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
【按语】人的生命成长,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教育活动本身应该充满生成性。教师在赋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具有的教育资源;校长在教育管理中要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学校应该如何通过提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心智与品德成长?记者从对广东深圳宝安区西乡街道中心小学张云鹰校长的采访中看到,对教师教育智慧的培养,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
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记者:从普通教师到教育研究者再到教育管理者,你事业的生涯呈现出的是一种良性发展态势。实践结果证明,你是一个成功者。作为知名校长,你认为教育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张云鹰:作为校长,我经常自问:“我凭什么当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当校长?”2003年秋,我参加竞争上岗时,有专家问:“你没有当过校长,缺乏经验,怎样看经验与创新的关系?”我回答:“许多学校过去成功的经验,或许已成为今天的教训。告别昨天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品质比经验更重要。”我热爱教育,就像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教育需要教师赋予学生知识和智慧,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而有什么样的校长,也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冷静思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常常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教育改革呼唤怎样的校长?认真思考会明白:今天的校长,必须告别单纯作为管理者的时代。因为教育改革创新需要的是思想引领,而不是忙于应付日常管理或者上传下达。把“培养现代城市人”作为我的办学理念,是我对今日转型期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解,我对学校的思想引领,也从此开始。
记者:你在5年前提出了“培养现代城市人”的教育新理念。这正好契合了深圳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从内地到深圳创业,你是怎样用超前的眼光,洞悉和把握这种契机的?
张云鹰: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劳动能力。教育的超前性要求深圳培养出杰出人才,成为高度发达城市的合格公民。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必须要着眼未来。这是2003年秋,我担任校长初期苦苦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决定把“培养现代城市人”写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将此列为校本科研课题。
2004年7月1日,深圳市提出全面进入城市化。宝安区包括西乡在内的7个镇,全部完成撤镇改街工作。从此,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城市”。然而,城市化进程并非易事,无论是新市民还是城市农民,都不可能一下子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城市化的急速推进,使这一特殊群体快速壮大,而他们自身表现出的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素养相对凸显。不仅如此,他们的子女在享受教育起点公平的同时,也必然要成为深圳的合格公民。所以,今天的学校面临着特殊的需求,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如何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育人,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合力,为实现“培养现代城市人”目标而努力。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探索路径。
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
记者: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的一门科学,你所说的“培养现代城市人”,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它的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张云鹰: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城市人。为此,教师必须先行。在社会建设与城市发展进程中,学校是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专门场所,要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功能为基本任务。我们把“现代城市人”的概念外延解读为“现代城市学生”、“现代城市教师”、“现代城市家长”;其内涵为“有德行、有智慧、有活力、有情趣、有气质”的现代都市文化人。具体说,城市人应该具备城市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落实在行为上,则表现为良好的教养和文明的习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对现在与未来城市社会的适应能力。我认为“培养现代城市人”,是向城市化转型学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化。
记者: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投入很多的心血。今天的西乡街道中心小学与5年前相比,确实变化很大。你们在“培养现代城市人”的實践中,是怎样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
张云鹰:我们的做法是:1.对教师提出城市化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师在自身素质、教学能力、思想观念、仪表修养等方面,向现代城市学校高水平教师看齐,推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2.要求以现代城市人的行为规范严格训练学生行为习惯,全面开放学校,让学生去了解学校之外的真实社会,比较先进国家城市青少年的文明修养,寻找差距,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积极创设教育情境,让师生在各种活动课程中形成互动,从社会化实践活动中逐步学习;4.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和谐发展。5年来,我们坚持把学校作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人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学校文化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师生们结合自己的成长感受撰写了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主题的系列丛书,如《扬帆西海》、《放飞梦想》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我撰写的《城市化的呼唤———教育智慧与学校发展》专著,也被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列入全国特级教师丛书,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为师生共同成长搭建成功的舞台
记者:“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这是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说的。教育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唤醒”学生潜在的才能并加以发挥。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行动中,你们都开展了哪些有利于现代城市学生培养的活动?
张云鹰:我们开展的最有效的活动是课程资源建设。活动课的主题是“科学领航,人文奠基”。通过“西海之星评选”、“雏鹰展翅行动”、“领袖训练营”等少先队常规活动,让孩子们积淀文明、升华情感、拓宽视野、快乐成长;开展“八个一”活动,即“具备一项业余爱好”、“熟练一门体育运动”、“结交一个知心朋友”、“精读一本名家名作”、“能写一手工整好字”、“参与一次公开亮相”、“掌握一套学习方法”、“形成一些做人原则”,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开展以“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为主题的“与经典同行”活动,帮助孩子擦亮民族精神底色;开展“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用爱感动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这些活动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事实上教师要组织和指导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比上好一堂文化课更难,要求更高。在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主组织实践活动,实现互动交流,开发潜能,是教师的一种素质,是集知识、技能与艺术于一身的。
记者:你们为了学生的成长采取了开放教育,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开展了许多课外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具体是如何做的?
张云鹰:2006年4月,学校作为深圳市第一个“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正式挂牌。这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教育部科学教育项目组审批的。科学教育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培养基本的探究能力,而是建立一种科学文化,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运用科学教育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价值取向。学校经常以“探究身边的科学奥秘”为主题,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师生参与活动,创造出了“绿色播种车”科幻画、“走轨迹的火车”小发明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涌现出许多乐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优秀学生。在信息技术、“三模”、“机器人”等多种科技竞赛活动中,师生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奖项300余项。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生践行“以崇尚科学为荣”的人生准则。
我校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入世(WTO)与国学教育”研究实验学校。自2004年起,学校坚持开展以“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把经典诵读目标确定为:丰富知识,让心灵更加充实;规范行为,让心灵更加快乐;弘扬精神,让心灵更加强大。学校编写了《国学“风雅颂”,西小365》、《正蒙宝典》、《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校本诵读教材,在楼梯的每一级台阶上镶有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让师生目见之、口诵之、心记之、体行之,在耳濡目染中浸润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底蕴。我校在“第七届深圳读书月小学生趣味知识大赛”决赛上,五年级40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一举夺得冠军,国学经典是这次大赛的重要内容。孩子们这次夺冠非一日之功,是长期坚持经典诵读的结果。
让精彩课堂成就师生精彩人生
记者: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因为其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有思想有个性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教师的德才兼备是培育良才的基础,你怎样看待教师专业发展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张云鹰:要把学生培养成“现代城市人”,教师必须身体力行,首先成为“现代城市人”。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之“魂”,这个“魂”必须附“体”,这个“体”就是课堂。课堂精彩,师生的人生就精彩。因此,我们长期坚持“教师第一”校本培训理念,引领教师立体发展、幸福成长。教育要注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其实真正的内涵是教师素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要把老话赋予新意,关键是怎样理解教师素质的时代内涵。我不能断定大学毕业出来的每个教师都是合格的,但校长必须要让自己学校的教师个个合格。这就需要实打实地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校长要有办法、有措施,力保每一位教师实现课堂精彩。
记者:你是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挂牌的小学语文唯一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带头人,你是怎样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身边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
张云鹰: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校长,首先是一个优秀的首席教师。校长为教师提供示范课、研讨课,用示范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因此,我时常和教师们一起研究课堂教学,为他们上示范课。我上的《第一场雪》、《一分钟》、《月光曲》、《回声》、《早发白帝城》等多节语文课,得到教师们的认同。教师们不甘落后,他们的课堂也很精彩。每一位教师都把“让课堂精彩起来”作为一种教学境界,追求“课前静,课中实,课后活”的课堂文化,涌现出了一大批教学能手和骨干。作为校长,我的另一个重要课堂,就是教师培训讲座。近几年,我为教师讲授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师源性学习障碍探析》、《教师职业规划与专业发展》等40余场次培训课,受到欢迎。此外,在深入课堂听课中,我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引导教师坚持做到“百备不烦,百教不厌”,做到“堂堂有新观点,课课有新体会”。
记者:作为校长,你除了坚持在一线上课,并经常为教师们作示范课、研讨课讲座外,如何更多地依靠制度来保证教师专业成长,将成长转变为每一位教师工作的动力?
张云鹰: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实践中,我们构建并组织实施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式培训制度,把教师分为“入格”、“升格”、“风格”3个层次,分层要求,分类培训;铺设一条从“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到“内环”(教学思想)的专业发展道路;同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实践”、“展示”三维空间。我们设置了“改进一个教育教学问题,完成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上一堂表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的展示课,制作一个可供交流使用的电子教案,编制一套高水平的试卷,写一篇教育叙事,研究一位名師并写出研究报告,研修一本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的书”8项教师培训内容。
我校大部分是女教师,5年前我提出“读书的女人最美”的口号,并把它精心策划、打造成了学校书香文化品牌。我们经常举行“读书的女人最美”读书汇报会,每学年举办一次“读书的女人最美”专场晚会。我鼓励教师要博览群书,始终保持自觉读书、不断探索的欲望,做到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宋瑞老师的《四(2)班翻天了》、《五(2)班麻烦了》的专著成为畅销书,反响热烈。今天的西小,读书、著书已成为一种校园时尚。此外,学校还经常举办“西海讲堂”、“文化沙龙”、“轻松驿站”等系列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能逐步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城市教师”。
引领家长与学生一起成长
记者:人们普遍认为,你们学校师生的风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现代城市人”的精神品质。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你要培养“现代城市人”,这个“人”还应包括学生家长。学校通过什么途径,让家长理解“现代城市人”的办学理念?
张云鹰:家教引领,是我校长期探索让家长成为“现代城市人”的主要途径。我们以“培养现代城市人”校本课题为龙头,深入开展“学习困难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实践与研究”、“独生子女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实验。通过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为实现“培养现代城市人”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还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亲子主题班会”、“书香家庭评选”、“‘潜在天才家长会”、“现场家教咨询”等活动为内容,让家长与子女增进沟通,分享亲情,家长间相互学习,提升家教能力,提高“现代城市人”的整体素养。
记者:你们把“改变和提升家长素养”作为办学的一项目标,放大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这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值得提倡。实践的效果如何?
张云鹰:我很欣赏陶行知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会改造”的名言。其实,教育就是教人、化人,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教师不仅掌控着青少年的前途,更掌控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地改造社会。相反,办学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家长作为社会一分子,改变和提升他们的素养,学校责无旁贷。
今天,我可以欣慰地讲,我校的学生家长作为“现代城市人”的素养,已经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共同与学校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合力,更加促进了“现代城市人”素养的有效提升。事实上,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也需要一流的家长。学校的良性发展,的确得益于每一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