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吃苦不吃亏的干部选任机制

2009-01-06 04:55
唯实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

何 通

摘 要:遵循科学发展观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应从确立面向吃苦实干型干部的用人导向、建立考准考实干部德才状况和工作实绩的考评体系、扩宽有利于吃苦实干型干部脱颖而出的渠道这三个方面,探索建立让干部吃苦不吃亏的选任机制。

关键词:党政干部;选任机制;吃苦不吃亏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0-0029-02

作者简介:A何通(1962- ),男,江苏沭阳人,中共宿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级机关工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干部宏观管理及机关党的建设。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实干的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的人得利,已成为干部工作的一条生命线。近年来,宿迁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选人用人要求,在干部吃苦不吃亏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结起来,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首先是牢固树立起面向吃苦、实干型干部的用人导向。从宿迁来说,就是面向三个“一线”。

一是树立基层一线导向,让基层吃苦的干部吃香。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与老百姓生活关联最大,牵扯干部精力最多,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造就了基层干部的优良素质:政治坚定、统筹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能从群众角度考虑问题等,使他们成为干部队伍中的一支独特力量。如何让这批“老黄牛”既拉好车、又不掉套?那就要让他们吃香。一方面,省、市、县机关都要努力打造以基层一线为起点的干部培养链。近年来,我们宿迁市面向乡镇公推公选市直机关干部就是很好的举措,指向明确、成效显著。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这方面,有的地方采取了对乡镇干部“升官不挪位”的办法,即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明确政治待遇,解决职级问题。

二是树立经济一线导向,让为发展作奉献的干部得实惠。招商引资、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已成为各地区不约而同的发展举措,工作的重担就落在了基层一线干部的身上。如何让这批吃苦的干部得实惠?从有发展实绩的干部中选人用人无疑是好的办法。宿迁市规定对处级干部的提拔实行经济发展实绩一票否决制。一方面,符合《条例》要求的干部在提拔前必须取得一定的经济实绩;另一方面,对经济实绩突出的干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提拔重用。这里的经济发展实绩,不仅仅指招商引资,也包含项目帮办和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同样,让干部在经济一线和项目建设中成长,也是一种重要的干部培养方式。

三是树立信访一线导向,让保稳定的干部有甜头。直接面对群众,解决处理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是提高年轻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宿迁市每年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信访岗位锻炼,坚持成熟一个提拔重用一个,树立了良好的导向。实践证明,信访岗位对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能胜任信访岗位的干部大都是出类拔萃的,他们在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群众利益方面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现在在宿迁,每年都有许多干部自愿报名担任信访监督员或到信访工作岗位接受锻炼,出现了一大批愿意做信访工作、能做好信访工作的干部。

其次,要使干部吃苦不吃亏有依据,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通过制度设计把干部的德才状况和工作实绩考准考实。

一是鼓励创造实绩,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以发展论英雄,是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的有力之举,也是培养事业型干部的重要举措。然而,创造实绩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凡能创造实绩的干部都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作为党委,要通过政策制定或待遇落实来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以自身行动去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鼓励干部创造实绩,要像对外招商一样,既要作出各种承诺,又要及时兑现。鼓励干部创造实绩,还要多制定有利于干部发挥潜能的政策。当年江苏省委提出“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和支持宿迁市采取比其他地区更加灵活的政策”,就大大激发了宿迁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创造了一个个“宿迁奇迹”。鼓励干部创造实绩,就要在以事业留人上多交心,“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最核心的是以事业留人。鼓励干部创造实绩,无疑是对吃苦创业型干部最大的肯定。

二是找准考核重点,显绩隐绩并考。吃苦型干部大多是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实干型干部,如果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内容不科学,吃苦的干部就会吃亏。因此,在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中,必须找准考核重点,既考核显绩,更考核隐绩;既考核现实的效益和工作实绩,更考核有潜在的长远效益、打基础的工作实绩。考核不应该单单看GDP和地方财政收入,重点是要看城乡群众收入增长情况、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社会稳定情况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即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不是追求片面的政绩观。这就避免使一些干部想通过大搞形象工程来迷惑组织部门的眼球,同时,也是对埋头苦干的吃苦型干部负责,对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负责。

三是优化考核方式,推行实绩公议。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真正把实绩亮出来、把评判权交给广大干部群众的公评公议是相对科学的方式,既可以避免组织部门的“一叶障目”,也激发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对群众负责的精神。为此,宿迁市专门制定出台了《领导干部实绩公议暂行办法》,通过公开述职、公评公议、组织评定等程序,对单位党组(党委)建议提拔、公评公议称职率和提拔率均达到70%以上、组织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干部,作为提拔人选进一步组织考察。《暂行办法》同时还规定,三年内未得到提拔任用的后备干部将自动退出后备库,按普通干部对待培养。这就彻底打破了一些年轻干部原有的求稳怕乱和“等、靠、熬”等消极心态,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2007年开始,宿迁市还在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推行网上述职,拓宽了群众对干部实绩考评的参与渠道,为能吃苦、有实绩的干部脱颖而出提供依据。

第三,完善选任机制,让干部吃苦不吃亏有保障。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运用。必须通过完善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拓宽吃苦型干部“上”的渠道,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干部吃苦不吃亏。

一是完善干部提名方式。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在初始提名时能否把吃苦的干部纳入视野,是保障干部吃苦不吃亏的关键。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干部的提名方式,尤其要严格规范提名条件,因为,有什么样的选任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队伍。为了切实选拔出吃苦实干型干部,就要减少提名工作的随意性,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提名条件中的工作实绩、工作经历等,应有严格具体的界定。同时,对于那些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岗位,提名的视野应适当放宽,不要把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挡在门槛之外。

二是扩大差额比例,坚持领导集体讨论。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干部选拔任用逐渐由等额提名向差额提名过渡,且差额的比例趋于扩大;同时,党委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干部工作已成常态,集体讨论的范围也由书记办公会向常委会乃至全委会过渡,为吃苦实干型干部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三是打破层级限制,构建干部交流格局。长期以来,受职数限制,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只能在辖区范围内横向流动,一方面压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另一方面也耽误了他们的成长。为此,必须打破省、市、县、乡的层级限制,构建起干部广泛交流的大格局。包括打破市、乡交流的限制,市直机关选拔干部要把视角延伸到全市的乡科级干部,尤其要关注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同志;打破省、县交流的限制,开辟优秀的县处级干部进入省级机关的绿色通道;打破省、乡交流的限制,把全省干部当做一盘棋,根据工作需要选人用人。同时,为丰富干部阅历,提高他们对工作的驾驭能力,省、市级机关的中层干部应更多地安排到县、乡挂职或任职。通过打破层级限制、畅通交流渠道,也有利于建立健全干部吃苦不吃亏的选任机制。□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39

[4]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06-30

[5]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8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6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6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22

[9]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1(1)

责任编辑:王清明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
探析新时期党校教学工作创新与党政干部领导素质的培养
关于改进完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几点思考
提高政治能力是党政干部的立身之本
浅谈党政干部马克思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党政干部公共服务动机状况调查
对基层导向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的探讨
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新形势下党政干部法治思维养成的路径探析
大力提高党政干部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
高校党政干部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