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 伍建红
[摘要]“蛊碗舞”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艺术遗产,是一门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艺术科学,利用心理学的角度阐释“蛊碗舞”所具备的舞蹈心理效应,进一步体现“蛊碗舞”的舞学特性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舞蹈心理学;舞蹈感觉;舞蹈想象;舞蹈情感
如今,中国的民族文化发展迅猛,各个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也逐步得到世界重视和认可。民族舞蹈这一艺术领域也逐渐走到世界艺术文化的前端。舞蹈艺术也是一门严谨科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其艺术价值,去糙留精,发觉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精髓。舞蹈心理学是从精神上剖析舞蹈艺术的一门科学,它涉及舞蹈艺术的每一部分枝节,因此我们可以用这门科学更深入、透彻的探究我国民族舞蹈的最高艺术价值。
1“蛊碗舞”在蒙古草原生的传承和发展
“蛊碗舞”又称“顶碗舞”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草原地区。起初,“蛊碗舞”是在节庆欢宴、亲朋相聚或蒙古族人民接待贵客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蛊碗舞”被搬上了舞台,发展成双人舞、集体舞等多种形式,受到群众的深切喜爱。“蛊碗舞”的形成在历史上所记载的元代有《倒喇》戏,《历代旧闻》注曰:“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宜人弹之有顶瓯灯起舞”。从这些记载足以见其悠久的历史。“蛊碗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因受地点(蒙古包)和道具(酒碗)的限制。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蛊,在音乐伴奏下,按蛊子击碰的声音,凭借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表现出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同时也体现出蒙古妇女勤劳、朴实、纯洁、活泼的性格和喜悦心情。舞蹈利用富有蒙古典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等舞蹈语汇,表现蛊碗舞典雅、含蓄的风格。现在,“蛊碗舞”以独舞、双人、集体等多种舞蹈形式出现在舞台上,让人们透过舞蹈演员所表现的舞蹈形式,了解到蒙古族人民的服装、生活习惯等文化和蒙古族“蛊碗舞”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
2舞蹈心理学在蒙古族“蛊碗舞”中的体现
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舞蹈感觉好,那个人的舞蹈感觉不好。那么什么是舞蹈感觉?通俗的说法就是舞蹈的份,就是跳什么要像什么,跳蒙古舞不能让人家觉得像傣族舞。“蛊碗舞”的历史悠久,其蒙古族特色尤为显著,舞者在表演舞蹈时不仅要表现出“蛊碗舞”的优美特性还要体现出蒙古族舞蹈的整体风格。用舞蹈心理学的观点概说,舞蹈感觉就是舞者自身的舞蹈感觉,是舞台感觉、本体感觉、自我感觉的结合。在表演“蛊碗舞”时,舞者对舞蹈环境的认知和了解,例如,舞台有多大,是什么形状,地板是什么材质,有多少观众等。这便是舞台感觉,它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视听表象。其次便是本体感觉,这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是舞蹈者对自己身体运动、状态、方向和位置的感觉,主要包括动觉、平衡觉、方向感等,例如在表演“蛊碗舞”时演员感觉到的抖肩的力度,拧腰的倾斜度以及碎步的方向,它们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掌握肢体平衡的同时也要顾及到肢体动作的力度与方位,这些都要靠舞者自身的本体感觉去平衡和把握。最后,舞者的自我感觉是舞蹈的精髓和灵魂。这里的“自我”是指个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和自我观念,是舞者对自己的主观世界、人格内涵、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的感觉。“蛊碗舞”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喜悦情绪的舞蹈,无论是表情还是动作都要透露出喜悦的特征,那么就要求演员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喜悦与幸福,也就从性格和观念上要求演员要活泼开朗,热情好客,使看舞的人也能感受到表演者的喜悦与热情。
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没有经过长期练习和强化技能,便不会有很好的舞蹈造诣,而技能的学习本质就是动觉、本体感觉与本体运动的自动化。“蛊碗舞”的技能就在于身体和酒碗的协调度上,舞蹈演员在表演时,无论是走、跪、转、拧腰、抖肩还是其他动作都必须保持酒碗在头顶上的平衡,甚至碗里的酒一滴都不能撒出。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学习,技能达到熟练以后,动作的完成基本上不需要视觉和意识的控制。起初舞蹈演员没有彻底熟练的掌握顶碗的技能,在进行其它肢体动作时,会时刻担心碗和身体的平衡协度,注意力多半也就停留在此,这样也就不能完全的融入舞蹈的角色,致使不能很好的体现舞蹈内涵。但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舞蹈演员熟练的掌握了碗与身体的协调性,使这种技能成为“自动化”,才能使其自身的视觉和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从而更加用心的融入舞蹈所需要的角色中。
舞蹈都有自己的意象,“蛊碗舞”中也涉及到意象中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和想象表象,用观众观看“蛊碗舞”来做分析便可看出。舞蹈演员的服装、舞台的环境还有舞蹈者的肢体的动作,这些给观众的便是视觉表象,勾起观众的记忆表象,使其联想到蒙古人民生活的大草原;在表演舞蹈的同时,给舞蹈伴奏的音乐也至关重要,声音悠扬的马头琴和舞者击打蛊碗的清脆声音也带给观众无穷尽的想象,这便是听觉表象;舞蹈演员在台上表演肢体动作,那么如上所说的本体感觉和舞蹈思维再加上伴奏音乐等其它因素便形成了意象中的动觉表象,伴奏音乐悠扬的时候,舞者的动作便很舒展,时而伸长手臂,时而拧腰前倾后仰,伴奏音乐急促的时候,舞者的肢体动,抖肩,碎肩,旋转无不表现的抑扬顿挫,把音乐和舞蹈结合的天衣无缝,让观众的心情随着舞蹈者的动作变换而起伏。这便是舞蹈意象中的动觉表象。在台上的演员们穿着艳丽的服装,和着悠扬的音乐展示出美丽的肢体语言,让台下的观众立刻从舞台走向了蒙古族的大草原,此时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已不是舞台上的演员,而是切切实实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劳动妇女,她们正顶着酒碗,欢迎远方的客人到来。这便是舞蹈的想象表现,换句话说这便是舞蹈的意境。所以说,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需要明显稳定的视觉表象,清晰可察觉的动觉表象和能够诱发舞蹈动作和舞蹈意境的听觉表象。
舞蹈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本质是——想象。想象是什么?就像想象不曾发生的事和物,是未来。艺术超越了现实,憧憬了未来,更是指向未来的一种审美理想。用舞蹈心理学来阐释:想象是指人脑对记忆表象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想象表象。想象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是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任何的艺术作品都是想象的产物。舞蹈编导在编排舞台上的“蛊酒舞”时,以什么样的形式和风格呈现给观众,这些都是偶然性的选择,是舞蹈编导在没有预定目的的前提下,通过灵感或其他思维而产生的思维,这些没有前提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确定无意想象的结果后,舞蹈编导有了自己的编排目标,确定是以轻松的或者激烈的舞蹈
模式来展现“蛊碗舞”,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来创造蒙古族妇女跳“蛊碗舞”的艺术形象,这便是舞蹈想象中的有意想象。舞蹈文化虽然属于非文字文化,但却有很多书籍记载着舞蹈的文化传承,若想是书籍上的文字符号变成能视觉感触的舞蹈演绎,那就需要读者的再造想象,依据书本来的语言描述或图像、符号、标记等示意,再在头脑中造就出相应的形象。除此之外,一些口头的语言描述也属于再造想象,例如,编导在编排“蛊碗舞”时,他要求演员的腰要前倾到150度,而这个150度到底是多大的范围就要靠舞蹈演员自己以150度作为符号去再造想象这个范围,最后达到编导的要求。
“蛊碗舞”所呈现出的意境和情感是艺术家创造出的想象性意境和想象性情感。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捕捉情感,舞蹈创作家为了要更深刻、真切的表现蒙古族“蛊碗舞”的风格特性,就会在生活实践中观察蒙古族妇女的端庄与典雅,捕捉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情感,用心去感受他们的人情与喜悦。二,凝聚情感。再进行艺术创作时,将之前捕捉到的情感元素如人情、喜悦、端庄典雅等凝聚起来转变成观念,把这些未加工的感觉变成想象,再通过想象来奠定“蛊碗舞”的心理模型。三,表现情感。这时舞蹈创作家所依据的材料不是最初感受到的那些情感元素,而是经过第二阶段加工后的想象。结合肢体语言、音乐、道具等,再把这种想象表现出来,这时观众所感觉到的便是舞蹈的情感。所以艺术想象在舞蹈的创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热情的酒碗》是蛊碗舞种类的一个成品舞蹈,它所描述的是一群蒙古族女子穿着鲜艳整齐的蒙古族服装,头顶银酒碗,双手持蛊为远来的客人表演蛊碗舞的场景。这个舞蹈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草原画面。虽然它所演绎的是向客人敬酒的事实,但舞蹈创作者却把重点放在通过蒙古族妇女展示出的蛊碗舞而体现蒙古人民对草原热爱的情怀上来。舞蹈中不管是演员的面部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深刻的反映出蒙古族妇女的人情性格,而观众也被她们美丽端庄大方的气质所吸引。常说艺术品不能太满,必须要有未定点和空白,给欣赏着留足想象的空间。舞蹈这种典型的“意会”形式,是一种不能翻译的特殊语言,透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舞蹈表情,无需旁人解说,观众也能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象,感受到其中的美丽。而这种美感的产生便是心理距离的显著特征。蛊碗舞来自于生活,所以欣赏它的时候不能脱离生活。但却又要采用超然和脱离生活实用目标的态度,所以说,艺术美产生于这个表象和意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客观现实与审美理想之间的距离。
没有感情的舞蹈不是一个好的舞蹈。那舞蹈的感情到底是什么呢?是舞蹈所体现的情绪、情感和情操。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常与人或动物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有关;而情感和情操则为人类所独有,并与人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求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联,它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逐渐产生的。并且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等特征。若将民间舞按层次分为情绪型、情感型、情操型三种类型的话,那么原生态的民间舞多属于情绪型的。舞蹈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表现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通过“蛊碗舞”,观众不但能感受到舞蹈角色的喜悦情绪,更能感受到舞蹈角色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情感,这种情感是稳定的,是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的结合。到最后呈现在观众心理的便是民族舞蹈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操
3结语
“蛊碗舞”是我国舞蹈种类的一个细小的分支,犹如大树上叶子的经络,它属于蒙古族原生态的舞蹈文化资源,是我国非文字文化中的宝贵遗产。现在蛊碗舞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全国人民并广为流传,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蛊碗舞”它所体现的内在精髓是否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扬。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开始国际化。如要让我国的民族文化站上世界的舞台,那首先我们自己就要了解和认知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之处,其次再与时代相结合,利用科学分析、创造和发扬出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