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中
在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奥运会上,我最爱观赏的项目是射箭。百步穿杨的每一箭都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同时也给我带来启悟。
赛场上都是世界级高手,高手较量,胜负往往只在一箭。张娟娟的最后一箭,夺取了一向由韩国包揽的冠军宝座。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的写作,面对的也是如林的高手。而在激烈的高考作文竞争中,一篇文字若无特别精彩之处,没有那令人震撼的神来之笔—夺冠的一箭,就很难在阅卷老师的视野里脱颖而出。
而时下多数同学的习作缺乏的就是这“一箭”。它们或语言华丽而内容“贫弱”;或貌似高深其实浮华浅陋;有看似感人的情节,细想之下却令人大为质疑其真实性。其根源在于:一是作者生活面日趋狭窄,“二点二屏”(家、校二点;电脑与教室里的大屏幕二屏)为主要活动空间,缺少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交流,如对邻里、民众以及大自然的了解体验感受不足。更让人遗憾的是许多习作者惯于凭空杜撰,却置自身的生活感受于不顾,弃之如敝履,因此造成创作“贫血”。二是观察欠细欠广,思考欠深欠新,没有独到的发现,致使笔下的人事景物平庸无奇,缺乏个性。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我们在羡慕张娟娟得到无数鲜花掌声的同时,更该看到她的另一面—艰辛的训练以及科学的指导方法。
我们要写好作文,材料是第一位的,而材料就在我们自身和周围。我们要全方位打开观察、想象、阅读三道汲取材料的大门。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有选择地加以思考提炼,不停地写随笔日记—这夺冠的“一箭”就藏身其中。试想,《背影》中如果没有父亲买橘子,上、下月台这个细节;《挥手之间》里如没有毛主席举起八角帽,挥手告别这个场面;《老残游记》若无“白妞说书”一节……这些作品就很难被推为经典。这些就是夺魁之箭,就是震撼人心之处。这一箭来之于生活,而生活中的感人细节俯拾皆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支夺魁之箭。
张娟娟的冠军,既得之于最后一箭,更在于每一箭。我们的写作,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