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和谐办学体系的构建

2008-10-18 10:15陈寿菊许世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

陈寿菊 许世虎

摘要:通过对高等教育共性、综合性大学办学环境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特殊性分析,指出在综合性大学开展工业设计教育应充分认识和利用大学效应,考虑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准确定位,以构建和谐的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办学体系。从师资配备和生源方面探讨了和谐办学体系的人才问题;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探讨了办学的目的;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界以及高校的国际交往与合作等角度探讨了办学手段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和谐办学体系的5个要点;最后指出合理的评估是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和谐办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8)04-0145-04

一、工业设计教育的共性与个性

(一)高等教育的共性

充分认识与理解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将有助于把握工业设计教学与研究的一般性原则。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以培养人才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因此,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始终是工业设计专业基本的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获得具有滞后性。相应地,人才培养的过程则必然具有超前的预见性,这提示我们在工业设计办学过程中,决不可有盲目或者急躁的心理,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前瞻性作用,努力提高学生业务素质与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实现学中有所悟,学习有所用。

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的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个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为社会服务,这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理所当然也是工业设计专业的理念,以及办学过程中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

(二)工业设计专业的特殊性

工业设计是将科学和艺术融为一体,以建立人类更加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为宗旨,以当代的生产产品为对象,遵循经济规律,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为手段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由于各国工业发展的经历各异,因而其工业设计所涵盖的领域也不尽相同。

1.工业设计的本质特点

工业设计是一门覆盖领域很宽的应用型交叉学科,是工程技术、人类学、市场学、人文艺术等学科充分融汇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工业设计既不是纯粹的艺术设计,也不等同于工程技术设计,而是工业化过程中工业产品的工程技术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新设计。当前,许多学校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或多或少地存在片面强调工程技术或片面强调艺术设计的倾向,甚至常常纠缠于工科类招生还是艺术类招生的矛盾。其实,哪种方式招生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必须二者兼顾,既不忽略艺术设计,又必须依赖于工程技术,以保证学生全面掌握工业设计知识与技能。

工业设计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工业设计是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充分结合的完整统一体。工程技术和艺术设计是同一天平两端的砝码,只有等重才能保持平衡。任何“艺强工弱”或“工强艺弱”的设计模式或设计教育模式,都不可取,否则,必然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与技能残缺,无法造就未来高素质的工业设计专门人才。

2.工业设计的任务

工业设计的研究对象是工业产品及由产品组成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该系统既要满足人们对产品的物质功能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工业设计的任务是依据人类的合理需求,运用科学技术与美学原理,在生活、经济、时代等等约束条件下,不断策划、设计、改进和开发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或工程项目,即认真解决人一物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其主要任务就是创造人一机一环境的协调统一,满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二、综合性大学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的特殊性

(一)地域环境与工业设计专业共同发展

综合性大学设置工业设计专业要有特色和底蕴,这种特色与底蕴之一便是区域文化。工业设计是需要文化内涵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各自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与情趣以及自己的价值观等等。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布局与发展乃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都要考虑到本地特色,考虑到本地经济、产业的发展和需要,发扬当地传统文化,依托城市地域特点,突出地域环境的设计亮点,塑造实用创新型人才,构筑工业设计教育新天地。

就重庆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地域特点而言,重庆市是以老重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重庆,在此背景下发展工业设计,显然拥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

1.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及直辖效应

工业设计的发展植根于经济全面发展的土壤,同时依赖于相关政策的倾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对中西部开发实行政策倾斜。加大了投资力度,同时积极倡导包含物质、文化、精神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方向;城市升级为直辖市又令重庆市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并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新一届重庆市领导所规划的建设大都市的构想,三峡工程建设、长江经济带和西南经济圈的初步形成等等,无不表明重庆市正面临着轰轰烈烈大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留住或唤回了不少意欲东南飞或已经飞出去的人才;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人民生活需求向多方面多层次推进,相应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设计必然会不断调整和发展。

2.历史的积淀——红岩精神与巴渝文化

在重庆市的许多地方都展示着“弘扬红岩精神,塑造当代重庆人”的标语,说明重庆市提倡红岩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官方行为,其在民间的影响同样相当深刻。重庆市作为八年抗战的大后方,历经特有的沧桑,融汇并积淀了中华民族众多优秀文化艺术,半个多世纪以来,又终将这份红岩精神融入巴渝文化,成为勤劳、勇敢、淳朴、坚韧的重庆人民的精神象征。显然,在重庆市发展工业设计学科,决不能忽视作为优秀文化传统的这份宝贵财富,以保证学科走向大众。拥有地方特色。

3.地方经济特点

重庆市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众多机械、化工等产业和相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加上重庆独特的山城地域特点,使得其汽车、摩托车产业相对发展较快,这无疑给工业设计学科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重庆的工业设计教育必须考虑这种独特的设计需求,因地制宜,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考虑到负面效应,一是新直辖市农村人口的剧增和商品经济意识的过分增强,对工业设计思想的普及、提升、设计成果的顺利产业化都是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重庆市内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亏损,而“减员增效”等一系列促动经济的措施出台,导致重庆的贫困、失业、下岗人口增多;第三,重庆地区人口众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工业设计学科的普及化、大众化和人才引进一定程度受到限制。

(二)大学效应的认识与利用

综合性大学拥有理、工、管、文等多门学科,经多年历练,各学科都积淀了厚重的理念、思想、成果和

方法,它们彼此之间相互碰撞或融汇综合,便可能被纳入工业设计专业,经思考、研究、提炼和加工之后,为工业设计增添更多的理性内容与色彩,这种提炼的过程因高等学府的内在联系而被简化——纳百川而成海,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必须兼收并蓄,利用本校综合性优势发展学科教育。

综合性大学有综合的学科背景与资源,不同于纯粹的美术学院而更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面对千变的社会以及高速前进的科技发展,工业设计教育应充分利用综合学科的优势弥补或者丰富本专业之不足,方能促进工业设计专业良性发展,因此,综合性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显然更有益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

大学是有“围墙”的,这面“墙”既可以净化教育者和创造者的思想,也可能束缚其思维和灵感。市场经济的大潮已轻易地冲跨了很多“墙”,发展工业设计同样需要寻求市场与经济的双重支持。

三、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的功用。构建和谐办学体系

(一)和谐办学体系之根本——人才

人才是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因,是不可替代的特殊资源。现代社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之一。显然,处于社会发展时期的工业设计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1.和谐的师资配备

教师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校的师资配备常常可能面临各种问题,这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方面尤为突出,表现如下:(1)师资严重短缺,师生比大大超标,老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抽出时间与精力进行自身的提高及从事科学研究等;(2)许多教师来源于绘画、工艺美术、机械、材料等非工业设计领域,由于缺乏本专业的实践和全面系统训练,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够专业化,往往难以解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所带来的新问题;(3)优秀师资匮乏,尤其缺乏在世界一流企业设计部门长期从事设计实践而转为从事教育的优秀人才,虽然少数教师曾到国外留学或曾在国外企业实践,还是远远不够;另外缺乏教授级学科带头人,有的学校工业设计专业副教授都极少;(4)没有合理的教学梯队,很多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缺少和谐的老、中、青教学队伍搭配,导致严重师资“断层”。

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师资队伍建设绝对不容忽视。在综合性大学外部环境日渐趋好的情况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艺术学院应当从“事业、感情、待遇”三方面出发,为教师创造宽松积极的教学与科研环境。人才是根本,作为培养人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行之有效的方式是通过积极培养本学科有潜力的年轻人,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在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的基础上,再以相关激励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如果引进人才有一定困难,尚可以外聘高水平专家,这比较接近国外的办学模式,国外的大学大约有30%的辅导教师为专任,其他约70%皆为外聘。总之,要不拘一格留住人才,留住了人才就是留住了希望,留住了良性循环。

2.生源——人才的基石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主要按两套系统招收学生,一类是没有绘画基础的理工类学生,另一类是有较强绘画基础的艺术类考生。理工类学生由于缺乏绘画基础,其审美与设计表达都受到一定限制;艺术类学生只注重绘画基础,忽视甚至放弃了文化课学习,忽视乃至放弃补充其他知识,虽然他们对于视觉美观性有良好的处理能力,但是却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相关专业背景。

优秀的生源输入是保证优秀人才输出的必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入学新生的质量。近几年的扩招政策为大量文化教育素质较低或偏低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工业设计,而是被调剂到工业设计专业,他们当中并非都真正酷爱艺术或工业设计。

设计是一种国际信息非常发达与通畅的学科,学生过低的文化水准将直接影响工业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当今时代,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因此,应该适当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的入学门槛,如英语、文化课成绩、美术等综合能力,短期势必影响招生报名人数,导致经济收入降低,但从长远看,生源整体素质提高必将促进整个专业的良性发展。

(二)和谐办学体系之目的——效益

办学不能不讲求效益,办学效益一方面体现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则在于经济效益,而后者曾经长期被羞于提及,但目前似乎前者大有被淡化的倾向。

1.社会效益

办学的社会效益是办学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注重办学社会效益与党中央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相一致。高等学校要对其产品——学生负责,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办实事,以保持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做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对于教师而言,社会效益应该是其教学和科研成果的体现与试金石。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应该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本质目标。

“育人”是高等学校社会效益最为直接的体现,培育优秀人才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远远不限于技能,但是技能的培养又是包括工业设计学科在内的许多学科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应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潜在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具有一种对社会持续的推动力。另一方面,设计应该首先考虑为国家、为国民的利益服务,而不仅仅是商业利益,工业设计师要通过设计保护环境,杜绝环境污染,做到可持续发展,同时做到在文化层面上丰富人们的精神,方能实现为创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目的。因此,每一个工业设计从业人员或者未来的从业者都必须具有这种高尚的行业使命。

2.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科要发展,要留住人才,就应当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改善教学及科研条件,认真提高经济效益。在不违背社会效益的准则下,学校有义务为社会、为自身、为教师创造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产一学一研”相结合是许多高校正在尝试的一条新路。

(三)和谐办学体系之手段——交流

高等教育不是封闭的体系,各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要顺利发展,少走弯路,就必须协调学校上下左右与内外诸方面关系。笔者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仅阐明其中一些重要的关系。

1.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高等学校依据不同的社会需求,利用当地产业、传统、文化及人才的优势拟订校内的学科方向,规划专业设置及规模,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强势,这种强势一旦形成,便成为其他学校所不具备或水平难以达到的特殊竞争力。因此,综合性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尚应充分利用或整合其它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动,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2.与企业界的交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就工业设计领

域而言,对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多层次和多元化。工业设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不能脱离相关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工业设计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为就业服务,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更加适应产品开发与产品设计的生产实际,也就是说企业和高等学校之间必须建立相互交流的机制:一方面可以定期邀请企业家到校任教或讲学,弥补校内师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地、有目的地开拓市场,寻找新的设计课题,例如通过企业资助设计、资助设计竞赛和展览、提供设计机会等等方式将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同时争取最大机会将设计创新的产品转化为商品,从而促进与加速整体设计水平提高。

3.国际交往与合作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一方面,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国际合作更为密切。设计教育也要与国际接轨,工业设计应在全球化、数字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打开“院墙”,将自身置于世界范围,了解自己所处学术位置,以世界性标准检验与鞭策自己。通过互派教师和互派留学生等活动,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及影响力,从而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二是能够培养学生应对全球范围变革的能力,令视野更广阔。胸怀更具包容性。通过国际交往与合作,设计教育方能适应时代发展之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对于未来服务于全球消费者的工业设计师尤为重要。

(四)和谐办学体系之要点

当前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空前大发展的时期,综合性大学应当根据社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步调整其学科结构和教学内容,并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更加合理。

1.加强理论建设

直至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理论建设还很薄弱。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必然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综合性大学的工业设计教育要向高端发展,一定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才能培养掌握设计战略和设计管理理论且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中国不缺少画图人员,如果仅仅局限于重复培养绘图员,设计水平将很难提升。因此,学生须通过大量阅读,并加强学习美学、史论、艺术、机电工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再充分利用各种讨论会以帮助他们深刻了解目前的艺术潮流,认识并接近现代艺术思维,重在深化其思想,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法。

2.理论联系实践

工业设计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其教学过程和内容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需要适当增加市场调研、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在整体教学课时中的比重,彻底变革仅限于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强调动手,强化体验材料、工艺和结构,以训练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型车间和工种多样的实验室等等硬件设备是工业设计教育的必备基础设施,必须认真建设。国外许多设计院校几乎将教学课堂全部放在实验车间和工作室进行,车间大多24小时开放。

另一方面,应当将所有的专题设计课程与企业或者具体项目挂钩,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参与设计乃至制造,切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这种联系实际的专题设计教育应该循序渐进,低年级可采用模拟项目,高年级再参与具体项目。

3.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工业设计师来说,设计必须创新,模仿就是剽窃。工业设计教育尤其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这种创造性思维仍然基于功能与材料的限制。创新行为的特点在于:对问题敏感,能够及时触发思维;具有超人的意志和勤奋;善于探索发现;能够及时抓住思想火花;善于交流等。工业设计者必须认真观察与认识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潜在的创意就在其中。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必然能够从平凡中发掘闪光的东西,而不是在闪光的东西上再去贴金。贡布里奇曾说过:人只有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才具有创造性。

4.提升表达能力

设计表达既是设计理念的有形化,又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和设计付诸实践的起点,同时也是每一个工业设计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当今一体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下,设计手法应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利用电脑与信息技术来提升表达效果,当然也必须注意妥善处理现代表达手段和传统方法的关系。毋庸置疑,计算机是很重要的设计工具,但计算机仍然(也可以说绝对)不能代替人的创造和感觉。因此,在掌握计算机之前,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将会有碍于创造和感性的训练。

5.更新教学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课堂教学高质量化、立体化。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手段也应与时俱进。教学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使得教学手段的翻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此,教师可以尽量采用一些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网上课堂等等。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

(五)高水平教学质量的保障——合理评估

目前,综合性大学使用的基本上是全校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评估体系,这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等艺术类学科并不合适,如果要设计类专业都按照理工科的教学规律和要求进行评估,那么,这样的评估不仅流于形式,甚至可以认为扼杀了设计教育,扼杀了知识更新和传授。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的设计学科评价机制。目前,许多综合性大学正在研究、制定这样的评估体系,有的学校正在试用新的评估体系。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确保高水平教学质量,推动设计教育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结语

工业设计就是设计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任何时代,工业设计都以强劲的动力激发着人类进化和发展,不断提升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令其更加丰富精彩。面向21世纪的和谐社会建设,工业设计教育任重道远,工业设计人才炙手可热。为办好工业设计教育,培养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综合性大学必须充分发掘包括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等在内的高校环境资源,并有效应对约束;注重人才、效益、交流等办学要素并妥善处理其间之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灵活务实的工业设计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彭建国

猜你喜欢
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