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清秀
摘 要:利用超声心动图对9名中长跑运动员和9名投掷运动员赛前集训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和运动成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赛前集训后, 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中长跑运动员LVEDD和LVM的增加比投掷运动员大,而投掷运动员LVPWD、LVPWS和IVSD的增加比中长跑运动员大,说明赛前集训后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是左室腔径扩大和左室心肌重量增加,而投掷运动员主要是左室壁厚度增加。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分别增加了4.98%和7.0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赛前集训对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揭示心脏形态结构的变化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赛前集训;心脏形态结构;运动成绩;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
中图分类号:G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81-03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re-contest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 Athletes on
Their Heart Structure and Game Performance
JIA Qing-xiu
(Sports Department, Anyang Normal College,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d the heart structures of 18 athletes ( 9 long distance running athletes and 9 throwing athletes ) using ultrasound cardiogram.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while all the participants' heart structures had changed after the pre-contest training, the LVEDD and LVM of those long distance running athletes had a bigger increase than of the 9 throwing athletes, while the LVPWD、LVPWS and IVSD of the throwing athletes were increased to a larger degree than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ing athletes, or to say,
the cavity diameter of the left heart chamber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ing athletes increased a lot after the training, while the weight of the left heart chamber of the throwing athletes had a greater promotion. Compared with the scores got without pre-contest training,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long distance running athletes and the throwing athletes were promoted by 4.98 and 7.01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cast new light on the training of athletes by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pre-contest training of athletes on their heart structure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changes and their game scores.
Key words: pre-contest training; heart structure; game performance; ultrasound cardiogram; LVEDD; LVM
运动训练与心脏形态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长期运动训练会使心脏的形态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负荷的需求[1]。研究这些变化对评估运动训练对人体心脏的影响,在实践及理论中都有相当重要的价值[2],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内外都已经相当丰硕。然而,赛前集训对心脏形态结构会产生多大影响,目前研究很少。本研究选择了安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参加河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2006年6月1日-4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举行)的18名男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18名运动员分为中长跑组和投掷组,赛前3个月开始集训,前两个月每周训练4次(周一、周三、周五、周六),后一个月每天一次,每次3 h,训练内容是前一小时进行一般素质训练,然后进行专项素质训练,训练方法有肋木压腿、肋木摆腿,抓举、挺举,负重半蹲、负重全蹲,负重腹背起,最后进行专项技术练习,中长跑组进行中长距离的耐力跑,投掷组结合器械进行投掷练习或徒手模仿练习,练习时根据学生素质情况适当调整强度和密度。然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8名优秀男运动员3个月训练前后的心脏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赛前集训大学生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其目的是探讨赛前集训对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揭示心脏形态结构的变化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以便促进体育科学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了安阳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优秀大学生男运动员18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投掷运动员9名,中长跑运动员9名。年龄18~24岁之间,自愿意接受实验。实验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1。
1.2 实验仪器 美国acuson公司的SEQUOIAULTRASOUNDSYSTEM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包括彩色多普勒等多种功能,探头超声频率为2.5 MHz 及3.5 MHz 扫描速度为50~100 cm/s,仪器可同步显示M型和B型图象,且转换迅速,该仪器带有计算机,可用游标测距,同时显示多种心脏形态及功能指标。
1.3 测试方法 本实验是利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超声心动仪来观察三个月的短期训练对不同项目运动员心脏结构的影响。在进行超声心动仪实验以前,先对受试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等,以保证受试者心功能正常,符合本实验要求。然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受试者三个月训练前后的心脏形态结构进行测定,测定前先让受试者静息5~10 min,然后取左侧位,按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量标准测量心脏的形态结构指标。
1.4 测试指标 1) 心室舒末内径(LVEDD)。2) 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3) 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4) 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5) 左室心肌重量(LVM)。6) 室间膈舒张期末厚度(IVSD)。7) 室间膈收缩期末厚度(IVSS)。
1.5 数据处理 本研究全部数据采用微机处理,不同组间进行T检验,显著水平定为p<0.05。
2 结 果
2.1 赛前集训对投掷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赛前集训前后分别对投掷组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指标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表2。
注:不同组间检验,Δ代表p<0.05,ΔΔ代表p<0.01,无标记示组间差异不明显。以下各表同。
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投掷组运动员心脏结构在左室心肌重量(LVM)、室间膈舒张期末厚度(IVSD)、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室间膈收缩期末厚度(IVSS)却未见显著差异。
2.2 赛前集训中长跑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赛前集训前后分别对中长跑组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指标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表3。
经过3个月训练后,中长跑组运动员心脏结构在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室间膈收缩期末厚度(IVSS)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室间膈舒张期末厚度(IVSD)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赛前集训前后两组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变化的比较 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变化值比较见表4。
2.4 赛前集训前后两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变化 经过3个月训练后,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显著提高,由于运动员的运动项目不统一,中长跑组有400 m、800 m、1 500 m、3 000 m和5 000 m等,投掷组有标枪、铁饼和铅球等,运动成绩的增加值无法比较,但可以用运动成绩增加的百分比来比较,经过三个月训练后,中长跑运动员成绩平均增长了4.87%,投掷运动员成绩平均增长了7.01%,涨幅比较明显的如一名耐力组运动员5 000 m成绩由原来的17 min01 s提高到16 min30 s,并获得河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运动会男子丙组的第1名,1名投掷组运动员的铁饼成绩由原来的32 m提高到35.2 m。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运动成绩增加的百分比比较见图1。
3 讨 论
长期运动能使心脏心室增大,室壁增厚,这是因为在运动训练影响下,使机体的机能产生了心脏形态的适应性变化[3]。人体在运动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强,神经张力增高,促进了肾上腺素的分泌,使运动员心搏加快、加强,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肌肉血管舒张,使循环血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再加上肌肉内物质代谢增强,二氧化碳、乳酸、腺素酸等代谢产物累积,也促使肌肉血管舒张。另外,由于肌肉收缩对静脉的挤压作用,以及呼吸运动加强,胸内负压增加等,都能使心脏舒张末容积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从而转化为射血能力的增加,结果使射血压力增加或每搏输出量增加[5]。由此可见,运动时运动员心舒张末容积的增加是机体在运动中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反应,经常从事运动的人,由于心脏长期承受这种容积负荷才形成了心室增大的结果。在本研究中,从表2、表3心脏结构指标的实测值来看,3个月的训练后,除投掷组运动员的室间膈收缩期末厚度(IVSS)外,两组运动员左室心肌重量(LVM)、室间膈舒张期末厚度(IVSD)、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等心脏结构指标都高于训练前,但中长跑组的左心室舒末内径(LVEDD)和左室心肌重量(LVM)的增加(增加百分比分别为2.53%)和9.01%)明显高于投掷组(增加百分比分别为1.21%和3.4%)。而投掷组的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左心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VPWS)和室间膈舒张期末厚度(IVSD)的增加(增加百分比分别为11.7%、7.69%和11.7%)明显高于中长跑组(增加百分比分别为6.59%、1.94%和6.29%)。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变化值比较见图2。
上述结果提示,中长跑组的耐力运动员心脏结构在赛前集训影响下变化最大,不仅有左室腔径扩大,也有左室壁的轻度加厚,左室心肌重量也显著增加,而投掷组的力量运动员心脏结构变化受赛前集训影响较小,只有左室壁厚度的明显增加和左室重量的轻度增大。Morgaroth、高秋云等认为:不同类型训练的运动员,左心室肥大的程度和类型是不同的,耐力选手表现为左心室腔扩大为主,力量性项目的选手则以室壁厚度增加为主[4-6],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相似的。说明赛前集训训练对心脏形态结构的影响与长期训练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但投掷组运动员室间膈收缩期末厚度(IVSS),训练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与长期训练后的结果不一致,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作者认为投掷等力量性项目是以瞬间的爆发力为主要特点的,这种发力方式会反射性地引起憋气动作,造成胸腹内压聚增,心脏工作后负荷增大[7]。但是,这种胸腹内压变化是“脉冲”式的即短时增加,又瞬间下降,对心脏的刺激很短促,加上力量性项目运动时,肌肉靠无氧代谢供能,只能维持短时间的运动,而短时间的等长运动是不足以刺激心脏产生明显肥大的,因而只引起心室壁的增厚。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运动时,心脏前负荷即容积负荷加大,引起心脏扩大,而且耐力性项目运动时,肌肉靠有氧代谢供能,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运动,因此,左室扩大肥厚明显。加上耐力性项目属于长时间、大强度、周期性的运动项目,对心脏功能要求最高,心脏为适应这种运动,就不仅要增大左室腔,以增加每搏血量,而且需要增加左室壁厚度,以保证在左室腔增大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射血力量[13-17]。
经过赛前集训后,中长跑运动员和投掷运动员运动成绩显著提高, 而且投掷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比中长跑运动员大(分别提高了7.01%和4.87%),说明运动员心脏结构和运动成绩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小 结
赛前集训后,中长跑组和投掷组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中长跑组变化较大,表现为左室腔径扩大,左室壁厚度轻度增加,左室心肌重量显著增加(其中LVEDD增加值为2.53%,LVM增加值为9.01%);而投掷组变化较小,表现为左室壁厚度的明显增加和左室重量的轻度增大(其中LVPWD增加值为11.7%,LVM增加值为3.4%)。
参考文献:
[1] 杜宏凯,等.耐力、速度、力量性项目优秀运动员和无训练青年左心形态功能之对比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1987,6(3):147.
[2] 吕新颖.优秀投掷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特点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2):162-165.
[3] 张海军,马莉.对系统训练的武警战士超声心动图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3):67-69.
[4] Maroganroth J,et al. Comparative LV dimension in trained athlete. Am Med,1975,82(4):521.
[5] 苏全生.不同水平距离超长距离运动员安静时、运动中、及恢复期超声心动图变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1986:6.
[6] 高云秋.运动员超声心动图200例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2):6.
[7] 张琳,等.优秀摔跤运动员安静状态下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的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2,15(3):54-56.
[8] 浦钧宗.运动员心脏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2):89-93.
[9] 林福美.超声心动图检查[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56-60.
[10] Wolfe LA.physical conditioning effects on cardiac dimensions areviews of echocardiography studies. Canadian J of Applied Sport Sci,1986,11:66.
[11] Rost R,Hofmann W.Athletes heart-areview of its historical assessment and new aspects.Int J of Sports Med 1983,4:147-165.
[12] 浦钧宗,等.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101.
[13] 张瑛秋,熊开宇.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心脏形态及功能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48-1350.
[14] 张英波,佟海青.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的心脏形态和机能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335-337.
[15] 崔·巴特尔,胡晓彦,王军,等.18~22岁学生心脏功能能力测定方法与评价模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46-948.
[16] 王安利,隆璐娟,刘脉芝,等.短期停训对运动员心脏形态及机能的影响——安静状态、动力负荷状态及恢复期UCG测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1,14(3):1.
[17] 黄祁平,许方龙,于冬云.运动员心脏的生理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56-58.第31卷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