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华
ピ谛驴纬谈母锏氖匝橹校我们不可回避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尤其值得我们去思考。
ヒ弧⑷绾握确处理“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的关系
ァ翱纬瘫曜肌笔俏颐墙萄行为的唯一标准,是国家对培养人才规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法律性,是我们不可改变,并必须严格执行的教学“宪法”。而在提倡百家争鸣的今天,“实验教材”的版本又较多。在一个“课标”多种教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清楚,教材仅仅是为达到“课标”要求的一种工具,是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任务服务的。为此,我认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依课标,不一定靠本”。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以“课标”为准则,教材作为一种工具,可以用,可以不用;也可以用其部分;还可以根据实际(天气、物产、风俗、环境等),重新去整合、重组、扩展、开发,灵活地为我所用,充分体现“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的教材处理原则。
ザ、如何处理好个性(差异)与全体的关系
ピ诮逃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有差异的。每个人的智能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轨迹,如何在教学上适应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和状态上的差异,创设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和任务让学生选择,就必须正确处理个性与全体的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应以个性为主,全体为个性服务,或者说全体要建立在个性差异尽可能小的基础上;只有个体都得到了发展,全体的优势也就可以体现出来了。有了选择才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起点,有了选择才有了动力,有了选择也就有了责任。处理好这种关系的良药在于“走班选读”(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的开设,就有利于“走班选读”的实施),它是分层教学的具体化,是使我们的教育有可能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有效途径。
ト、如何处理好“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ァ爸识与技能”就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所需要掌握的有关知识,以及相应的操作与运用的能力;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最终结果。“过程与方法”就是产生这些结果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整个过程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原因)。它应包括教的“过程与方法”,也包括学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课堂的教学过程,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学生则不但要使他们知其然,更应该知其所以而然;不单要了解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出现这种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思路怎样,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了解、感悟到每一学科知识对自身生存的价值,有什么实用性的基础上,从而产生相应的认知情感,形成一定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去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体现那种期望性的、激励性的、发展性的人性化教育。一般而言,在三个目标之中,“知识与技能”应起主导作用,“过程与方法”、“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是为其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一种归宿。但要说明,当“知识与技能”的实现,和“过程与方法”的实施在时间上(尤其在研究性学习上)有冲突的时候,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时就应把“过程与方法放”在首位,亦即把工具交给学生,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并掌握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ニ摹⑷绾未理好“课程改革”中三种学习状况之间的关系
ァ白灾餮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学习的形式。从态度的角度去看:是自觉学习、自我提高、主动去参与的体现;并且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创建的想法;从形式去看:既包括探究性的自学,也包括在老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着深刻精神实质、丰富理论内涵和广泛操作技术的教学策略;它具有“积极互赖、同时互动、人人尽责、善用技能和小组自治”的特征。它的形式可以是大班环境,也可以是走班的环境,还可以是同桌、分组、竞赛、表演等;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既有集体活动,又有独立分工;既有师生的合作,也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只要能体现师生间的互动就可以了。但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应体现出那种和谐的协作精神、同心的团队精神;从中要学会分工负责、学会与不同的人共同学习,学会倾听、宽容、理解、互助,相互尊重,虚心请教。“探究学习”,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掌握新的知识,开拓视野;在这一过程中学会搜索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要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是精神与方法的统一(一般高年级倾向于分工共享,低年级倾向于集体讨论研究;高年级倾向于终结性评价,低年级倾向于形成性评价)。以上三种学习状况,应以“自主学习”为主导,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则是“自主学习”的延伸,没有这种主动的学习态度,就根本谈不上“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所以,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状态的实现。
ノ濉⑷绾未理好课堂上教师讲与不讲的关系
ノ了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要求,我们明确提出了“三不讲”的原则,即什么东西该讲,什么东西不该讲。学生已经懂得的知识,老师不讲;学生暂时不懂的知识,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过自己的实践、感悟完全可以自己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目前不懂的知识,而且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阅历、能力、学习心理状况,不论教师怎样讲、学生都绝不可能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那么剩下的什么该讲,也就一目了然了(当出现第二种情况时,从旁稍加点拨、启发)。
チ、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ゴ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它不可取代的长处,它们都经过时代的磨练,极具生命力,并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生动、直观、灵活、容量大的优势。他们之间各自的缺点不足,正好是对方的优势长处,两者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兼容互补性。所以既不能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一刀切,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进。两者的关系,应以传统为主,现代为辅,取长补短,决不能喧宾夺主;传统教学媒体效果好的,就不用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媒体效果相差不大的,优先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让各种传统教学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会造就新一代的只会按鼠标的现代北京猿人。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贝畔亟淌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