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随笔

2008-10-16 09:09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08年6期
关键词:狼图腾游牧民族母狼

陈 迪

(一)

起初以为狼只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捕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不及狮虎,速度不及猎豹,同为食肉动物,它也只能去欺负狐狸。然而,读了《狼图腾》,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

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就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

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而出,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狼是勇敢的。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锋?

狼的作战。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非常严密,很有章法。懂得找到最佳时机,置对方于死地,绝不留情。

狼的生活。狼具有战争时期的军人风格,连吃饭都跟打仗一样,不能容忍任何打搅。

狼的母爱。母狼在产下小狼以后除了外出寻找食物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守卫小狼。在玩耍时可以很使劲地咬母狼的耳朵及体毛,即使把母狼抓得流血,母狼都不会动一动。只有到了最后极限才会站起来,把小狼摔在地上。

我现在才明白游牧民族为什么会把狼当作图腾、神兽、祖先。

(二)

一方面,狼是蒙古族人心目中崇拜、信仰的图腾,另一方面,为了生存,蒙古族人不得不与狼斗智斗勇,展开殊死搏杀。简言之。狼是草原游牧民族精神上的图腾,肉体上的敌人。

作者在《狼图腾》里高度歌颂草原狼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远高于人类的智慧,并借此极力贬低和挖苦其它所有生命物种,特别是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汉族。懦弱、无知、羊性、任人宰割,成了华夏农耕民族的代名词。

书中说:“草原狼无论是食,还是杀,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作者千方百计想要告诉读者的是,草原游牧民族的一切重要文化思想和智慧都起源于狼。

在作者的心目中,狼简直就是生命的造物主,只差没有像人类的祖先那样进化,不然,恐怕在地球上像大熊猫那样濒临绝种的珍稀保护动物就是我们人类!

“草原狼的食与杀,都不是目的……”这话太过荒谬。我想要问作者最简单的问题是,斗争能力远弱于狼的食草动物如牛马羊鹿兔等,它们又是怎样妨碍了狼“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和尊严”,使得“伟大”的狼们拼命捕杀?而见了真正蹂躏它们的自由、独立和尊严的虎狮豹熊就夹着尾巴开溜?

不错,狼强悍的精神意志和某种神秘智慧确实值得人类学习借鉴,但是以此就如此神化凶狠残暴的狼,未免太过夸大其词。况且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又岂是狼们可比可想象的?人类都上了太空上了月球,而狼们从盘古开天至今尚蹦不出一树高,有什么值得作者这样激动和崇拜?

我相信作者书中所说狼的故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至少是曾经发生过的真事,但是作者把很多事物都刻意牵强附会地强加在狼身上的论调,委实让人有些反感。

写在最后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

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可以豪情万丈地纵马驰骋,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地呼吸那里的澄澈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狼为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劳。

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的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不夸张地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然而,这一切却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

狼是游牧民族崇拜的神兽,它不仅仅是一个图腾,更象征着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也许正是这种文化才维系了那些游牧民族在恶劣条件下几千年来的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狼图腾游牧民族母狼
年轻的母狼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狼曾舔过我的手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
狼的家庭充满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