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多调性音乐初探

2008-11-27 08:56王寅慧
大舞台 2008年4期
关键词:和声创作背景调性

王寅慧

【摘要】本文以巴托克的《小宇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了解巴托克的经历与创作特色,论述其在音乐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就《小宇宙》之作品96进行详细分析来阐述其作品风格及特色。

【关键词】创作背景 结构 调式 调性 和声 旋律

巴托克(1881-1945),匈牙利民族音乐家。他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这两位过去几十年来最主要的作曲家,便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显然是演变的结果。”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巴托克对于现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探索。他还说:任何听过勋伯格最早作品的人,尤其是他的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或大型合唱与管弦乐作品《古列之歌》,就可以看出他们是瓦格纳风格的一种延续,一种进步和发展。巴托克也正是在深刻研究现代作曲法与传统作曲法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他的创作特色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音乐相融合、民族民间音乐的大量运用、对传统和声的功能性突破而改为线条性的运动。也由此巴托克作为现代乐派的代表人物而为人们所熟知,并在多调性音乐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宇宙》是巴托克为儿子所做的钢琴练习曲,创作中运用大量的匈牙利民族音乐元素及现代创作手法。以下为笔者对作者《小宇宙》作品96的分析:

一、结构特点

乐曲本身并不像古典派作曲家一样有着严密的曲式结构,笔者就其乐句进行划分,可分为:

从上图可以看出,巴托克沿用了古典作曲手法中的对称原则。整首作品共有34小节,在第4小节、第9小节、第17小节、第27小节、第34小节都有明显的停顿。第4小节中五拍的长音与第33小节中五拍的长音首尾呼应。A与B段的小节数并没有形成完全的对称,但从谱例中第17小节与第27小节的6拍长音可以看出明显的段落划分。A段可划分为上下两句:第5至第10小节为上半句,第11小节至18小节为下半句。上半句中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对位模仿,与下半句中低声部与高声部的节奏错位模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段可以划分为4个短句:19至20小节、21至22小节、23至25小节、26至28小节。每一个短句的节奏相同,高声部比低声部晚进入一拍,由此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特点,使原本相同的节奏有了新的组合模式。

二、中古调式的运用

巴托克善于运用中古调式,笔者就作品96首横向的调式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如下图所示:

1、前奏(4小节)中两个声部运用了D混合利底亚调式,节奏相同。(见谱1)

2、A段的上半句中第5小节到第8小节第为同主音调性转换:高声部由G混合利底亚调式转为A混合利底亚调式;低声部从e伊奥利亚调式转为a伊奥利亚调式。(见谱2)

A段下半句开始两声部都为C混合利底亚调式。直到第17小节高声部转到e爱奥利亚调式,低声部变为bB伊奥利亚调式,此时两声部形成极不和谐的增四度音程。(见谱3)

3、B段为全曲的高潮,节奏紧凑,调性变化频繁。笔者将这一句分为三个小片段:(见谱4)

第一个短句是第19、20小节,低声部的调性为:A伊奥利亚调—F混合利底亚调—e伊奥利亚,此时的高声部晚一拍半进入,从F混合利底亚调—C混合利底亚—D伊奥里亚调—e伊奥利亚调。

第20小节第二拍的后半拍开始到第22小节的第一拍为第二个短句,调性为:D伊奥利亚调—E伊奥利亚调—F伊奥利亚调—B弗里几亚调。高声部从第21小节第二拍后半拍进入,调性为:F伊奥利亚调—G伊奥利亚调—A伊奥利亚调—B弗里几亚调。

第22小节第二拍后半拍开始到第28小节的调性为:A伊奥利亚调—B弗里几亚调—C利底亚调—D混合利底亚调—A多利亚调—B弗里几亚调—C利底亚调—D混合利底亚调—A多利亚调—B弗里几亚调。此时的高声部与低声部调性一致,这里就不再提及。

4、尾声中调式的表现为:高声部从B弗里几亚调出发,经过了a爱奥里亚调式,再转为G伊奥里亚调式;低声部经过了C伊奥里亚调式转为G伊奥里亚调式。(见谱5)

三、纵向和声的多调性

从以上的谱例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在横向的线条中的调式是多变的。这是近现代的作曲家与传统作曲家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也是作曲手法的突破与创新。从横向的旋律中看,巴托克已经对“主调式在乐曲中的主导地位”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变的多调式综合。

1、同主音调式的运用

第5小节中高声部的G混合利底亚调式与第6小节中G伊奥利亚调式为同主音调式;第9小节高声部的A混合利底亚亚调式与低声部的A多利亚调式为同主音调式;第21小节第一拍中高声部为e爱奥利亚调与低声部的E伊奥利亚调为同主音调式。

2、同音列调式的运用

第20小节中第一拍中高声部C混合利底亚调与低声部中e爱奥利亚为同音列调式;第22小节中高声部为G伊奥利亚调式与低声部的B弗里几亚调式也为同音列调式。

3、不协和音程的运用

从巴托克对勋伯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巴托克对自己的创作理念的定位。巴托克认为:勋伯格的音乐是瓦格纳音乐的继续。他在探索前辈作曲家原有的创作手法同时,也试图创造出一种自己的独特的音乐之路。巴托克的音乐不再过分强调和声的功能性,而更注重它的音响效果。所以我们看到的这首作品96更多的是横向线条的流动,纵向的和声是为了渲染旋律而存在的。和声不再是为了稳定调性的一种手段,而变为让音乐打破传统协和音响的一个动力。这也是对传统音乐中3度、4度、5度、6度协和音程的一种反抗。第17小节中增四度音程的应用。如图:

四、旋律

这首作品的动机为:

全曲多处采用动机的倒影、模仿、逆行等创作手法使声部更加线条化。巴托克受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启发,把短小的动机进行充分的扩展,让一个仅有34小节的作品充满了玄机。

以上是笔者对《小宇宙》作品96的分析,从巴托克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到他作为现代派作曲家的特色,并由此引申出的现代听觉艺术。巴托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家对一个民族生存与灭亡的体会是极其深刻的,这也是巴托克音乐创作的主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巴托克成功之路》许勇三.

[2]《民间曲调与现代和声相结合的巴托克风格》马国华.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和声创作背景调性
谈“调性”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笙在柳子戏音乐中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