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至人、神人、圣人解

2009-01-08 05:27李见勇
山花 2009年10期
关键词:逍遥游神人三者

《逍遥游》集中向我们阐释了庄子所渴望的人生最高境界,但对于该文的核心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却颇多争论。如何理解这一句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对于我们理解《逍遥游》乃至于《庄子》全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以为三者之间实无区别,此以成玄英为发端:

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故就体语至,就用语神,就名语圣,其实一也。

宋代林希逸《庄子议》也持这种观点,如《刻意》篇注云:

真人,至人也,前日圣人之德,此又曰真人,便如《内》所谓至人无已,神人无名,皆只是圣人字,却唤许多名字,非曰真人,至人又高于圣人也。

一种则以为三者有等次高低之分,明代罗勉道云:

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测之谓神,至者神之极。三等亦自有浅深。

又如中华书局出版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云:

“至人无己”三句,旧说此三句是平列的,疑非是。第一句“至人是庄子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能达到顺天任物,忘其自我(所谓“无己”)的境界。第二句,“神人”是庄子理想中仅次于“至人”一等的人。……第三句,“圣人”本是儒家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而庄子却置于“至”,‘神人”之下,做为第三等。

欧阳景贤、欧阳超《庄子释译》受此种观点影响,又称:

《外物篇》明言圣人不及神人,有云:“圣人之所以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我们认为庄子理想中修养最高的人是“至人”,故主有等差论。

以上即是有关《逍遥游》中对至人、神人、圣人的两种理解,然细寻文义,再结合《庄子》全书,发现此两种看法均有问题。无论是将三者等同还是认为三者有高低等次之分,均无法贯穿《庄子》全书。愚以为诸家争论不止者,大约因未曾考虑到《庄子》一书并非庄子一人所作,其间难免不一,故而坚持三者等次相同或不同观点者均难以自圆其说。大致说来,由于《内篇》为庄子自作,自成体系,因而至人、神人、圣人等概念在内篇中含义也大致相同。《外篇》、《杂篇》大致为庄子后学所作,同时也杂有庄子本人的作品,思想较为驳杂,因而至人、神人、圣人等概念的含义也不一致,不能笼统而言。

《内篇》之中,至人、神人、圣人三者是一致的,没有高低等次之分。《齐物论》谓至人云;

王倪日:“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同于《逍遥游》中的神人: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连叔曰:“然。……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又同于《大宗师》中的真人:

古之真人……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新,其入不距。翛然而往,倍然而来而矣。

这三篇之论至人、神人、真人,均达到了水火不侵、无物能伤的境界,三者不仅神通相似,且其遣词造句,亦有相同之处,可知三者均达到了同一境界。《大宗师》篇中,未曾提及至人和神人,但却多处提到真人、圣人,又将真人、圣人两者牵连而论,视为等同: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新,其入不距……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颓,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大宗师》的中心在于论“道”,文章开篇即标举真人的境界,为下文论“道”做铺垫。本段文字在说明真人的境界之后,插入“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一句,很明显是将圣人与真人等同。

《齐物论》篇未有提及真人和神人,但却两次提到至人,多次提到圣人。其中至人称: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言及圣人,其赞赏之口气亦不稍让: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众人役役,圣人愚葩,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

《齐物论》主旨在于齐一万物、齐一物论、齐一生死,要达到这一境界,其根本就是必须要得道。庄子在论述这点时,多次以圣人来说明,极为推崇,又称圣人“游乎尘垢之外”,同于神人“游乎四海之外”,这都表明了圣人的境界就是至人的境界。

又《德充符》中提到孔子未臻至人之境界:

无趾语老聃曰:‘吼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已桎梏邪?”

有趣的是,《应帝王》中有一段话与此颇为相似:

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

此处称“有人”未臻圣人之境界,而所谓“学道不倦”便是《德充符》中“彼何宾宾以学子为”的生动写照,“蕲以溆诡幻怪之名闻”便是“物彻疏明”的注解,故林希逸明确指出:“有人于此,言有个人如此也,此数句是不指名而讥侮孔子。”而直接否定孔子的人都是老聃。同是孔子,一则称未臻至人之境界,一则称未臻圣人之境界,可见至人与圣人的相通之处。

《内篇》所涉及的至人、神人、圣人,也并非都是高高在上,当其坠落乱世,也得为生命而挣扎。《人间世》: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後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从以上论证我们可以看出,在《内篇》中,至人、神人、圣人的含义大致是一致的,没有高低等次之分。《逍遥游》中论大鹏、蜩、鸠、宋荣子、列子等,目的就在于指出它们均有所待,“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明确指出三者皆至“无待”之境界,故而成玄英、林希逸等认为至人、神人、圣人三者一致的说法更符合原意。

但如果认为《外篇》、《杂篇》中三者也是一致,那就是过于简单化了。由于《外篇》、《杂篇》大致为庄子后学所作,又问有庄子的作品,思想较为驳杂,因而至人、神人、圣人等概念的含义也不一致,不能笼统而言。其中,至人、神人与《内篇》基本一致:

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悚。(《外篇·迭生》)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

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俯然而往,侗然而来。(《杂篇·康桑楚》)

“愿闻神人。”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致命尽情,天地乐而万事销亡,万物复情,此之谓混溟。”(《外篇·天地》)

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杂篇·徐无鬼》)

但圣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则有很大的变化,有赞美者:

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外篇·刻意》)

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圣人藏乎是。(《杂篇·康桑楚》)

也有至人、神人、圣人三者一致者,《天下》: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林希逸说:“一者,造化也,曰宗、日精、日真,皆与一字同,但如此作文耳。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皆无为自然也。兆于变化,皆原于一也。圣人,即天人、至人、神人也。”

还有认为圣人不如神人者,《外物》:

圣人之所以碱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之所以戒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戒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含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更有对圣人极为激烈的抨击,将天下混乱的原因归咎于圣人者,《骈拇》、《马蹄》、《肢箧》三篇尤为突出:

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行仁义,圣人之过也。(《骈拇》)

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圣人已死,则大道不起?(《马蹄》)

何以在《庄子》一书中,至人、神人这两个概念含义没有多大变化,而圣人却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实则因到了庄子后学时期,儒家影响进一步扩大,在《论语》、《孟子》中,并未提及到至人、神人,《荀子》中也未及神人,至人则仅仅提到三次,论述也很简单:而圣人在《论语》、《孟子》中则多次提到,被看作是儒家的理想人格,这就和《庄子》在《内篇》中标举的圣人有了冲突。这样一来,《外篇》、《杂篇》中的圣人含义就变化了,既有庄子的圣人,也有儒家的圣人,儒家的圣人自然就成了庄子后学的攻击对象。

总的说来,至人、神人、圣人这三个概念在《庄子》一书中的含义既有一致的时候,也有不一致的时候,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庄子》非是一人一时之作。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宋代《庄》学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B03-009)】

参考文献:

【1】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H],北京:中华书局,1998

[2】周启成,庄子讙斋口义校注[H】,北京:中华书局,1997

【3】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严灵峰<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H],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

[4]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H],北京:中华书局,1963

【5】欧阳景贤,欧阳超,庄子释译[HJ,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李见勇(1971—),男,四川内江人,先秦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内江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
逍遥游神人三者
人间相与神人涵化——尹向东创作论
读 书
“战场神人”拼好运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