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生的思维特征:1.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且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2.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3.思维的创造性提高.4.辩证思维迅速发展.5.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一、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
注重问题的来源和选择,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在讲“角的概念的推广”时,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
二、教师要创设创新的气氛和环境
三、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教师要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靠教师单方面地说教,而让学生被动地受教,已成为陈旧的教学模式.而应让学生进行一些抽象知识的直接接触,在操作中激发思考,在充分参与活动的融合气氛中感受实际,主动地获取新知.
五、教师要重视合作探究与创新
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潜能.
六、教师要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创新
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包括:强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强调在活动中探索研究,围绕主题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地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直接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自由遨游的空间.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七、教师还要倡导自主学习与创新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教会学生在“玩”中学习,以“玩”激学.数学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感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可以根据新课本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前“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创新能力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而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