幅度降低。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宫”行为(自我删除强势作战能力)。
长跑、竞走训练中的“超长距离耐力”,同上述之足篮球“大运动量训练”,性质上是完全一样的。“超长距离耐力训练”中的“能量输出功率”,是低下的。拉德克里夫、孙英杰在雅典奥运会万米比赛中的失败,充分说明了,马拉松的“能量输出功率”水平,是不能应付万米比赛的。“超长距离耐力训练”(以及其它“低能量输出功率”的训练),对于专项进步是无效、无益的;但是,恰恰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伤病发生的几率。
这种事与愿违的“训练大方法”,本来会在教练员的经验中,得到“实践进化运动”的自然纠正。可是,在体育行政大力推行“三从一大”训练方针的形势下,对于教练员的“前程”而言,“路线正确”的意义远远超越于“训练实效”;“实践进化运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电视上看到周雅菲关于“断翅蝴蝶”的陈述,令人心碎;然而,孙晋芳、赵蕊蕊……,多少位国家迫切需要的运动员,陷入了非正常退役。
9力量素质
力量训练是各项目训练中普遍需要的一项重要的辅助内容。它在不同的“训练大方法”中,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引进了“力量素质”这样一个虚妄概念之后,就认为不同力量训练之间可以相互通融而产生同一效果,并使便于产生最大力量的手段——卧推、深蹲等等,成为最主要、最基本的力量训练手段。“训练大方法”停滞在这种氛围中,千篇一律、普遍适用。
从1960到1972年,三代链球世界冠军的卧推递降了30公斤多,链球成绩却递升近10米。这清楚地戳破了“力量素质”的虚妄性。2009年8月2日16点半,央视10台“科技之光”频道,播出日本的研究:百米前世界纪录(9″74)创造者鲍威尔,腰大肌体积是日本运动员(成绩10″02)的两倍;该研究并指出,腰大肌与“前摆”动作的关系非常密切。腰大肌不可能由卧推、深蹲等手段训练发展,该研究同样戳破了“力量素质”的虚妄性。
美国跨栏非常重视卧推等手段的训练。孙海平教练形象地说过:美国运动员上体非常发达,往跑道上一站,身体就把跑道满满地堵住了。美国的训练理论,认为上肢必须与下肢相配,所以赛跑运动员也要大力进行卧推等项训练。孙海平教练认为这是不需要的、累赘的、不妥的;于是,创造性地开发了对于刘翔的一整套力量训练措施。(先进训练方法可以由智慧来开发,体力竞争就转化为智力竞争了。)
孙海平教练在这里所创造的,不仅是跨栏训练中具体的力量训练措施。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一项重要的“训练大方法”改革:颠覆了“力量素质”这一虚妄概念,引导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轨道上。[近来国际上出现的“悬吊训练”(也称“核心肌群力量训练”),也是力量训练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一个发展、一个体现;它的应用也需要具体分析,而不可“一窝蜂”。]
彻底消除“力量素质”……等等虚妄概念的传统影响,这是“训练大方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链球、标枪……等项目,不应该把卧推、深蹲等等,继续作为力量训练的基本手段。在当前一般制造加工工艺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应该尝试研发各种真正适应于专项需要的训练器材。(在训练房中,满满地摆放着许多进口的、国产的力量训练器械,并不一定真正适应于专项训练的需要;各专项应该认真地进行自主研发。顺便提一下,游泳运动员90°弯腰、以拉力器从事“水平式”的训练,这种状况,完全可以转变一下。可以舒展地改为“站立式”的“上下运动”;只需要把拉力器的机械结构稍加改装,就可以做到。这种转变,对于运动员的身体和训练效益,都将非常有利。)
10从训练学角度看,田径是一个项目吗?
早在1988年,我与十位专家、教授联合撰写的、呈报给国家体委的五万字的《论中国田径的赶超战略》中,曾指出:田径“不但不是一个单项,而且不是一个同一性质的项目群。”能否从“训练大方法”视角进行观察,认识清楚这一点,非常重要。
可以与游泳比较一下。在13届游泳世锦赛的我国代表团中,跳水、花游、水球、游泳四个项目,虽然在同一个总名目下、处在同一个“世锦赛”活动中,却是分别地由不同的“领队”进行管理,由不同的“总教练、教练们”进行技术指导和指挥的。这就保证了各自业务的精湛性、系统性,夺得了各自的历史性成就。倘若对这四个不同的项目,混一地使用同一种方法、步调、节奏、语言、审视点,进行技术业务上的管理和指挥,对各自的顺当性、灵活性、创造性,将会产生怎样的不便、阻抑和干扰呢;对各自的业务生命,将会怎样地、不经意地去扭曲了呢?
几十年来,我国田径恰恰始终是大一统地混成一团。然而,胡鸿飞、孙海平、王魁、马俊仁等等教练员,却恰恰不是依靠“大一统”、而是依靠独创性(胡鸿飞称之为“野路子”),来夺取成功的。(拿刘翔的训练管理来说,一定程度的小单位独立性,是必要的、成功的。)这种不同项目的独立性,正属于端正“训练大方法”的需要。(社会上有些观察者看到,每当孙海平和刘翔去北京国家田径队总部集训时,受到的并非是促进,却反而是“影响”;甚至有人认为,刘翔的身体一贯被关心得较好,然而,在国家田径队训练作风的“影响”下,接受“蹲杠铃”这样的力量训练以后,跟腱伤就出现了。)
再看看牙买加、肯尼亚等田径强国,都不是依靠田径的项目众多来建立优势的;而是在短跑或长跑、这样的某一个单项上,着手进行突破的。这种实际经验,值得我们思考。[特别是田径的童少年基础,必须高度重视。牙买加儿童在草地上的群众性短距离欢乐奔跑;肯尼亚童少年在山坡或平原上的、常年的“自然形态中长跑”;既体现了身心两健的“全民体育真义”,又开发了“运动训练毕生全周期”中的“童少年金矿”。这种景象,非常值得从“田径”、从“群体”(全民健身)这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以及有关民族的欢聚区,能否分布开多种不同的(在点上却是单一的)、可形成传统的“基地”呢?能否在一个或几个项目上,首先进行突破性建设呢?]
{我们可以看到:铅球、链球等投掷项目,在“比赛方式”(六次试做)方面,与举重近似。然而,常常看到:年轻投掷手的成绩,连年停滞在一个水平上,缺少长进;而举重运动员即使已达世界水平,其成绩却犹能不断提高。能不能摆开双方的“训练大方法”,从比较中探求原因呢?[例如:举重技术的“精湛性”较易研判,投掷技术的“精湛性”较难研判;举重具有“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而投掷则非常缺少;举重由“多课次”(短课次)参与组织“完整的训练单元”,很有效,而且便于检验、改进,而投掷的“完整的训练单元”则模糊不清。这些,都很值得研究。]类似地,在撑杆跳项目中可以看到“体操因素”的存在,能不能向体操训练争取交流“嫁接”呢?(这里“嫁接”、“转移”的虽是“训练小方法”,但“嫁接、转移”本身,却属于“训练大方法”范畴;这在我国“大体育”体制中,本应是便于开发的。)}
从“训练大方法”视角出发,对田径项目进行再认识,在业务管理上进行某种意义的解构和灵活改革,这对于激发我国田径运动的蓬勃生机,会有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胡鸿飞、孙海平式有独到“真才实学”的专家们的成长。高水平老中医,高就高在具有穿透复杂机制的“认识能力”。训练也是一样。能不能把适龄的优秀苗子,培养达到高水平,就在于有没有穿透这个发展机制的“认识能力”。掌握贯通某一个单项的训练工作,一个运动员接一个运动员地、把应达到的水平训练出来,充分开发运动员的潜能,这才是“真才实学”。这种“真才实学”,需要高度的事业心,学习钻研精神,在专项训练过程中潜心反复摸索,才能够锤炼出来。对于田径各项目不同特点的深入分析,有助于“真才实学”的开发、成长。)
11理论研讨和实践检验
以“力量素质”……为代表的“体能训练理论”,同以“飞剑”为代表的武侠小说中的“功夫”一样,是以身体为躯壳,以“功能物资”为运动能力的“本真存在”的。认为“体能训练”是各项目共通的“共性”。“增持功能物资”是训练工作的基本任务。“超量恢复”是训练进步的根本原理。这既是“还原论”的一种体现,又是对“还原论”的曲解;因为“力量素质”……等等本身,就是虚妄的,并非客观存在。
“一元训练理论”以“人体生命有序状态”作为认知努力的根据和出发点。“人体生命有序状态”与环境,既互动、又统一,从而决定运动能力。促进体内外的“和谐协调”[降低“熵值”(借用“热力学”的概念)],是训练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各项目的训练工作,都必须“专项化”。“专项化”就是“共性”。这个认识基础是“整体论”的。“整体调整”(转化体内关系),这才是训练进步的根本原理。(把“超量恢复”当作训练进步的根本原理是错误的。)
以“力量素质”……为代表的这种训练理论,是依靠感觉来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元训练理论”,是运用逻辑来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孰是孰非,只要摆到台面上来,把阳光照射进去,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是不难辨别的。
训练工作在我们的日常观感中进行着,容易给我们以“简单无奇”的认识。其实,训练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复杂的根源,就在于人体本身的复杂性。人体是宇宙中的、迄今已知进化中的、最高级的成果,极为复杂精微。今天对于人体训练,理论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实践操作也是深深地具有历史的路径依赖及其限制的。
创新是无限的,但需要理论研讨和实践检验两方面的结合。没有理论研讨,认识可能囿于简陋、偏弊;未经实践检验,操作可能存在不周、甚至错失。最不利的是:囿于成见,形成对现实鲜活情况的忽视、弱视和盲视。
所以,训练设计落实过程中,必须随时间、随进展、配合以认真的实践评估。这样,形成“设计、评估互动”的、活生生的“训练生命环节”。这种“训练生命环节”可能具有不同层次。其中最重要的层次,是训练实践第一线;要赋予第一线以“全权”。主教练必须被赋予高度的自主权(同时也是高度的“负责制”)。这是国际体坛训练界的成功经验。一般地说,这对于短期的训练实践和训练战役,这特别重要。
可以对“训练生命环节”附加给予更大的活力和保护。这就是助理、科研(持久的或临时约请的)、医务监督……等等。这需要主教练具有相应的水平、气度、以及掌控能力。一般地说,这对于较长期的、或关键的训练战役,以及训练战略的研讨,特别重要。
对于“训练生命”担负着全局性责任的高层领导来说,对于总体性的训练认识和全局性的训练实践,需要保持再观察、再掌控的“能动性的活力”。要注意避免成为陈旧性、煽动性、蛊惑性片面观点的俘虏。
12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训练方法对训练结果的能动关系,特别是论述了“训练大方法”的能动作用。(我相信,读过本文,对“训练大方法”将不再陌生。“一元训练理论”关系到训练的核心理论;它所对应的“训练大方法”关系到训练的核心技术。)
我发现:训练先进程度(X),可以用训练方法合理性(H)与训练路径依赖阻滞性(Z)的“比值”来表达;体育运动水平(S),可以由训练投入(T、通常表现为训练量)与训练先进程度(X)的乘积来表达:
X=H÷Z
S=T×X
训练投入(T),基本上只能是一个“定值”(过犹不及)。训练方法合理性(X),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在当世、当时所可能的最高值,是争取国家体育水平的一个关键。这样的数学式虽不能计算,但有利于理顺思想方法。
我是一个老学生。自认为受命于党的号召,坚持了一辈子。我的学习、研究,受到过许多同志的帮助和鼓励;曾受到体育界内外多学科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接待、指教、帮助和支持;曾受到多位领导的关怀。对于所有这些,我十分感激和感谢!我已耄耋,最大的遗憾,是尚未能看到祖国进入“体育强国”之林。我认为,关键不在于训练工作的历史长短,而在于对“开门钥匙”的态度。谨不怕噜苏,撰写本文,以求有关各方对“开门钥匙”的关注。
发展是无限的。我深深地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