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
2008年8月,一个闷热的早上,67岁的林崇德教授一如往日地来到学校。一进会议室,他便和教师们探讨起北师大心理学科建设的问题。参与会议的教师,大都曾是林教授的学生,现在有的任所长、有的是学科带头人。林教授以长者特有的慈祥、豁达的性格、洪亮的声音、幽默的言辞,让整个会议室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被众多弟子围绕的林教授,洋溢着一脸的幸福。作为教师,他的幸福源于他钟爱的事业,并几十年如一日地恒久保持着这种幸福感。
作为中国心理学界学术带头人的林教授,教过众多硕士生、博士生,还曾经教过最基层的中小学生;他不仅主持心理学领域的前沿课题,还注意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基础教育。北京五中原校长吴昌顺曾钦佩地称赞说“林教授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知心朋友”。
教师节前夕,记者带着对他的敬佩之情,走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林教授有着自己朴实而独特的看法。
幸福感与金钱无关
“心理学领域对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把幸福感作为健康个性的指标之一。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人都拥有幸福感,最富有的人不是最幸福的人,最贫穷的人或弱势群体的幸福感也较低。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与金钱没有必然联系。”
上世纪八十年代,《宁波日报》报道了“三不教授”林崇德,报道中说,担任宁波市教委课题学术顾问的林崇德教授有“三不”:不要酬金,不住宾馆,不去旅游。林教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次义务回家乡指导、讲课。为表达对林教授的感谢,宁波市教委特意向他赠送一个镀金的孔雀开屏雕塑,上书:1997年宁波讲学,未收报酬,宁波市教委赠送留念。
“我反对动辄以金钱去衡量自己劳动的价值。”除去北师大的教学工作外,林教授还在26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但全都是义务的,他默默地为这些学校的学科建设作着奉献。
仅在2007年,就有3所高校以当地政府专用款46万邀请他做特聘教授。对此,林教授说:“我感激这些学校的盛情和真情,但我不能做有偿高价兼职教授,我有义务帮助这些学校进行学科建设。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何况我已是67岁的人了,我应该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北师大心理学科的建设上去。这应当看作是党对我这个党员教授反腐倡廉师德的一个要求。”
作为研究生的导师,他从不接收在读研究生的任何礼品,甚至是一张卡片;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的成员,他曾谢拒多位兄弟院校领导与同行相见的要求,也不收取他们获准硕、博士点后的谢礼;作为高级知识分子,他从1995年起就主动坚持上缴个人所得税;作为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前任所长,在任期间他绝不参加所里的任何经济活动……
“由于心理学上的适应性定律起作用,金钱和物质上带来的幸福感往往不会持久,要增加这种幸福感,必须有超越金钱的远大目标。”而这个目标因人而异,对于林教授而言,教书育人,就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报考大学的23个志愿全部填写为“师范”
1960年5月,高考志愿填报期间,就读于上海市上海中学的林崇德,把报考大学的23个志愿全部填写为“师范”。从那时起,他决意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久,心遂所愿的林崇德,正式成为了北师大教育系心理学专业的首届学生。
2002年9月,北师大百年校庆,林崇德教授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如果人有来生,在我高中毕业时,我仍会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愿都填上‘师范,毕业后仍当教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从高中毕业起,48年的青春与梦想,林教授实践了自己的宣言:培养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大学毕业后,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学任教,一干就是13年。1978年后,他调回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心理学教师,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984年,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以后一直在北师大任教。无论是作为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授,无论是面对中小学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林崇德内心都“感到非常幸福,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终生无悔”。
幸福感与职业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兴趣,他会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且会从中找到很多乐趣,得到更多的快乐。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对学生的未来具有长远而不可逆的影响。所以,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我认为,教师需要具有四种意识:1.敬业意识,把教好书、育好人当成人生头等大事;2.樂业意识,要从内心真正爱学生,见到学生就觉得乐,觉得喜欢;3.职业规范意识,教师的言行要符合职业规范;4.勤业意识,要勤奋努力地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人生一乐,孟子的话就是我心境的真实写照。”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的高度认同,让林教授从自己的教书经历中,收获了很多幸福的体验。
学生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
2004年,林教授的一名博士生回家结婚,但为了学业,新婚不到一周就赶回北京。原以为会得到林老师的表扬,哪知却得到严厉的批评:“你作为一个新婚的丈夫,实在不应该新婚不到一周就把妻子一个人留在家里。”学生的妻子知道后非常感动,说林老师这么教育她丈夫,相信他俩今后一定会幸福美满。
林教授积极提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健康和幸福成长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林教授常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论年龄,我是你们的父辈,我在内心也把你们当成我的孩子,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教授面对的学生是硕士、博士,按理说都是成年人了,导师应该会轻松一些。然而,对于这些“大孩子”,林教授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绝不亚于中小学教师对待未成年的孩子们。
林教授关心学生的“帽子”,为他们获得学位、晋升职称而努力创造条件;关心学生的“房子”,为解决留校学生的住房问题而四处奔波;关心学生的“票子”,重视他们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关心他们的“位子”,为学生职务升迁介绍情况,积极推荐;关心学生的“台子”,即学科发展的平台,为各地学生所在单位的学科建设,特别是学术队伍建设出谋划策;关心学生的妻子(丈夫),为他们的配偶调动多方奔走,为有些学生的恋爱婚姻劳心费神;关心学生的孩子,为解决学生子女的午餐问题去求助小学校长。
林教授对学生的“感情投资”牵扯了他的大部分精力,以至于林教授的夫人笑言:“你应该把家搬到单位去,为你的学生做牛做马。”
爱的付出必然收获爱的回报。1986年到1996年期间,在留学生回国率不足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林教授16名在美国深造的学生,有15名按时回国,他们说“我们是冲着林老师回来的”。面对这些学生,林教授能不感到幸福吗?
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山本·登志哉是林教授的日本弟子,2007年,山本在36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的教授。受聘后山本给林教授写的信中提到:“如果您没有给我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对我的研究没有给予各种各样的指导和帮助的话,我个人绝对不能得到目前的地位。”对此,林教授说:“年龄大了一般不爱激动,但读到山本的信,联想到学生们的成长与成才,心潮澎湃,我深深体会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对于林教授来说,他的幸福在于“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认为学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财富。“直到今年暑假,我已培养了68位博士,他们有42位成为教授,32位成为博士生导师。”说起自己的学生,林教授如数家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全国省级以上的师范院校心理学专业中,二分之一的学科带头人是林教授的学生。林教授的学生有三个特点:一是业务上过硬,特聘教授、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外名牌大学教授在林老师的学生中比比皆是,还有的成为长江学者或地方的长江学者;二是具有综合素质,林教授的学生既能做学者,又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有两位已经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六分之一的学生走上校级或厅局级领导岗位;三是作出了突出业绩,他们不仅具有优秀的学术才能,有的还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成为拥有相当资产的著名企业家。
林教授自谦地说:“我培养的学生远远超过我,结论是秀才培养出状元郎。秀才当不了状元,但是状元是秀才培养出来的。能够培养出状元的秀才是最幸福的秀才,能够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是衡量师德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我最大的幸福。”虽然自称“秀才”,但是客观地说,在中国心理学界,林教授的威望和学术成绩,至今尚无人企及。
增强个人教育功效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一直是林教授关注的课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林教授曾在北京两会上作过专题发言,“我一直呼吁心理学工作者加强开展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职业倦怠的干预和缓解措施方面的研究,帮助广大教师化解危机,为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构建和谐心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心理学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功效感影响教师对工作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幸福感。”教师自我功效感,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信念,可分为一般教育功效感和个人教育功效感。一般教育功效感表现为“我相信我的学生们都能成才”;个人教育功效感表现为“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能使学生们成才”。林教授说:“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其一般教育功效感会越来越低,这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普遍趋势;而个人教育功效感则会随着教师教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这是教育的事业性所致。”
“一般功效感之所以会随着教龄增长而降低,是因为教育是复杂的,不只是教师这一个因素所决定。”林教授解释说,“环境、学生的个人因素、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而,随着从教时间的增长,教师可能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就是一般功效感下降的结果。”
“保持职业幸福感,增强个人教育功效感,要把教育教学当成事业来做,敬业爱岗,从内心认同教师职业。”林教授说,“不论是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都不应该仅仅把教师的工作理解为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而是更应该自觉地把它看成是教书育人的终生奋斗目标。”
被尊称为中国心理学界泰斗的林教授,和他的弟子们一起撑起了中国心理学领域的半壁江山。如今,林教授继续着他的幸福征程,也繼续享受着他作为一名教师的普通而又幸福的生活。
编后语有个故事,说一个人路过工地,看到三个工人在砌墙,路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说“在干活”;第二个人漫不经心地说“在赚钱”;第三个人快乐地说:“在造一座美丽的宫殿。”若干年过去了,前两个人依旧在砌墙,而第三个人却成了建筑工程师。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作一项不可多得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才能获得成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林教授就是这样,把精心培养出超越自己、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因为他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教师角色,所以才拥有职业的幸福感。
诚然,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基础教育,教师面对的是孩子,他们的心灵纯真无邪,未来的成就难以估量。当看到学生顿悟时的可爱表情,看到他们课间活跃的身影,想到若干年后学生步入成功的殿堂,教师会有职业的幸福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才能将幸福的瞬间,积累成永久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