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斌 马宏观
一、武术概念和功能的模糊解释,导致了对现代武术的模糊认识。
目前,由于武术概念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已使国人对武术产生了疑惑。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疑惑正逐渐向世界蔓延。其实“现代武术套路”包括传统武术,早已丢失了实用性技击,它只是在形象地表达着技击的攻防神韵。首先,就如我们推崇的太极拳也早在百余年前的陈氏十四世陈长兴时代,已开始对太极拳的创编由技击转化为医疗保健、体育游戏和竞赛三方面发展。第二,由于武术在历史发展中本身就是以套路为主要训练手段,即使代表技击的军事武术一旦流入民间成为大众体育,也难免加入“花法”和“虚套”。从历史发展上看,武术是从军事武艺的母体中脱胎而来的,不可否认武术与军事武艺共同的基本特性是技击性。在历史中也逐渐把武术的传播形式锁定在以套路和个别的功法训练为主,这种带有个体技击特征的民间武术一旦再进入军事,就难免存在与杀敌不相符的内容。这也造成了“套路演练(传播和训练手段)和对抗技击的交融发展”的现象。
如果武术套路单纯是为了表演、普及和健身而编排演练,那么必定存在哗众取宠的艺术夸张和简化的保健等的运动意识,武术中的技击内涵必然也会流失。套路训练虽对技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离实战技击的确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何况现代武术套路(自选拳、国家规定拳)早已添加了很多与技击不相干的动作,发展成了单纯的为了竞技表演和民间健身而编排、演练的项目,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此,我们不能固执地认为武术就是技击,也不能夸大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更不能在不深入研究武术发展史的情况下随意断言。事实说明,现代的竞技武术已经发展成了对比和对抗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项目。目前的中国武术已由历史上套路演练、对抗技击和健身娱乐不分家,转向了三者截然分开的多元化并行发展的局面,较传统武术的技击、表演和健身不分家可以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
二、武术在发展和创新中的民族特色
目前的竞技武术套路统一了动作和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和限定的动作中发展无限的难度、高度和强度,这无疑有利于竞赛中的比较,但难以保留部分拳种的特色。从另一角度看,武术受师徒家族的传承方式制约,使现代“规定”中培养出的运动员,难以训练到“传统”所演练出的神韵,大有照葫芦画瓢之感,而民间培养出的运动员在精神意识上又缺乏表演意识。例如,现代武术表演意识认为,传统武术中的小动不知是否实用,但决不中看。所以,小动不如大动、拘谨不如舒展等等的审美意识,致使很多拳种失去了原有的技击神韵与表演个性,即使带有寓意的、形象的类比感悟和具有文学品位的招势名称,也一改为不耐咀嚼的简单术语。随之,对武术精、气、神韵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一时期武术专家们还把武术的动作姿态修改成挺胸、收腹、搭腰、裹臀等大开大合的舞台动作,并定为国家正规动作(当时流行的行语叫“番正”),随之全国推广。其实,这种对身体部位的标准要求已经违背了生理上的技击原理,这与我国古老的传统拳种强调身体姿势要符合技击生理规律是相违背的,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创新,又一次使某些拳种失去了技击个性和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国家竞技武术日益兴盛,而民间传统武术在日益流失
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健全、体育的世界交流等,促使民间大众武术追随于国家提倡的竞技武术,造成了国家竞技派在社会独领风骚的局面。由此,民间不断失去了仅有的一点原始的传统形态。本来民间习练武术,除自娱外,主要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在技击上,传统武术说起来如何厉害,可练起来难以满足在短时间内达到防身自卫的目的,所以在技击功能上,竞技的拳击、散打等必然会替代传统武术。而且防身自卫还并不是青少年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他们多数是想通过武术来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如参加比赛拿名次、被社会所认可或以此作为谋生渠道等,所以奥运竞技项目就成了热点,即使是以修身养性和健身益寿为目的中老年人,也被现代武术的竞技表演套路所吸引。这就造成民间武术有些拳种被迫的要么发展对抗或对比向竞赛靠拢、要么向健身娱乐表演而改编,由此使民间有些拳种(如大枪、棍等的实战对击法)沦落到留之无入学、弃之又可惜的地步,这也是崇尚竞技奥运一元化发展,所造成民间传统武术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现代武术理论缺少传统理论的根基
武术理论从口传心授到拳谱歌诀,再到专著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了佛、道、儒等诸家学说,创造出众多的武术拳种流派,其中千年精华和糟粕共存。这使出生在新中国的一代人,面对掺杂着玄学和迷信的古文化哲理在理解上有些困惑,然而又有着神秘的向往,可学起来、练起来则难以体会出武术的“三层道理”与“三步工夫”。进入了古代武学理论的殿堂,好比闯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迷宫,在分辩不出真假与优劣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小说、影视的夸张产生了假文化、假功夫、假武圣和假武道仙,夸大了武术的技击和健身功能。有的玄虚还被变成了信仰,蒙蔽了心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缺少文化内涵的搏击图解专著被大量的反复抄袭出版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揭开传统文化神秘的面纱,需要系统的了解它、学习它、认识它、再扬弃和继承它。
然而,我国体育高等学府培养的文武兼备人才,多数缺乏对传统文化和武术发展史的系统学习,致使现代武术在发展中运动技术和文化思维超前,而配套的新型理论相对滞后。由此,在创新中也出现了盲目性。而目前把根基建立在西方体育和现代学科上的现代武术,由于东西文化的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的理论体系,这也是导致传统与现代不断争议的又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