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

2008-04-29 00:44:03谢胜颖
少年体育训练 2008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体育训练思想品德

谢胜颖 孙 颖

体育训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作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体育训练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意义

在现在的体育训练中,往往过分强调体育成绩,而忽略了体育对人的思想品德的促进作用(造成了体育训练中的一手硬一手软),因此在体育训练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1、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文明,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帮,但也有封建残余,在影响着今天的青少年,在部分学生中,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蔓延滋长,面对如此状况,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不能很好地担当起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对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据调查近100%的学生都参加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98%的学生都知道并关心重大的体育事件或新闻;96%的学生能说出三到四名体育明星的名字、项目,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明星的个人爱好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体育训练还能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微缩的社会”,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因此在体育训练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意义。

2、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对培养其健全的心理有促进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宪章》第二条“体育运动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生教育因素中指出: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青少年作为与社会完成结合的成员而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儿童在四、五岁时就有了竞争心理,竞赛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荣誉感,而且运动项目之多,足以使每个不同身体的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发挥个体优势的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课余锻炼和竞赛将会使他们意识到,竞赛者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而是一个团体和社会的存在,他同社会的人、班级、学校以至整个民族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体育训练不同于其它教育活动,它是伴随有生理负荷的教育,而且它也不是结果的比较,而是学习全过程的比较,从学习一开始伴随生理负荷就有一定的心理负荷,而且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学生还要学会处理自己和教师、自己和队友、自己和对手的关系,因此,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对挫折的承受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对培养其健全的心理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

1、认真备课,选择最佳的德育内容

体育训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贯彻训练内容达到训练效果的过程,教师、学生、训练计划三者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因此,结合训练内容,挖掘其本身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实现训练的目的、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德育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体育项目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的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德育内涵,而一个体育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可能包含德育的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练认真备课,选择德育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过程,进行相应的教育。教练还一定要充分考虑体育训练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2、教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学生的榜样

古人曰“其身正,不命而行,其身不正,有命不从”,充分说明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教练是体育训练过程的领导者,体育训练过程既是教练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练的过程。“上行下效”,如果教练本人具有良好的道德,那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起到反作用。因此,教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品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自觉的以教练为榜样,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体育训练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在相对宽阔的自然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的过程,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的方法必须灵活、适当。例如:在课中可组织同学互相观摩,使学生相互学习,对待那些完成动作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应给予关心,还应组织同学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思想品德。在练习中长跑一类枯燥又十分艰苦的项目时,在练习中,要积极鼓励学生,练习后讲评时,要表扬先进,更要表扬那些坚持到完成计划的同学。

4、注意信息反馈,保证德育效果

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为确保德育效果,一定要对德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给学生发问卷,让学生填写,但一定注意问卷的样本含量要足够大、面要足够广;还可以采取开座谈会或个别谈话的方式,不管如何操作,都要掌握德育效果的真正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体育训练思想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3:52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06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体育风尚(2018年10期)2018-01-28 22:53:45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中国德育(2017年5期)2017-03-29 08:27:50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