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素梅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包括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讨论等环节的科学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化学试题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逻辑性,它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知识和能力的铺垫.
一、注重化学实验及动手操作
认真学习和动手操作课本中要求的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明白过程中知识的来龙去脉.关注实验现象,学会如何总结实验的结论等.将新的知识纳入既有的或新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对于解答这类试题很有帮助.
例1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点燃氢气时,先检验氢气纯度
C.稀释浓硫酸时,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D.将实验时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解析: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否则会发生危险;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否则会使液滴飞溅,发生危险;在实验中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否则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药品.正确答案应选B.
二、注重思维的完整性、理解的准确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表达的条理性
今年出现的中考探究题,不外乎有方法探究类、结论探究类、结论存在性探究类、规律探究类这几种.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执果索因,由因到果,进行综合法、假设论证法和化归法等思维方式的训练.
例2有一包粉末,可能由KCl、K2SO4、K2CO3、CuCl2、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实验1: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实验2:取实验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看不到明显现象.
实验3:取实验1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原粉末中一定没有,一定有.
(2)原粉末中可能有.为了验证可能含有的成分是否存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解析:实验1中,水溶解后,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CuCl2,如有氯化铜溶液为蓝色.实验2中再加NaOH溶液,无现象,说明无MgCl2,若有MgC12,应产生白色沉淀Mg(OH)2.实验3中加入Ba(NO3)2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其中含有K2SO4或K2CO3,因为BaSO4或BaCO3为白色沉淀.沉淀全部溶解,说明一定有K2CO3,无K2SO4.但以上所加试剂都不能检验出是否含有KCl,要进一步确定是否含有KCl,取实验1所得溶液加入酸化后的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Cl.如无白色沉淀,说明无KCl.
三、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多以“身边事”为切入点.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在行动中思索,以思促学,以思达行.“从生活中走向化学,从化学中走向社会”是贯穿初中化学的根本理念,在探究性试题中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同学们除了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还应该注意积累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例3今年张明家遇到点麻烦.去年他家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看不清,无法辨认化肥的种类,只记得该化肥是硝酸钾、氯化铵的一种.张明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帮爸爸鉴别化肥:
【实验步骤】去上述化肥少量置于一烧杯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并微热.
【实验现象】嗅到刺激性的气味.
【实验结论】张明由上述实验推断该化肥是.
(1)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化肥可能是什么.
(2)通过张明的实验,请你写出使用这种花费的一点注意事项.
解析: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会产生氨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是否是铵盐.
四、探究性试题趋于开放性
在近年来试题中出现了“探究方案设计”、“评价题”、“总结规律题”、“分析原因题”、“提出建议题”等,这些都是开放性式的探究题,其结论不唯一,这与我们传统问题的解答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阅读,加深理解,注重捕捉题中所给信息中有用的信息;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符合题意的见解.所谓开放性试题是指对一个命题的条件、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得出的结论等都是开放性的,其显著特点是答案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学生只有拓宽思维、开阔眼界且思维要严密具有条理性.
此外从试题的题型看,一般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探究的内容越来越突出开放性和创新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