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008-10-31 12:51王晓彦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齐威王研究性探究

王晓彦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简单地说,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而且能使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口和落脚点。下面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浅谈如下:

一、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因为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知识的有效转化,而忽视了师生交流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以“独奏者”自居传授知识,形成了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格局。这种教育手段无助于健全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只能一味地机械“拷贝”已有知识,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还会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滋长其思维惰性。研究性学习方式打破了这种传统家长制的框架,导致教师角色转变,即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道者到学习的组织者。这一切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以平等、民主、理解、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实现师生关系的成功转型。因此,现代教学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再单纯是教与被教的关系。教师应该以全新的姿态走进课堂,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够生活在希望之中,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就会激起主动求知、大胆探索的欲望,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如何燃起学生的希望之火呢?

1.要及时慷慨地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利用评价手段来对待学生,拿起表扬的武器,利用“放大镜”和“定位器”来给学生找优点,用“扩音器”和“互联网”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在课堂上,不要让一个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即便对于那些回答问题不理想的学生,也要使他们带着满足投入到深入的学习之中。总之,面对学生的表现,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不要轻易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教师不要做裁判员,要做拉拉队长。

2.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脆弱的,对待它,“要像对待一朵花上颤颤欲坠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学生难免犯错误,教师要用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做到心理相容,理解、宽容、用优点融化缺点要比惩罚更有效。听说过“四块糖的故事”吧,陶行知先生没用一句责备的语言,仅用四块糖就使一个顽劣的男孩儿心服口服地承认了错误,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其实,就连“后进生”也并不缺少优点,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目光来看待学生。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学好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哪怕是多么荒谬的结论,老师都应耐心地给以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起主动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二、授之以渔,引其探究

研究性学习一般都要经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实现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创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求新求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有目标性。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往往不分巨细,有疑必问,此时,老师应该予以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本质的问题。比如:可根据本单元导读或课前预习、课后提示去发现问题;也可列举所有问题,然后进行筛选,选出主要问题作为探究的对象。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让学生敢于、善于质疑。例如: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讲到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输一场赢两场,转败为胜。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孙膑是怎样想出取胜的办法的呢?除此种调换马的出场顺序之外,别的调换方法是否也能取胜呢?这时,可以拿出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及齐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马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看有几种调换方法,结果分别是什么?通过演示,学生知道了孙膑想出的办法是最好的。这时,又有同学说:“如果我是齐威王,无论孙膑想什么办法,我都不会让他取胜。”是这样吗?找两个同学分别代表赛马双方进行演示,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进行探究,得到答案。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逐步学会用审视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剖析现象。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当作靶子,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它,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思考、辩论、探究,他们失去的只能是以葫芦画瓢般的墨守成规,收获的是思维放飞后的喜悦。例如:在学习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学生提出了一些令人始料不及的问题。针对第19自然段阿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一位学生质疑:“炉子淹了,火当然灭了,后面的话是不是多余?”一位学生反驳:“像雨果这样的大作家,怎么会有多余的话?可能别的地方还保存着火种吧。”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忽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我不认为是多余的。这恰恰表现了当时在紧急情况下遇难人员的真实情况,这时出现的语无伦次或语言啰唆是很正常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场面描写的成功。这也恰恰表现了大作家雨果不凡的写作功力。”正是由于给了学生自主研究的时空,学生破除了对书本和权威的迷信,同时也感到了名人的“高明之处”。

三、植根生活,自主创新

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育应植根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要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补充,在生活中发展,在生活中强化和提高。我们应以课堂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扩展壮大,全方位地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语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结合起来,把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诸环节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语文教育走进社会生活,以现实为基础,广取资源,充分利用。例如:学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当地进行实地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当地资源状况和环境污染情况,去探究如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可以写一封“致地球村村民的一封信”,可以写一篇“倡议书”,可以组织“小小环保知识宣传队”等。看到同学们不关心周围事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课前几分钟把从各种途径得来的信息、观点传给学生,在班里举办“今天我当主持人”、“今日新闻播报”,“一天一个小故事”等活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地去获取信息,对身边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

我们还可以通过综合性学习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到实践生活中马上能用,既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探究的过程。应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通常可以自主选择确定。如: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等。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办展览、搞调查、去访问、开故事会、朗诵会、汇报会、辩论会等途径,不断巩固知识、开拓思维、扩展视野、提高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必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遇事寻根问底,逐步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齐威王研究性探究
田忌赛马
设问引导探究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田婴巧荐王后
田婴巧荐王后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嗜好可以当药
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