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指导对策

2009-01-05 10:35王锡纯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指导调查尝试

王 艳 王锡纯

摘 要:通过调查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喜爱程度、各年龄段所读课外书类别比例、读书时间、课外书来源、家庭存书、小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活动等项目的统计和分析,呈现出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但阅读的时间少于看电视的时间,“功利性”增强,图书来源太窄,涉猎面不宽,阅读方法不当等。教师的指导应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择书、点拨阅读方法、逐步提高阅读层次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指导;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0-0025-03

语文教育学家吕叔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局限在课堂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而也不可能是高效的。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背诵50篇以上优秀诗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高度相关性是心理学认知规律的具体体现:课外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有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便能较好较快地同化新的学习内容,从而表现为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而课外阅读与写作爱好的相关,是由于学生把在广泛阅读中大量积累的词语和汲取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逐步产生了对写作的爱好。此外,由于教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难免在某些内容上有滞后性,而课外书往往反映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所以经常读课外书的学生具有较新的知识和观念。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就课外阅读情况,对我校3~5年级的800多名学生进行了分项调查。

1.是否喜欢读课外书及读书目的(表一)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比例随年龄的增大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初动机以学知识为主,随着课外阅读的深入,阅读量的增加,课外阅读的动机逐步转向趣味性(由11%增至22%),自主阅读的内趋性增强。

2.学生印象最深的课外书按类别统计(表二)

3.读第一本课外书各年龄段学生比例(表三)

4.学生所读的第一本书按类别统计(表四)

从表二、表三、表四的统计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小学生(63.5%)在8岁以前开始接触课外书,所读的课外书56.8%为童话、寓言、科普类图书,但还有7.7%的学生11岁以后才接触第一本课外书。

5.各年龄段学生所读课外书按类别统计(表五)

从上表可以看出,10岁以前的小学生喜欢读童话、寓言、科普类图书,所读的课外书中,此类图书所占比例在35%以上;10岁以后知识类图书的比重开始上升,占所读图书的30%以上,尤其以作文类图书比例最高,占所读图书量的35%;而小说类图书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升趋势。

6.各年级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统计(表六)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数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同时,随着年级的升高,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逐步增加。

7.所读课外书的来源统计(表七)

8.家庭存书情况统计(表八)

从表七、表八的统计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图书来源较窄,学校图书室的利用率很低;农村小学生绝大多数家庭存书在10本以下(75.6%),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没有课外书。

9.学生业余时间除做作业外的主要活动统计(表九)

从表九可以看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业余时间以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为主,课外书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还较低。

根据上述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在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上,可以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加大。

小学生所喜欢的书目主要以童话、寓言类等故事性强的图书为主,这就需要教师在推荐书目时充分考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要加强引导,逐步让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由以读故事为主向全面阅读方面转移,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有增强的趋性,比如在学生阅读的知识类图书中,作文类图书占35%以上,课外阅读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这是教师在指导阅读时需要特别加以矫正的方面。

努力提高学校图书利用率,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图书的涉猎面;积极倡导把小学生的注意力由电视吸引到课外阅读上来,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平均每天要达到1小时左右,但不宜超过1.5小时。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尝试

就课外阅读指导方面,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当好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者。

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我们四位教师组成一个阅读演讲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分别给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讲了大量的童话、寓言、历史、科幻故事和科学知识,并告诉他们这些知识和故事在课外书中都能看到;还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们自己书写的“和好书交朋友,你就如同与一位伟人交谈”等条幅,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读书状元”评选活动等;鼓励学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表”;同时在教室里设立了一个读书角。同学们逐步对一本本小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导航员”。

“导航”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进能出”,不仅要把学生带进课外图书浩瀚海洋中,而且要带领他们不至于沉迷于课外书中,甚至影响正常学习,因此,必须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1)从学生的好奇入手推荐读物。比如,我国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天体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我们抓住这一时机向他们推荐《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宇宙探索》、《蓝猫淘气三千问》等书,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讲给老师、家长、同学听,这时我们看到,孩子们时常会被自己的新发现所激动。(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有些孩子对“另类”的作品兴趣很浓,比如“脑筋急转弯”或“笑话集”之类,我们就因势利导把更睿智的《伊索寓言》和妙语连珠的《阿凡提的故事》等书介绍给他们。 (3)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推荐读物。当我们发现孩子们在收集《儿童画报》随书附赠的《西游记》卡通画时,就让他们说说画中的故事,结果许多学生都去看了《西游记》普及本,有些学生还看完了《西游记》原著。 (4)从课文的相关内容入手推荐读物。我们选择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例,在学习《挑山工》一课时,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关于“五岳”的地理书籍,以及《泰山风景》、《泰山神话传说》等书,使他们对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3.当好学生的“陪读员”。

当“陪读员”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端正读书目的,解决怎样读书的问题。从向学生推荐和学生自选的课外书中,选择了一部分并进行了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1)教师进行示范性朗读,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朗读的最大优点是能再现文章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们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出来的美和感染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的语言丰盈起来。(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不只停留在“读”上,而在设疑善问、熟读精思、理解感悟等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分年级组织了“如何做好读书笔记”的讲座,选择了部分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了展览和表彰。(3)组织学生讨论。阅读之后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也是心灵净化的一部分内容。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明辨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更深刻地理解生活。我们号召同学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书中的角色、情节、观点为题展开讨论。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4)鼓励应用于实践。我们还关注他们在阅读中的积累。当我们看到学生把从课外书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手抄报、黑板报时,一方面让学生讲讲心得,另一方面,教师进行讲解点评,鼓励学生更好地运用课外知识。

4.当好经典名著的点拨者和讲解员。

教师应让学生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为此,我们向学生讲解了部分名著,在解说经典时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主要是采取了几种方法是:(1)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名著,使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博大精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学习了《景阳岗》一课后,我们把《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主要人物等,向学生进行了全面而又扼要的介绍,为学生今后的阅读打下了基础。(2)简述名著故事内容至高潮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上述指导方法的尝试,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有了初步变化,学生课外阅读在气氛、读书结构、图书利用率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猜你喜欢
指导调查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尝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