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写作史

2008-08-11 08:41李秋野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陶潜标点辛弃疾

李秋野

小学作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写事和写人。说到写事,这里举个经典的例子。

以做饭为例,作文里每当你请求做一点家务时,你那个妈总会配合地出现,说什么学习好了就行,这些家务不用你干云云。然后你再辩解说什么作为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学习好是不够的,然后你妈就会迅速被你说服,你开始做饭(我从没见过这么容易被说服的家长)。切菜时一定要切到手指,这样你妈才好心疼地给你贴上创可贴并让你别做了。于是你就可以在心里有两个小人在斗争,这个说做吧,那个说别做。你想了半天一定是“做吧”赢了,于是继续做。菜切得一定不要太整齐,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烧糊,而且盐必须放多了,切记不可以放少了,因为少了可以再放。总之你盛出来的必须是又难看又难吃的才对。但是,你吃着自己做出来的饭菜一定要觉得格外香甜,你父母一定要夸你真懂事,你在心里一定要想:妈妈每天都是这么为我准备晚饭的,真辛苦。

写人是最难的,这里举一个超级无敌的范例:写老师。一般来说,开篇就是一个外貌描写:老师嘛,就得老,年龄可以在三十到五十之间,但两鬓一定要斑白,要是实在太年轻就让丝丝银发爬上她的青丝也行,总之都是操劳过度。眼睛不一定要大,但必须炯炯有神。当然,还要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如果写老师不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那就相当于去北京不去天安门。一般老师讲着讲着突然脸变得煞白,开始咳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险些晕倒。学生要扶她也不让,坚持讲完这一节课。这时坐在底下的你还敢不认真听讲吗?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还敢不油然而生吗?据说我妈小时候上学就是这么写老师的,结果我们这一代变本加厉了,真怀疑到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把老师写得死在讲台上。

老师教得怎么样暂且不提,但态度必须认真。家里孩子有病最好也别管,晚上最好也别睡觉(因为要批改作业。真奇怪,留那么多作业给学生写,让自己批不过来,不是自讨苦吃吗),工资也甭领了,全救济困难学生了。当然,老师偶尔迟到一堂课也是有好处的,一般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孩子有病啦,母亲住院啦,家里被盗啦,总之从不会是两口子闹离婚、股票套牢之类的事。老师一般迟到一两分钟,然后红着眼圈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底下的同学已十分配合地红了眼圈,几个女生要带头开始抽噎,但看老师那么认真地讲课,大家也要认真地听,才不辜负老师的一片……之心。

文章结尾一定要喊两句口号,什么园丁啊,妈妈啊(真奇怪,从没见过哪个学生写男老师),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啊!切记,要用叹号收束全文,相当有力度!

初四以后“文化散文”开始流行,其大体与议论文一致,但举例占了主要篇幅,而且例子全是中国古代比较生僻的,所用的字一般也超出了正常中国公民的识字量。八百字的文章,形容词能占四百,三分之二的标点是叹号。一般这类文章连数学老师看了都说写得美,太美了,就是不知道啥意思,拽了半天不知道你要说啥。连意思都表达不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居然能叫美?

为显得自己有文化底蕴,辛弃疾不叫辛弃疾,叫稼轩;李白不叫李白,叫青莲;陶潜不叫陶潜,叫元亮。批卷老师一看,蒙了。天才啊,年纪轻轻就博览群书,大笔一挥,高分诞生。其实他在家不知忙活了多少天才背下来这些事例和笔画复杂的形容词,无论出什么题,都会把这些东西套上去,这也是许多“文化散文”让人不知所云的原因之一。

“文化散文”就是要把老师吓死。我一个同学在新华字典里挑出四百个十五画以上、谁也不认识的字,连同若干标点组成一篇作文交上去,结果只扣了三分,批语是:行文整洁,古文功底好,有深意。

(节选自《我的十年写作史》,有删改)

猜你喜欢
陶潜标点辛弃疾
陶渊明的小脾气
标点兄弟的春游
缺少标点的谜语
小乌龟学标点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开卷有益
陶潜辞官隐情
辛弃疾作词限酒
有趣的标点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