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吉林长春市中考优秀作文选评

2008-11-14 02:59张国学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2008年11期
关键词:草根呼唤文题

张国学

【真题回放】

从下边任选一题做答。

文题1:______的呼唤 (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文题2: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在变化,请以“认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②感情真挚;③字数不少于500;④不得出现考生真实信息。

【考题透视】

文题1是半命题作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补充题目,只要与“的呼唤”相搭配,能构成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偏正式短语就行。因而,可以填名词、代词、形容词,也可以填数量词或能够做“呼唤”修饰成分或支配成分的短语。其实,这是有意给考生更多的立意选择和题材选择的空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让考生“自己出题自己做答”。例如:想抒发理想抱负,可以填成“理想的呼唤”、“未来的呼唤”;想弘扬美德,可以填成“诚信的呼唤”、“真善美的呼唤”;想歌颂真挚情感,可以填成“亲情的呼唤”、“爱的呼唤”;想表现环保主题,可以填成“小草的呼唤”、“地球的呼唤”;想讨论文化传承的道理,可以填成“民族文化的呼唤”、“历史的呼唤”等等。

文题2是话题作文,材料除为了引出话题外,还意在告诉考生:凡是“发展的”、“进步的”、“变化的”都有待于人们去了解、去认识。人生在世,面对的是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芸芸众生,需要认识的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而,这个话题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需要认识什么”可以写;“认识是什么”可以写;“怎样对待认识”可以写;“认识有何意义”可以写;“如何获得正确的认识”也可以写……总之,凡是与“认识”有关的人与事都可以记叙描述,与“认识”有关的事与理都可以讨论探究。

【考场佳作】

我对“苦”的认识

长春市一考生

祖先们基于何种心理,采用哪种方法造出了“苦”字,不是文字的专门研究者似乎难以详知。不过,在生活之中,我这个小小的初中生却实实在在地与“苦”有着不结之缘:

据说我在襁褓时热着了,所以13岁之前,每逢流行感冒我总是首当其冲。轻则气管炎、重则大叶性肺炎,打点滴、喝中药,特别是麦迪霉素,我不会整片儿、整粒儿吞咽,用水稀释后再吃不知比黄连要苦多少倍,那简直苦得不能再苦了!

上初中了,虽然身体强壮些,不再得病挨针扎、喝苦药了,可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妈妈的生命。13岁我就成了干家务的主角:煮饭做菜、喂猪养鸡、缝补洗涮,虽然爸爸也常帮我干一些,但男人毕竟心粗,加之给妈妈治病我家已债台高筑,沉重的经济压力、生活负担已使他力不从心了。我一边理家,一边求学,一边思念妈妈,一边可怜爸爸……生活的艰辛,怎一个“苦”字了得!

俗话说:“最关注的莫过于钟爱的或憎恨的。”我恨透了“苦”这个魔鬼,同时也最关注它。我曾多次仔细地观察“苦”字,它的结构是:上边“草”头,中间 “草”根——“十”,下边是个“口”。于是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如果没有可口的东西吃,只能咀嚼草根度日,那便是“苦”了。我先是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喜,之后便释然,以往的种种“苦”也不再那么隐隐作痛了。

又一个星期天,我在宿舍一觉醒来,随手翻读刘基的《苦斋记》,不料我把书拿倒了,于是映入眼中的是个倒立的“苦”——上边是“口”,下边却是个清新葱郁的“花卉”之“卉”……啊!我不禁为“苦”字结构的奇特及其深刻寓意而惊叹:正看是“口”吃“草根”,倒看是“口”吃“花卉”;“成岭成峰”、“苦”亦“非苦”,关键之关键,就在于如何来看待啊!

【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见解非凡的好文章。起笔非常简洁,两句话入题、点题,很快引出下文对“苦”的体验、“苦”的探究、“苦”的认识的叙写和阐述。条理清晰、概括精要,很是得法。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艰辛愁苦如影随形,能够体现“苦”的材料比比皆是。但小作者着意在“苦”字结构上做文章,巧设正看、倒看“苦”字的情节,借助奇特联想,析字明理,其“苦亦非苦”重在“如何看待”的主旨,意蕴丰厚,实在难得。

猜你喜欢
草根呼唤文题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呼唤生命
无声呼唤
与你相伴
15 Seconds to Stardom
草根艺术家
文题
草根
文题
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