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8-11-24 10:21
大舞台 2008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价值

陶 沙

[摘要]我国当前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我们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显得尤为重要。而音乐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又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更好的利用好音乐美育,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音乐美育;素质教育;价值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激发和强化了人的创造的冲动,又培养和发展了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而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音乐审美教育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极大地重视音乐作为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他教育学生的方式本身,也是一种艺术的教育方式。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就是能从所学对象中感到一种审美乐趣,使得学习不是一种强制的外加的命令,而是一种不学不乐的内在需要。可见,美育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在探讨如何在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自然、社会生活的显示美的教育手段中感染学生,发展他们的美感和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身体的健康发展。

音乐美学教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受到东西方哲学家的重视。中国最早的史书中就记载了生活在公元前8-6世纪的史伯、伶州鸠、季扎和晏婴等人朴素的音乐美学思想。其后,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仁人君子的修成最终必学乐,因为“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老子提出美丑比较存在、音声相反形成以及“大音希声”的理论。“大音希声”是老子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史上的一个著名论点。他认为,最美好的音乐是应该使人内心和谐平静,而这种平静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得到升华。庄子(约前369-前280年)从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认为音乐美的本质表现为人的自然情形,可书法情形,娱乐人心。音乐美的准则是自然而不造作,朴素而不华饰。音乐摆脱礼的束缚,合乎自然、合乎人的本性。他把声音分为三种:“人籁”、“地籁”和“天籁”,分别指人为的乐音、风吹草动的声音和完全自然的音响。显然,当时已广泛涉及到了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音乐的审美准则等问题。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整体结构中,“乐”与“礼”一样有重要的地位。这里的“乐”不仅是音乐,还包括诗歌、舞蹈、戏剧、文学等文艺门类的成分,如此丰富的乐教,在历代教育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有“教育、净化、精神享受”三大功能。黑格尔发现音乐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所用的都是无对象的内心活动”,“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准确地加以批评;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通过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但学生的德、智、体、美不是机械割裂的,也不是简单并列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美学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首先,同情与爱心是人所要具备的非常重要的素质,应该加强对它的培养。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健全的人格应该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其次,审美想象、知觉与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想象力是审美主体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感知有想象的参与,有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就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人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想象的古罗马学者斐罗斯屈拉特说:“想象比起摹仿是一种更聪明伶巧的艺术家。摹仿只能塑造出见过的事物。”培养良好的心理调控力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审美在这件事上有它独特的作用。审美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以巴赫的音乐为例,初听巴赫的音乐,人们可能陷入纷繁的复调中,对巴赫音乐的印象也只能是一片迷茫。此时审美的态度尚未形成。因此许多人只听了几个小节便厌烦的听不下去了。而当你怀着平静而略带愉悦的心情去聆听、去品味时,你就会为它细节上的精致而赞叹,为它结构上的完美而折服。这种将功利用括号括起来,存而不论,换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问题的人生态度,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调控。

中国美学讲在审美中“神与物游”、“物我两忘”,将这种快乐称之为“至乐”。当你沉浸在审美的境界之中时,你与审美对象的对立在无形中消泯了,在这个时候,人是最愉快的。中国古代美学最为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对于构造和谐的重要作用。儒家美学创始者和重要代表孔子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他的“仁”学的基础上的。在孔子之前,单穆公、史伯、伍举、子产、季札等人已经论及了“五味”、“五色”、“五声”的美和美与善的关系问题。孔子从他的“仁”学出发,总结、概括和发展了前人片断的言论,第一次深刻地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等问题。他把外在形式的美称为“文”,把内在道德的善称为“质”,认为文、质应该统一起来,外在形式的美可以给人感官愉悦,但只有与善统一起来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音乐美育注重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它的教育性质、教育特点和教育作用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在回答一名学生提出“中国能不能向全世界贡献‘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时,对中国的过去、现在和近期出现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忽视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问题。音乐是人类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懂音乐的人其知识是不完备的。与此同时,音乐也是培养人们高雅的审美情趣,优化人们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育德、开智、冶情、促健”等重要作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音对调节人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柔情、恬静、果敢、热烈、安舒、和悦、平静等。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中,宫音悠扬和谐,可助益饮食;商音热烈厉劲,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畅,可助人人眠;徵音激情踊跃,可通调血脉;羽音透彻柔和,可启迪心灵。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是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和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分析音乐作品表现手段、音乐形象和进行乐理教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的过程。

在未来社会中,音乐活动不但将作为创造人类精神财富的形式存在,而且也将作为一种知识经济的产业形式不断地发展,也就是说,音乐活动以比现在多得多的方式和更强大的功能服务于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也将要求有更多的创新形式和内容来不断适应和推动时代的发展。同时它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也有着更紧更复杂的内在联系,它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试图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勿庸讳言,音乐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美育在促进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价值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