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洞察人性中恶的能力,一种把别人的痛苦完整的理解为自己痛苦的能力——
【小引】
人之初,性本善。从晋陶侃之母“剪发待宾”,到今天“一个母亲的情怀,足以感动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情怀,足以感动一个母亲”,无论在哪个年代,善良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这对个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善良的力量,使生命得以延续,历史得以延续,文明得以延续。一位名人曾说过:“人活着应该像橘树那样生长在果园里,给人间带来金色的芳香。”是啊,人性和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尽可能去减轻别人的痛苦和烦恼,用一颗善良的心给人带去快乐。
【美文一】
人性的善良
雪小禅
十五六岁的时候知道有一个歌星叫张帝,他能用歌来回答你的问题。有一个问题是:假如你妈妈和你妻子同时掉到河里,你先救谁?我记得他的答案是犹豫和模棱两可的,反正那是个怎么回答怎么错的问题。
后来,我却有了答案。
一个旅游团坐竹排游览,突然一个浪头打来,竹排翻了,十几名游客全落入了水中,其中有一对新婚的夫妻,也有抱着孩子的女人,还有银婚的老夫妇……
竹排上会游泳的人只有一个,就是那个新郎。几乎出于本能,他抓住了离自己最近的女人,女人的手里,还有始终没有放手的孩子。再下水,还是救了能抓到的人,救到第五个人时,他已经筋疲力尽,不会游泳的新婚妻子已经漂走了,被打捞上来时,已是人世两隔,蜜月竟然成了绝境之旅。
很多媒体采访他,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先救离自己最近的女人,为什么没有去救自己的新婚妻子。
记者们希望他的回答是别人的生命重于自己妻子的生命,从而说明他的行为多崇高多伟大。但是他说,没有想什么,大脑中一片空白,只知道救一个是一个,她就在我手边,难道我要抛弃这个求救的人去游到远处找自己的妻子?一切不过出于我的本能。
眼泪,差点为这句话落下来。
只是出于本能,人的善良的本能,没有想多崇高,在人命关天的一刹那,能抓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生命,那一刻,人性闪耀出动人的光辉,而这并不是书本可以教会我们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的故事。他拐了一个4岁的男孩儿,在火车上,男孩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哭,一直叫他叔叔,并且求他讲故事给他听。孩子说,叔叔,是不是你给你的孩子讲故事听他才睡觉?这句话打动了他,他也是为人夫为人父的人,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每天缠着他讲故事。一瞬间,他决定把孩子送回去,因为孩子那双眼睛那么信任地看着他,把他当朋友一样。
善良的人贩子很少,但那个人贩子例外,并且他投案自首了。案子破了以后,除了他,所有的同案犯全是死刑,他被判了15年。是一个孩子救了他,没有这个孩子,他早晚有一天也会被逮到,最后,也会是死刑。确切地说,是自己的人性中残存的那点善良救了他。
(选自《青春》)
【感悟】
人性的善良使一些处于危难中的人获得重生,任何时候,都不可泯灭善良的人性,这是本文给我们的善意提醒。
【美文二】
善良的力量
三江浪人
善良就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这是词典上的释义。通俗地说就是心眼好,待人友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妻好不容易买到很紧张的火车票,上车后发现有一位女士已经占了他们的位置。先生示意太太坐在那女士旁边,自己则站着。太太坐定后仔细一看,发现那女士腿脚有点不方便,才明白先生为何不请那女士起来。先生就这样从起点站到了终点。临下车时,那女士道谢后还深深地鞠了一躬。下车后,心疼先生的太太对先生说:“让座是善举,但你中途也可以跟她换坐一会儿啊!”先生说:“人家不方便是一辈子,我们不方便是3小时而已。”“一辈子”和“3小时”的感受丈量出了一个人的境界,而这境界完全得益于善良的力量。
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它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让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是我的表妹。
表妹在政府机关工作。在她还是姑娘的时候,对面的女同事有个念小学的儿子每天中午来机关食堂吃饭,饭后就会在表妹的办公桌上写作业。表妹的挎包就挂在桌边的墙上。一天,表妹发现挎包的皮夹里少了30元钱,她很疑惑。虽然,前阵子也有过少几元钱的情况,但她总是认为自己花了没记清楚。可是,这次是30元,在那时就是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不是小数目。而且,她记得很清楚,钱早上还在,自己就中午离开过办公室。眼前的孩子当然有最大的嫌疑,但她没有声张,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声誉和心灵,而且,还牵涉到同事之间的关系。再说也没有确凿的证据。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过了几天,表妹在皮夹里放了5张10元钞票,中午借故离开了。到上班时一看少了两张。虽在意料之中,但她还是震惊了。整个下午,她都在进行思想斗争:要不要声张?要不要告诉同事?任一个纯真的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她越想越可怕。最后,她还是没有声张。
于是,她一方面不再把皮夹放挎包里,另一方面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经常给她讲有关做人要诚实的故事。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个果园主因为园里成熟的果实经常被偷,就想找一个诚实可靠的看园人。果园主给报名的每个人一颗果核,并宣布谁在果子成熟前培育出最好的苗就高薪聘谁。每个报名的人都精心地培育,但是临近面试没人能种出果苗。于是,大家都从果园里拿了一株幼苗去面试。只有一个年轻人没这么做。他如实说了,他却被聘用了。因为,果园主给大家的是煮熟的果核。表妹说,当时那孩子听了这故事神情很复杂。在以后的日子里,表妹除了给他讲故事,还买了《克雷洛夫寓言》、《格林童话》等书籍送给他。这孩子后来考上了重点中学,大学毕业后成了公务员还当了科长。现在,每每看到表妹,总是阿姨阿姨叫得甜,表妹的同事说起我表妹也是“珍珍是真正的好人”,赞不绝口。
(选自《淮北日报》)
【感悟】
面对这样的事,告诉孩子的父母也能把孩子从岔道上拉回来,但会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阴影也许会伴随孩子一生。“表妹”的可贵就在于用真情唤醒了埋在孩子心底的良知,用善良捂热了一颗顽劣的心。这就是善良的力量。
【美文三】
善良有时比真理更重要
成彪
从内蒙古来京的19岁农民小刘,在紫竹院路的人行道上与人嬉闹,误入机动车道,与行进中的宝马“撞个满怀”。小刘当场双脚、双手骨折,宝马车也被撞坏,修车花了近2万元。后交通部门认定,小刘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应该对此事故负全责。近日,宝马车主将小刘告上法庭,索赔2万多元。
这条新闻引起了很多读者的注意,不少人围绕此事展开讨论。是什么让我们对这起事件给予极大的关注?是同情心。乍听这事,首先撞击我们心灵的是车主向小刘索赔,它突破了我们的道德底线——小刘是农民,处于弱势,又是重伤者,应该得到同情;宝马车主是富人,处于强势,且人未伤车轻损,应该适当承担些责任。
同情心是大家共同关注的基础,这就已经足够了。哲人说,有时候,拥有善良比拥有真理更重要。我觉得眼前这档事就属于“有时候”。姑且承认交通部门的认定是准确的,小刘在事故中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宝马车主索赔合法,但车主做的就完全对吗?有责任一方已经双脚、双手骨折,家庭支付医药费尚且十分困难,开着宝马、财大气粗的车主还要向他索赔,我们的人生辞典中还有没有“善良”二字?知道吗,2万元不过是宝马车上的一个零件,可这“天价索赔”足以让一个贫困家庭倾家荡产,让一个四肢骨折者因缺钱医治而终身残疾!
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一件与之类似的事:一个母亲因为贫穷偷食物给孩子们吃,结果被起诉了。法官的判决是这样的,他说:“这个女人因盗窃有罪,判罚××元。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有这样的母亲需要偷窃来养活儿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因为冷漠而有罪,每人判罚一美元。”然后第一个站了起来,掏出一美元放在桌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惊了,人们自发地排起了长队,缴出了让每个人终身难忘的一笔罚金。
我很欣赏一位有车人在网上给有车族的留言:你已经跑得比行人快了许多,就不要再用响笛和强灯惊吓他们;你已经坐在风雨不侵的空调车内,就不要再把泥浆溅到路边人身上;你已经占了好几个人几辆车(自行车)的位置,就不要再与他们争抢道路;你已经坐在钢铁护甲里面,就不要在乎别人皮肉对你车辆的刮擦……
刚性的法律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合情合理、完美无缺,如慈善捐赠,永远不能法定为义务;如见死不救,不可能用法律落实为非职业者的职责,这也许就是“法治代价”吧。世间的很多事情,需要用法律与道德互补着调整,才能使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但有铁的法律“骨架”,还有丰满的道德“血肉”。从这种意义上说,善良有时真的比真理更重要。
(摘自《作文与考试》2005年9月B卷)
【感悟】
的确,有时善良比公理、比法律、比真理都来得温暖、感人。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因而谁也不能一切以“我”为中心,得学盲人捧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不让别人撞到自己。善良与法律互应,合力奏出和谐之音,正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我们所孜孜以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