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理论与教育装备过程管理研究

2008-10-17 05:54肖飞生章苏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18期
关键词:教育装备过程管理

肖飞生 章苏静

摘 要 戴明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理论的精华所在。将戴明理论应用到教育装备过程管理,可以提高教育装备的过程管理效益,提高教育装备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对戴明理论的梳理,研究戴明“十四要点”和戴明环对教育装备过程管理从理论到操作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戴明理论;教育装备;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18-0005-03

1 引言

教育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具、学具、器材、设施、场所及对其进行论证、引进、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维护的过程[1]。从实践角度来分析,教育装备包括实验教学及其相关仪器设备、信息化硬件设备、信息化资源软件装备、图书以及保障教师教学和办公的相关物质设备。这些教育装备是一个学校(装备部门)除地产外最主要的物质财产。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教育装备,提高其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施科学化管理是其可靠保障。戴明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精华所在,将其整合到教育装备管理,在实践上,不但对提高教育装备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有效,而且对学校(教育部门)整体管理水平有促进作用;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有助于构建教育装备管理理论体系,使教育装备有科学化管理理论的指导。

2 戴明理论概述

2.1 戴明及戴明理论戴明理论,又称戴明学说,是集中反映质量管理大师、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的质量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戴明因在二战期间提高美国生产力,及于战后帮助日本重建国家而受广泛赞扬。戴明对日本贡献良多,以启发日本打造创新及高质产品,成为经济力量而知名,是日本创造经济奇迹的启蒙老师。戴明被日本人尊称为“质量之神”学者,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但在美国则在他死后才开始成名,有“第三波工业革命之父”的美誉。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理论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2-3]。

2.2 戴明“十四要点”戴明理论简洁易明,深刻有效,其主要观点“十四要点(Deming's 14 Points)”旨在实现“以最经济的手段,制造出市场所期望的产品”的目标,集中了戴明理论的精华,成为21世纪全面质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论基础。这“十四要点”[3]可归纳为:1)创造永恒不变的目的,提高产品与服务;2)采用新观念;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测来获得质量;4)结束只以价格为基本的采购评价准则;5)持之以恒地改进生产和服务体系;6)实现岗位职能培训;7)实现领导挂帅;8)清除恐惧心理,才能使得人人有效地为公司工作;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发挥团队精神;10)取消对员工的标语、训词和零缺陷及达到生产能力新水平的目标要求;11)取消工作标准量,废除管理人员的数值目标;12)去除那些剥夺人们以技术为荣的障碍;13)鼓励每一个自我教育与提高;14)采取行动实现转型。

戴明理论涵盖了质量管理的精华,只要是追求质量,无论其组织形式是企业还是部门单位,均可应用戴明模式进行管理,如科研管理、教学管理、装备管理、资源管理等。

3 戴明“十四要点”与教育装备过程管理理念

3.1 “十四要点”核心思想戴明的“十四要点”集中了戴明理论的精华,其灵魂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不断改进,质量至上”,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4点:1)高层管理的决心、投入及员工的全员参与;2)通过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不断改进质量,精益求精;3)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质量意识,提高质量改进技术水平;4)制定衡量质量的尺度标准,分析和认识质量成本。

3.2 “十四要点”与教育装备过程管理根据上述核心思想,教育装备过程管理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其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1)领导到位,全员参与管理。戴明理论非常重视系统的作用,认为“管理者的职责,在于指导所有部门向系统的目标努力”[3]。因此,要提高教育装备管理的质量,必须将其视作一个系统来加以考察。在这个系统中,管理者必须负起领导责任,设定并坚决执行既定的系统目标,引领学校或组织全员参与提高服务和改进质量的管理活动中。一个到位的资源管理领导层,将是高质量教育装备管理的有力保障。

2)与时俱进,采用新观念。当今数字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并间接影响教育装备的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也影响到教育装备的使用方式和管理形式。只有不断采取新技术、新观念,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提供持续的高品质教育装备服务。比如,在信息化资源装备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智能资源搜索工具和分布式资源管理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依靠团队改进服务质量。改进质量必须依靠绝大多数员工,必须消除员工恐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依靠团队共同解决系统难题。教育装备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和物,只有依靠团队自由发表意见,指出存在问题,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才能在不断提高装备服务质量中获得持久的创新力量。

4)树立质量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装备管理过程本质上是为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服务,一种针对教学过程提供服务保障的过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目标提供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为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树立质量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站在用户角度看服务质量,对用户进行持续不断的装备使用技术培训,引导用户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在设计或购买相关装备时,充分考虑到市情、校情。此外,还要制定教育装备的服务质量保障标准,在服务保障体系中考察服务质量。

4 戴明环与教育装备过程管理

4.1 戴明环戴明环,又称“PDCA循环”,由戴明博士首先提出,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适用于各种质量管理工作。戴明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四个阶段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其内涵包括做一切管理工作都有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4]。八个步骤包括: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3)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5)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七种工具指在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和统计分析表等。

4.2 戴明环与教育装备过程管理戴明环适用于各种组织、体系和过程,包括企业、学校、科研团队等,这其中包括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装备管理、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图1和图2所示的戴明环,为教育装备管理的基本过程——“四阶段”“八步骤”[4-6]。

第一阶段:计划(Plan)。本阶段主要包括4个步骤,即找问题、找原因、找要因、订计划。

1)找问题:可根据学校(部门)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装备的购买资金、易使用性等要素,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分析,确定当前教育装备管理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成本效益问题、教育装备组织与呈现形式问题,管理人员问题等。

2)找原因:分析教育装备质量问题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学校(部门)实际情况,排查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对教育装备的管理水平、与原有装备的兼容性、教师(使用者)的装备应用水平、装备本身质量等。

3)找要因:通过综合分析的方法,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寻找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4)订计划:针对主要原因,制订教育装备质量管理方针、目标,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预计实施效果。

这一阶段要反复考虑并明确“5W1H”问题: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措施(Why)?制定这些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What)?这些措施由哪个部门执行(Where)什么时候执行(When)?由谁负责执行(Who)?用什么方法完成(How)?如我们在制定学校教育装备发展与管理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5W1H”问题,有利于整个学校教育装备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进一步改进。

第二阶段:实施(do)。这是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完成计划,实现预定目标的保证,是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运行、实践、调控的核心环节。其实施过程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本次循环的效果。检验教育装备质量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装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达到最优化。为此,实施阶段要围绕计划目标,实现装备利用的最大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服务。

第三阶段:检查(Check)。检查阶段就是检查教育装备管理计划的执行效果。通过做好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查等方式,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

第四阶段:处理(Action)。处理阶段是总结经验和发现存在问题阶段,是戴明环的关键,重点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该阶段主要包括2个步骤,即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1)总结经验。经验检查之后,已经清楚教育装备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到了处理阶段,就要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经验、措施、原则,并将它们纳入到相应的教育装备管理制度、服务质量标准之中,作为今后工作的依据。2)提出新问题。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或效果不符合目标要求的一些做法、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分析其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方案,将其转入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戴明环可以使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形象化和科学化。通过一个循环运作,管理的质量就会提高一个层次,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作,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使教育装备管理进入一个良性高效的大循环。

5 结束语

教育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管理(服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部门或地区)信息化教育装备的使用、维护,实验教学的效果,图书(含数字图书)的服务水平。应用戴明理论指导教育装备管理的实践,将是实施教育装备科学化管理的一种尝试,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殷常鸿,胡又农,艾伦.教育装备理论框架构建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11):1-5

[2]Deming W E.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EB/OL].[2008-05-05]http://en.wikipedia.org/wiki/W._Edwards_Deming

[3]Deming W E.戴明认质量管理[M].钟汉清,戴久永,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1-65

[4]孙祯祥,章苏静.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9-182

[5]吴凡,孙琳玲.戴明环在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9上):122-123

[6]凯尔实验室.PDCA循环与统计技术培训[EB/OL].[2008-05-15]http://cctl.org/L0165/PDCA循环与统计技术.pdf

猜你喜欢
教育装备过程管理
黑板、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效能评价指标制定
积极推进教育装备特色化建设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最小费用流理论在教育装备运输中的应用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与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重视调研分析完善中小学教育装备集中采购专管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