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
开会,要住宾馆。一开一住,都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故而去开去住,自然也能算是体验生活。这儿逻辑上似无大误。
宾馆名称不一,有级别,有的不叫什么馆,叫“大酒店”—像个“馆庄”。
真高级的,我无住入资格,但所能住的也并不是最低级。何以为证。正门之外是个“厅”,汽车直驶入“厅”,厅基升高,大玻璃门等着你光临,芳趾入。
一进门,直打晃,地面比镜子滑亮,乡巴佬走上去准像刘姥姥在潇湘馆,跌个大跟头。为什么非如此不可,而且馆馆皆然?当然是“规矩”,豪华阔绰,你进来也自觉不是“寒伧人”。
进了屋,照例两张双人大床,它们是主位,占满了不小的屋子(叫“房间”),挤得所有家具陈设都靠边站,也几乎没有人走的“路”(叫“空间”)。
这让人有“感”:原来“生活主体”就是睡觉。至于为何不可以摆一张床而另备一张可以折叠现支的“活床”?我没问过“宾馆设计大师”,也不知有无“宾馆法”规定文本。
屋子不小,爱走动的习性使我总想在屋里转转,可是没法走。坐下来,闷得慌。想到何不到外边走走?
“外边”就是很低很窄的楼道(叫“走廊”)。我这人受“古典”的病,一听“廊”就以为应是花木掩映的“画廊”,哪儿像这么乏味?
“廊”里不可停留。下楼应该好些?
找楼梯—是个“铁箱子”,进去比屋里还闷。出来算到了地上。看看,什么也没有,一大堆汽车,油味熏着让你离远点儿。
没了法子,回屋再坐。向窗外观观景—这是都市,市皆洋楼,从窗户看到的,是楼顶子(因所住屋在高层,望则“俯视一切”),那楼身尽管弄得阔气,楼顶子可真难看。那一带高高下下的难看的“建筑艺术”,足可以把书呆子的“诗境”扫得一干二净。
“宾馆文明”,现代水平,方便舒服,撒尿不出门,拉屎没有臭味,电灯随手开,电话紧靠耳。—是享受吗?这没错儿。
我有点明白了:这是西方文化,不过我们借了来的。在这儿,除了吃饭还给筷子,都是洋的了。
“洋的,难道你不觉方便?”我无言以对,却想起曹雪芹的话:“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让我享受西方文化之赐惠,我竟“不知乐业”;而假若让我去“穴居野处”,我必又“难耐凄凉”。所以这真是“不可为训”的“人生观”。
身在西方文化之中,还不甘心,还要试寻有无一点滴中华文化的痕迹?
低头看见床柜下备妥的拖鞋,这才想起,该换去“官履”,穿上拖鞋,让脚也“方便舒服”一番。
一看拖鞋,叫声惭愧!这可找着了咱们自个儿的文化—原来,拖鞋是不“对楦”的,都不分左右脚,你怎么穿都行!
想起小时候的布鞋,想起老农夫起身下炕头,伸下脚向地下“找鞋”—他绝不用分心去“看准”左右脚。
住在宾馆享受西方文化的朋友说:鞋分左右,是进化,是精确,是科学。
我问他:天地万物,死的好?活的好?两只鞋,你非让它各自死在一只脚上,永世不能挪移,是聪明?是笨蛋?中华人穿了几千年“不对楦”的鞋,难道一个“聪明人”也没出来“改进”?中华人的智慧,就那么不如人家吗?你老兄是否要把这宾馆拖鞋也贴上“左”“右”的字,以免穿错了脚?
精确是精确了,机械也机械了。造机器是呱呱叫了的,造人的精神灵魂不该都按机器办事。
生活需要机器,也需要“非机器”的一些什么—也需要一双与“官履”不必一致活动的鞋—拖鞋。
其实,这一番“哲理”是常识,本用不着大呼小叫;今日又想说上一说,另有原因—因为听说已有一位鞋厂厂长,在会议上郑重提出:为了科学现代化,拖鞋的生产要有所改进,不能再容忍左右不分的落后状态了。
谁说咱们中国人没有一个聪明的?
很多同学苦于写作没素材,其实只要留心观察,细心感悟,生活就是文学创作的资源库。本文从开会时入住宾馆切入,在自自然然的生活体验中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在真切的体验与感受中,自然巧妙地点出对宾馆文明的不同看法,直至揭示一些人过分西化的创作主旨。全文以辛辣的笔锋揭示了某些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无畏,对他们以先进的名义不分糟粕与精华极力推崇西方文化,以机械的思维刻板的执行西方文化,反倒丢失了本国文化的盲目屈从而感到惋惜、痛心。全文语言诙谐,比喻生动,形象的描写刻画出了以宾馆为代表的失去自主思维后,毫无个性的令人窒息的“制造”。并在最后一段以厂长的一段话表达出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读罢全文,不仅读出了嘲讽,读出了惋惜,读出了痛心遗憾之情,更读出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怀。
住宾馆之类的生活体验我们肯定也有,可是我们的思想仅仅停留在舒服不舒服的层面,如果能调动我们的情思多想一点,创作的源泉就会汩汩而来。
本期选评:浙江省平阳中学李苑芳
●将住宾馆与体验生活联系起来,既直接点题又免除了下文的突兀之感。“似无大误”暗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表述个人体验,以免有“酸葡萄”之嫌。
●揭示中国人之“好面子”无处不在。
●“照例”两字提醒读者注意宾馆毫无个性的室内设计。
●直指某些室内设计师在构思方面的死板和不灵活。
●以上两句巧妙的将描述由室内转至室外。
●走廊与画廊两相对比,强烈地表达出失望的心情!
●贴切的比喻,形象的描写,透露出作者的无奈。
●进一步控诉了某些艺术家对现代建筑艺术的摧残,流露出对现代建筑的失望之感。
●这就是“宾馆文明”,但却读不出丝毫“文明”的味道。
●点明主旨批评一些人的过分西方化。
●在“不知乐业”和“难耐凄凉”的复杂人性中,让读者在作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不甘心中国文化在“宾馆“之中的沉沦,奋起抵抗,想要找到一些有利的反击证据。
●在自然的描述中带出下文。
●一个毋庸置疑又备感亲切的证据。
●以辛辣的笔锋讽刺了享受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老兄”如郑人买履般机械的思维。
●拖鞋虽小,但所代表的自主思维很重要。
●“容忍“二字既勾勒出了这位厂长的西化嘴脸,又暗含了作者的爱憎态度。
●反问有力,既是嘲讽又是抗议。某些中国人,你们该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